唐诗品鉴《登鹳雀楼》

2023-10-28 12:50:02 字數 940 閱讀 451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我们从小学时就背熟的一首唐诗。

唐代河中府的一处高阜上有一座鹳雀楼,这座三层高楼自古以来便是登临胜地。唐代诗人纷纷在此题咏,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诗篇。而《登鹳雀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仿佛看到了一轮红日缓缓沉入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直至消失在视野的尽头。这是一幅天空之景、远方之景、西望之景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次句则描绘了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的景象,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一幅地面之景、近处之景、东望之景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山河的雄浑与壮美。

诗的前两句既是诗,又是画。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壮阔的景色,经过一千多年,现在的读者也如身临其境。

诗的前两句把景色写到了极致,接下来诗人又进行了突破,使诗的立意“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更上一层楼”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攀登高楼,更是寓意着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远瞩的胸襟。后两句诗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紧密,但是充满了哲思,出人意表。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义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登鹳雀楼并序

登鹳雀楼并序。河出龙门口,容汾洛,接泾渭,则浩浩荡荡不见涯岸矣!中条在望,白日依山而过 长河奔流,紫气溯潮而来。一楼兀立,睥睨中州 华岳雄峙,柳林隐秀。千古河山,登高揽胜尽在此楼唉!之涣有诗 登鹳雀楼 绝唱也,盖气韵之高无人能出其右乎!窃以为,古人之建塔亭楼阁各有其功用也,塔者,僧侣舍利之葬也,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