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和“上新”并行,AR眼镜今年依然是“当打之年”?

2023-10-30 20:19:16 字數 6377 閱讀 4226

文/渡过。编辑/陈锋。

2023年前后,以meta(当时还叫facebook)收购vr头显设备公司oculus为始,xr领域迅速成为全球新的热潮,谷歌、索尼、htc、三星等国际巨头纷纷下场。

在中国市场,热潮在2023年达到高峰,当年有超过3000支创业团队进入,相关应用数量增长了十几倍——目前中国消费级ar眼镜市场“四小龙”,除了inmo之外,雷鸟创新、nreal、rokid都在这一时期创立。

但这轮热潮并未延续太久,受制于硬件、软件及网络环境等因素,当时市场上已有的终端设备难以满足用户体验,xr市场也快速遇冷。

直到2023年,叠加5g、上游产业链芯片等核心配件的技术进步,元宇宙概念等多重因素,xr领域又迎来了新一轮爆发。

那一年,meta的ceo扎克伯格信誓旦旦地表示,1000万用户,是vr可持续、可盈利的门槛,一旦达到并跨过这个阈值,内容和生态系统就会**性增长。

按照这一标准看,在全球范围,vr行业已经跨过了这一门槛——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vr/ar头显设备的出货量达到了1123万台,同比增长了92.1%。其中,vr头显的出货量达到了1095万台,突破了1000万的拐点。

不过事实是,硬件出货量进入上升通道,并未带来想象中的市场大爆发。

这一次,基于硬件的内容生态和应用生态,成了阻碍产业爆发的新的拦路虎。另一重阻碍则是用户体验上的,当前阶段主流的vr头显设备难以提供更轻量化的产品体验,并且售价昂贵。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强调便捷性的消费级ar眼镜,发展势头依然迅猛。仅在国内市场,就有“四小龙”引领消费级ar眼镜迎来一轮接一轮的融资,同时在加速产品迭代与创新。

再到今年,这股势头也延续了下来,但要真正到达“iphone时刻”,依然还有距离,业内玩家们也在等待“杀手级产品”的出现,从而带来ar产品的真正普及。

从去年至今,消费级ar眼镜赛道,正逐渐变得火热起来。

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在资本市场,ar眼镜赛道备受青睐。

今年3月上旬,雷鸟创新完成a轮融资,由复星创富、容亿投资、三七互娱创投**、博士眼镜、华润资本、野草创投等参与,总金额过亿元,是ar行业首轮融资金额规模最高的企业之一;紧接着再到10月份,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在新品发布会上透露,其已获得a+轮数千万级融资。

再来看rokid,4月份,其获得了江西鹰潭余江区工业投资集团的1亿元人民币投资。此外,李未可等新锐企业也在2023年连续获得融资。

对于今年行业的融资状况,雷鸟创新告诉连线insight,ar产业的发展,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突破,技术的问题、产品的问题,包括建立用户心智的问题,所以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支持。因此,雷鸟创新会保持持续的融资节奏,每年大概融2-3次,保证到爆发之前的储备,目前雷鸟创新已经启动 b 轮融资。

有了融资的助推,这两年,消费级ar眼镜接连上市,开始推动ar市场向前发展。

德邦**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到2023年,全球ar头显出货量由7万台增至45万台,cagr为36.5%。其中,我国2023年ar销量超过10万台。

中国vr/ar出货量(万台),图源idc、德邦研究所

这同时带动了ar眼镜平均单价的持续降低。

2023年四季度,500美元以下的产品占比接近90%,行业均价从2023年q4的1603美元大幅**至485美元。

综合来看,消费级ar市场的崛起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在产品侧,由于消费级ar眼镜镜腿内部没有电子部件,使得镜腿纤细,可像普通眼镜一样实现90°折叠,携带方便、轻盈小巧,适合长时间佩戴;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加速推陈出新,并且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它们不仅起到了探索市场的作用,也推进了整体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成熟度、降低了产品**。

也就是说,消费级ar眼镜市场的放量中,过去几年率先推动产品规模化上市的ar企业,以及它们发布的产品,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比如rokid air、nreal air、雷鸟air、oppo air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新产品的发布依然层出不穷。

比如雷鸟创新发布了新品雷鸟x2,rokid发布ar智能眼镜的同时,还一鼓作气推出了涵盖包括ar眼镜、空间计算主机在内的产品组合套装。此外,其他“四小龙”以及李未可等,也都在今年发布了新品。

