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作乐中的编钟 西周与西汉两个朝代的历史考察

2023-11-15 15:20:22 字數 5128 閱讀 4251

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精美的青铜器,也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乐器,能够演奏多种音阶和旋律。编钟的起源、发展、制作、演奏和功能,都与周代的制礼作乐制度密切相关,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

一、编钟的历史源流。

编钟是由多件青铜钟组成的一种乐器,根据钟的形状和结构,可以分为镈、甬钟和钮钟三种。镈是最早的编钟,其形似鼎,于口平齐,能够站立,舞部上有钟钮。

甬钟是在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于口上凹,舞部上有长甬,不能站立,需要悬挂。钮钟是在甬钟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其于口上凹,舞部上有钟钮,也需要悬挂。

编钟的数量和排列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有若干组,每组有若干件,从左至右依次增大,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据《吕氏春秋》记载,编钟最早诞生于黄帝时期,当时黄帝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即铸造了12件编钟,其可以演奏五声音阶。

但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乐器是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铜铃应当是由陶铃发展而来,后又发展为商代的镈。在陕西长安斗门镇也曾出土过龙山文化的陶钟,其舞部有长甬,后来发展成了商代的铙。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镈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一座商代墓葬。此前,关于镈的产生时间学术界存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这种乐器在周初诞生,也有学者认为商代已经出现。

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镈宣告了后一种观点的胜利。此外,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出土的镈钟也带有浓重的商代风格。

关于甬钟的起源,目前学术界存在四种观点:甬钟由编铙发展而来;甬钟由大铙发展而来;甬钟在编铙基础上吸取了大铙的少量基因发展而来;甬钟以大铙的基因为主,又吸纳了编铙的少量基因发展而来。

王清雷主任认同第四种观点。至西周晚期,甬钟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大量甬钟均有调音。

山西的晋侯墓地m64中就曾出土8件甬钟,其中6件上有楚公逆铭文,刘绪先生据此认为“楚公逆钟”应当只有6件,而不是8件。至西汉时期,甬钟仍较多见,如广州南越王墓、山东章丘洛庄汉墓、江西海昏侯刘贺墓等都曾出土甬钟。

至于钮钟,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山西闻喜上郭村m210出土的编钮钟,为西周末期器物。春秋战国时期,钮钟进入大发展的阶段。

到秦代,有制作精美的“乐府钟”。西汉时期的章丘洛庄汉墓、海昏侯刘贺墓等都有编钮钟出土。

其中,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钟体表面饰有精美的错金纹饰。在其经常敲击的部位,错金纹饰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痕迹,这有助于学者来研究编钟的演奏等相关问题。

二、编钟的铸造工艺。

编钟的铸造工艺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峰之作,它涉及到多种复杂的技术环节,如选料、配方、熔铸、调音、装饰等。编钟的铸造材料一般是铜、锡、铅的合金,其中铜的含量最高,锡的含量次之,铅的含量最低。

铜是编钟的主要成分,它能提高编钟的硬度和强度,使编钟的音色清脆。锡是编钟的次要成分,它能降低编钟的熔点,使编钟的铸造更容易。铅是编钟的微量成分,它能改善编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编钟的形状更规整。

编钟的铸造配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一般来说,西周时期的编钟铜锡比较高,铅比较低,西汉时期的编钟铜锡比较低,铅比较高。

编钟的熔铸过程,一般采用分段铸造法,即将编钟的钟身、钟钮、钟甬等部分分别铸造,然后再焊接在一起。

编钟的铸造模具,一般采用石质或陶质的内模和外模,内模上刻有编钟的纹饰和铭文,外模上刻有编钟的音纹饰。编钟的铸造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需要用到大型的炉灶和风箱。

编钟的铸造过程,需要多次的熔炼、浇注、冷却、修整,非常耗时耗力,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艰辛劳动。

编钟的调音过程,是编钟铸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决定了编钟的**品质和价值。编钟的调音方法,一般采用增减重量法,即在编钟的内外壁上增加或减少金属,以改变编钟的音高和音色。

编钟的调音标准,一般采用五声或七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或者黄钟、大吕、太簇、南吕、姑洗、林钟、夷则。

编钟的调音技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西周的单音调音,到春秋战国的双音调音,再到西汉的三音调音,体现了古代**理论的进步和**审美的变化。

编钟的装饰过程,是编钟铸造的最后一道工艺,也是最能体现编钟的艺术魅力的一道工艺,它涉及到编钟的纹饰、铭文、音纹饰等方面。编钟的纹饰,一般采用浮雕或错金的方式,表现出各种动物、植物、几何图形等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

编钟的铭文,一般刻在编钟的内壁上,记录了编钟的铸造时间、地点、原因、用途、数量、音高等信息,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编钟的音纹饰,一般刻在编钟的外壁上,表示了编钟的音名、音高、音律等信息,是研究古代**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依据。

三、编钟的演奏技法。

编钟的演奏技法,是编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编钟的悬挂方式、敲击方式、敲击部位、敲击力度、敲击节奏等方面。编钟的悬挂方式,一般采用木架或石架,将编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间距悬挂在上面,以便于演奏者的操作和观众的欣赏。

编钟的敲击方式,一般采用木槌或铜槌,根据编钟的大小、形状、音高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槌头和槌柄,以达到最佳的音效。编钟的敲击部位,一般在编钟的中下部,即钟腹的位置,这是编钟的音区最大、音色最好的部位。

