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 短短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2023-10-29 02:35:13 字數 1780 閱讀 98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借助孩子年幼的时期,父母应该传授正确的处世观念,为孩子的未来带来快乐的人生。王阳明家训概括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只需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读书是获取知识,打破门第之见最廉价的捷径。举个例子,一个七岁的男孩不读书,可以放羊挣钱;过了十年,他能放牧一大群羊;然而过了二十年,他就达到了能力的上限,一辈子也只能放羊。相反,如果让这个七岁的孩子读书,二十年后,他早已走出山沟,在城市站稳了脚跟。除了获取知识,孝顺父母也是做人的天性,良知所在。父母应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如何孝敬父母,这样的孩子会关心父母,懂得推己及人。一个懂孝顺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尊重、照顾父母。从小教育孩子认真读书、孝敬父母,是王阳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孩子不因出身高贵而欺凌别人,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一部分。如果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纵容孩子目中无人,歧视他人,当孩子犯下重大错误时就无法挽回。且把内在谦恭的美德变成外在彬彬有礼的行为,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一种修养。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礼仪,不如是方便别人、尊重他人的需求,培养谦恭的品格

03从容才智,要注重自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意行事。

一个人的才智与从容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安宁,才能使他从容自如地应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小教育孩子要有自律意识,时刻将自己的言行举止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意识不仅仅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也使孩子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培养孩子从容自若,也是培养孩子坚定意志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的善行决定了他的人格和品质。一个崇尚善行的人,他的行为和言语都是为他人着想的,他会主动付出,不图回报。从小教育孩子要注重正义感,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帮助他人的意识。这样的教育能够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心灵的修养是人生最重要的修养之一。只有一个人经过内在的修炼,外在的行为才会变得具有品质。从小教育孩子要注重修身养性,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品质。要从小教育孩子注重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仪表仪容。这样的教育能够使孩子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得体、自信。

王阳明家训中的智慧,不仅仅是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每个成年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们如何做人。王阳明家训提供了简洁而深刻的智慧,如果坚持教育孩子,他们将成为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人。

王阳明 这12个字,藏着做人的“顶级”智慧

活在当下,感知内心的宁静 王阳明说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这番话如同溪流的涓涓细水,悄然滋润内心。活在当下,专注于此刻,这是我们在这纷繁世界中的一剂解药。仿佛站在山巅,观赏着云卷云舒,感受风儿轻拂,内心悄然平静。王阳明提到的 修行玄更玄 宛如深山幽谷,含藏着未知的奥...

王阳明 伟大思想家的坚韧与光辉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名字是王阳明。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后人传颂不衰,留下深刻的印记。然而,他的生命最后一刻却令人唏嘘,身体溃烂,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光明和坚韧。生而不凡 天有异象。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他的父亲王华在科举考试中中了状元,从南京的礼...

王阳明的心学与佛家的理论很相似,相似而又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了心的主导地位,认为心即是理。这一点与佛家学说有相似之处。佛家也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无论是王阳明的心学还是佛家的学说,都将心视为认识 感知和行动的核心。然而,虽然王阳明的心学与佛家学说在重视心的地位上有共同点,但在对人和心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儒家注重人的个体和社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