雷鸟x2眼镜,图源雷鸟创新官网。

在此基础上,如今资本的加速入场,无疑也为这一赛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融资和新品,共同推动着ar眼镜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不玩“花活”的实用主义+便携性,是雷鸟创新、rokid等企业研发新品的逻辑。这些产品能面对面翻译、音**通话,至于导航等更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轻量化更容易打动用户。

而功能上的实用性、形态上的便携性,可以说相比此前那波以肩负游戏使命为主的vr头显,更容易赢得更大基数的用户青睐,尤其是有车一族及商务人士等,他们消费水平不低,又乐于接受新事物,这就为消费级创新ar眼镜新品的市场赢得了更多用户群。

热钱不断涌入赛道的背后,消费级ar眼镜赛道,将有机会在技术及产品侧进一步加速迭代,进而推动市场空间的进一步释放。

无论是消费级ar眼镜,还是为游戏而生但大多销量惨淡的vr头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不能打动消费者。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拼产品力依然是摆在苹果乃至雷鸟创新、rokid等企业面对的共同课题。

从目前发布的消费级ar眼镜来看,企业们围绕产品力和用户体验在下功夫。

比如今年3月份完成a轮融资时,雷鸟创新对外透露,其将利用该轮融资,推动birdbath和光波导两条技术路线的消费级ar眼镜的研发、量产、市场扩容以及人才引进,推动消费级真ar眼镜的落地和市场普及。

雷鸟创新告诉连线insight,目前其是目前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布局 birdbath 和光波导技术、且有产品落地的整机品牌。在birdbath的路线上,有雷鸟 air 系列,已经发布了 4 款产品,这个系列基本保持一年 1-2 款新品的迭代速度;在光波导路线上,雷鸟x2刚刚发布,明年还会有跟高通骁龙合作的雷鸟 x2 lite发布。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当前的赛道初期阶段,选择通过怎么样的技术路线来打造产品力,在某种程度上,也至关重要。

rokid ceo祝铭明此前曾表示,在苹果的vision pro发布后,未来纯粹的vr将不复存在,而只会剩下两种ar产品的不同技术路线:

其一是以vision pro为代表的vst(**透视,video see-through);其二是以雷鸟创新、rokid等为代表的ost(光学透视,optical see-through)。

苹果vision pro,图源苹果官网。

这也是为什么,基于技术路线的不同,祝铭明认为,rokid并不是苹果在产品上的竞争对手,“vision pro这种vst形态产品与ost的形态与技术,是两种不同的路线,两种形态各自会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用户,即使vision pro能做到将外界内容展现得逼近真实,也还是会有人不选择vst形态的产品。”

祝铭明提到,就像很多用户在买了quest的同时,也会再买一台rokid的ar眼镜一样,ar眼镜现阶段强调的更多是便捷属性,这也是这个形态ar眼镜产品相比于vision pro等产品最大的优势。

换言之,雷鸟创新、rokid此类ar企业,实则在技术路线上实现了与苹果的错位竞争,他们首先希望实现的,ar眼镜的便捷属性,这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一环。

rokid空间计算产品套装,图源rokid官网。

在此基础上,如何在保证便捷属性的同时,让ar眼镜释放出更大的价值,就成了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

比如李宏伟就认为,ar可以带来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给用户极致的娱乐体验,和极致的生产力协同。

也就是说,ar赛道的竞争将不仅仅停留在产品设计和技术层面。

比如雷鸟创新前段时间发布雷鸟x2时就提出,消费级真ar眼镜要包含“3+1”要素:

眼镜形态(无线一体化、无遮挡实现交流、可出街的眼镜造型);空间显示(高透高亮、全彩显示、3d显示)、空间感知交互(虚实融合、强大的算力与算法、自然交互);场景生态(手机场景、ar场景、第三方应用生态)。

从这一角度来看,雷鸟的x2目前正是在沿着这条路径探索。

比如在双目全彩光波导技术方案下,雷鸟x2拥有了普通眼镜形态,而在应用场景上,也已经包含了ai数字人、导航、翻译、音**通话、ar游戏等场景。

前段时间,李宏伟对ar接下来的发展做出了**:

“像vr设备,整体的起步较早,技术方案和内容相对都更加成熟,在我看来它已经跨过了初期发展的鸿沟,而xr正在跨过鸿沟,产生了现实需求。至于消费级ar眼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跨越起步鸿沟,但它的跨越速度会很快,2023年,ar产业肯定会迎来iphone时刻。”

