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父母写离婚协议 断亲背后的人生抉择

2023-11-02 03:43:43 字數 1980 閱讀 6308

有网友留言,小怪的故事让他重新思考了家庭关系。他今年30多岁,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回过家了。并不是因为没钱买票,他只是单纯不想回去。

家庭带给我很多负面情绪。”他说,这些负面情绪包括但不限于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亲缘关系里隐藏的道德绑架、长辈以爱之名给予的压力与控制。

在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有种被父母推着前进的感觉。母亲希望他考公务员,但他的专业不对口,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上。母亲在亲戚面前总说他不努力,“你问他考**了?都考三次了,应该没有考过吧。”

每年回家,他都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大大小小的相亲。他不愿意去,但又不能不去,“不去我妈就会在家庭群里说,她为了儿子能娶到媳妇,有多么辛苦。”

我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但他们给我的压力太大了。”他说,相比之下,他更愿意把父母看作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尽到赡养的义务就可以了。

这种观念下,他对父母也没有什么期待。因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帮他解决。他只能自己努力、想办法,“所以我就觉得家庭关系可有可无吧。”他说。

断亲不是冲动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在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他们经历长期社会变迁之后,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与亲戚交往给自己带来的弊端远远大于利益。

他们觉得,维护一个家庭需要的情感成本非常高昂,“我觉得我做不到。”他说。

小怪的情况或许是个例,但“断亲”现象在当下社会已经相当普遍。南京大学胡小武副教授从2023年至今的持续观察发现,“断亲”已经从一种零星出现的社会现象,演变成如今青年群体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他通过观察、访谈发现,青年群体中“断亲”现象的发生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除了城乡流动、互联网生活方式等带来的影响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里亲戚关系的复杂化、矛盾化。

原生家庭里往往充斥着利益冲突、价值观冲突、空间冲突等。”胡小武说,这些矛盾让年轻人在亲戚关系里感受到伤害,他们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而选择断亲。

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亲戚间的恶意中伤、诋毁,“这会让他们觉得亲戚关系是一种负资产。”

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父辈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不好,导致自己这一代人也不愿与亲戚交往,“他们担心自己被牵扯进复杂的亲戚矛盾里。”

重构还是颠覆?“断亲”现象的出现,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冲击。但胡小武也观察到,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断亲”现象有可能进一步蔓延。

他认为,“断亲”现象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血缘亲情关系受到了冲击。年轻人在家庭结构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承受来自父辈的期待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断亲”成为他们寻求自我保护和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然而,“断亲”现象的出现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家庭伦理观念的重新思考。一些人认为,“断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家庭关系的破坏和颠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断亲”是年轻人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一种反抗和重构。

在胡小武看来,“断亲”现象的出现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正面的意义。他认为,“断亲”现象的出现可以促使社会反思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和家庭关系模式,并推动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断亲”也可以促使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发展,并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如何看待“断亲”现象?虽然“断亲”现象在社会上已经相当普遍,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亲情的背叛 女儿协助父亲杀害母亲,河中抛尸,令人唏嘘

在这个世界上,亲情被誉为最珍贵的情感之一,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常常令人动容。然而,有时亲情也可能遭受背叛,甚至变成悲剧的背景 年,一起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一名华裔女孩万怡婷协助她的父亲杀害了自己的母亲陈佩雯,然后将尸体抛入河中。这个案件背后隐藏着令人费解的动机和令人痛心的背叛...

母亲背后办婚礼,亲家父母的反应却让她感到惊讶

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村庄的大街上,热气蒸腾着,仿佛整个村子都在沸腾。在这个平凡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雨的姑娘,她即将嫁入一个并不起眼的家庭。然而,这场婚礼,让人惊叹不已,因为母亲背后策划的一切,充满了悬念和一波三折。小雨生长在这个村庄,从小喜欢听母亲讲述婚礼的浪漫故事。母亲常说,婚礼是一个女人一...

母亲给女儿的婚姻忠告 女人结婚后,不要丧失了赚钱的能力

有句俗语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间接地传达了一个道理 婚姻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我们都理解这个道理,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一个美满的婚姻离不开坚实的经济支柱。因此,结婚后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保持经济独立能力。然而,有些女性却有不同看法,她们期望找到一个经济条件好的丈夫,认为这样自己就能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