编钟的敲击力度,一般根据编钟的音量、音色、音调等要求,适当调整,以保证编钟的音准和音质。编钟的敲击节奏,一般根据编钟的**风格、**情感、**结构等要求,灵活变化,以体现编钟的**特色和**美感。

编钟的演奏技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西周的单音演奏,到春秋战国的双音演奏,再到西汉的三音演奏,体现了古代**创作的丰富和**表现的多样。

西周时期的编钟,一般只能演奏一种音高,即基音,敲击时只能用一根槌子,不能同时敲击多件编钟,**的旋律和和声都比较单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一般能够演奏两种音高,即基音和泛音,敲击时可以用两根槌子,可以同时敲击两件编钟,**的旋律和和声都比较丰富。

西汉时期的编钟,一般能够演奏三种音高,即基音、泛音和次泛音,敲击时可以用三根槌子,可以同时敲击三件编钟,**的旋律和和声都比较复杂。

四、编钟的**特征。

编钟的**特征,是编钟**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编钟的音高、音色、音律、音阶、音程、旋律、和声等方面。编钟的音高,是指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高低程度,它由编钟的大小、形状、厚度、重量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越大,音高越低,编钟越小,音高越高。

编钟的音色,是指编钟发出的声音的质感和特点,它由编钟的材料、结构、装饰、敲击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音色清脆、响亮、悠扬、深沉。

编钟的音律,是指编钟的音高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由编钟的调音、演奏、理论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音律有五声律和七声律两种,分别对应于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编钟的音阶,是指编钟的音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音列,它由编钟的音律、**风格、**情感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音阶有宫、商、角、徵、羽五种,或者黄钟、大吕、太簇、南吕、姑洗、林钟、夷则七种。

编钟的音程,是指编钟的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它由编钟的音阶、**结构、**创作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音程有纯一度、纯四度、纯五度、大二度、大三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等。

编钟的旋律,是指编钟的音高按照一定的节奏和规律组合而成的**线条,它由编钟的音程、**主题、**变化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旋律有平、仄、上、去、入五种,或者宫、商、角、徵、羽五种。

编钟的和声,是指编钟的多个音高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效果,它由编钟的音阶、**理论、**审美等因素决定,一般来说,编钟的和声有和谐、对位、协和、不协和等。

编钟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西周的单音**,到春秋战国的双音**,再到西汉的三音**,体现了古代**的发展和创新。

西周时期的编钟,一般只能发出一种音高,即基音,其**特征是单。

一、简单、稳定、庄重,适合于表达崇高、肃穆、尊严的**情感。

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一般能够发出两种音高,即基音和泛音,其**特征是多样、复杂、变化、活泼,适合于表达丰富、细腻、多变、灵动的**情感。

西汉时期的编钟,一般能够发出三种音高,即基音、泛音和次泛音,其**特征是丰富、复杂、和谐、优美,适合于表达协调、平衡、和睦、雅致的**情感。

五、编钟的礼乐意义。

编钟的礼乐意义,是编钟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涉及到编钟的社会功能、文化象征、思想内涵、价值评价等方面。

编钟的社会功能,一般是用于祭祀、宴会、军事、教育等场合,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君主的忠诚、对敌人的威慑、对百姓的教化等意图,是周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维系力量。

编钟的文化象征,一般是代表着编钟的铸造者、使用者、赠送者、收藏者等人物的身份、地位、权力、财富等特征,是周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编钟的思想内涵,一般是反映着编钟的制作者、演奏者、欣赏者等人群的观念、信仰、情感、审美等特点,是周代社会的重要思想和精神。

编钟的价值评价,一般是体现着编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的重要财富和遗产。

编钟的礼乐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西周的礼乐中心,到春秋战国的礼乐危机,再到西汉的礼乐复兴,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西周时期的编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和象征,它体现了周王室的神圣和威严,也体现了周人的文明和智慧,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巅峰之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危机和衰落,它反映了诸侯国的纷争和动荡,也反映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和文化,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转型之作。

西汉时期的编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复兴和发展,它表现了汉王朝的统一和繁荣,也表现了汉人的创新和进步,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继承之作。

总结。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精美的青铜器,也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乐器,能够演奏多种音阶和旋律。

编钟是周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维系力量,是周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周代社会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是周代社会的重要财富和遗产。

编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珍惜传承。

音乐制作人和编曲的区别

制作人和编曲在 创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和重点。制作人通常负责整个 项目的策划 组织和实施。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 知识和技能,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个 作品的质量和风格。制作人需要与词曲创作者 编曲者 录音师和混音师等合作,共同完成 作品的创作和制作。他们的职责不仅限于创作和制作,还...

音乐制作人和编曲的区别

在 制作和编曲方面,存在一些细微但重要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程 创作过程中的角色和技能要求等方面。本文将详细 制作人和编曲之间的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领域。一 工作流程。制作人通常负责整个 制作过程,包括制定计划 组织资源 监督进度以及最终的混音和母带处理。他们与词曲作者 歌手和其...

编曲与作曲 音乐创作的双重解读

在 的世界里,作曲和编曲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然而,许多人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那么,编曲和作曲到底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迷人的 领域。一 作曲 的灵魂。作曲,简单来说,就是创作 的过程。它包括了对 旋律 和声 节奏 曲式等各个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