雷鸟创新告诉连线insight,做出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核心技术的进展,“我们已经看到了支撑ar最核心的技术:光学技术、显示技术、ai算力芯片,这些都能在2023年之前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从市场前景来看,李宏伟这一**有可能实现。

根据idc **ar 市场 5 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70.3%。前瞻产业研究院也预计,2022 年到 2027 年我国 ar 产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78% 左右。再来看招商**的**,其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ar/vr 产业空间将达近两万亿元人民币。

聚焦到ar眼镜这一细分赛道而言,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 年国内消费级 ar 眼镜主要线上平台市场销售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消费级 ar 眼镜销量成绩远超预期。其中,从市场格局来看,ar“四小龙”——雷鸟创新、nreal、rokid、inmo 占整体市场份额约 82%。

图源艾瑞咨询。

如我们上文所言,这几家主要企业过去两年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的加速落地,正是推动这一赛道加速发展的核心推力。

而今年以来,无论是资本热钱加速涌入,还是新品不断迭代,都在说明,消费级ar眼镜有望在接下来几年迎来爆发。

但ar赛道要想真正迎来iphone时刻,也并不容易。

目前来看,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和品质,还处在待市场验证的阶段,开发思路和设计理念想让消费者买单也没那么容易。而这条赛道目前所处的时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快速“试错”与修正的阶段。

如雷鸟创新 ceo 李宏伟勾画的金字塔中,最底部是不带显示功能的智能音频眼镜;往上第二层级是 birdbath 和波导光学眼镜,虽然两者为不同的技术路线,但均可做到显示功能;再往上就是 birdbath 和波导光学 + ar,前者优势为显示清晰,局限是仅适用于室内暗光环境,后者能做到全场景佩戴使用,不过存在较大技术难度;而直到金字塔的最顶端,才会是终极的 ar 眼镜。

按照李宏伟的**,光波导+ar是通往终极的ar眼镜的正确方向。具体有三:

其一,终极的ar眼镜要实现几乎所有的手机场景。我们实际上需要的不是一个手机,而是里面的功能。而终极ar眼镜则既可以实现手机功能,又有更灵活的显示,人机交互的能力也更强;

其二,最顶部的ar眼镜形态要深度“死磕”办公和游戏场景,充分满足私密性要求,同时拓展出多个屏幕;

其三,最终则是让ar眼镜进入到“元宇宙”世界,实现超预期的立体的、三维的体验,从虚拟映射到现实,并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虚实融合新场景的不断拓展,给用户越来越强、足以替代手机的真实感。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消费级ar眼镜当前还处于“小荷初露尖尖角”的层面,即便被rokid祝铭明视为“开卷考试”的苹果眼镜,或许也远达不到库克所要达到的理想程度。

更重要的是,产品形态之外,无论是**还是场景生态,都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按照祝铭明的话来说,对于vision pro这样的vst产品,首要目标是将其做到更加合适的**区间,对于ost产品而言,则是要看何时会诞生一款能够留住用户的杀手级引用,而这两个目标,都需要业内玩家们在技术和体验上进一步探索,并保持信心和耐心。

寻求更多融资渠道和资本支持,新消费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赴港上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消费企业的选择。近日,主营大米和杂粮产品的十月稻田正式登陆港交所。此外,火锅预制菜企业锅圈食品也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上市又近了一步。十月稻田和锅圈食品是近期赴港上市新消费企业的一个缩影。在港交所门口,还有澜沧古茶 茶百道 燕之屋等新消费企业在排队。业内人士认为,经过了前几...

什么是保费融资?保费融资流程和风险

投保人选择并购买一份保险合同,这通常需要支付首年保费。投保人向银行申请贷款,以保单的现金价值或退保价值作为抵押。这个贷款的金额通常是首年保费的 银行同意贷款后,将直接把贷款金额发放给保险公司,用于支付首年保费。保单生效后,投保人只需按照银行贷款的利率,按月偿还利息,本金可以在贷款期限完结时偿还。当贷...

全面注册制下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玩转ai摘要 证监会投资者教育曾于年月介绍了全面注册制,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方面的变化。融资融券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复制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做法。在标的 管理方面,明确注册制 上市首日可纳入标的以及风险警示 调出调入标的范围有关事宜等。明确战略投资者及其关联方在其承诺持有期限内不得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 优化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