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为何苏联海军在二战中不为人所知?

2023-11-27 15:25:05 字數 2018 閱讀 7262

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及其原因在近期美国**的影响下,大家普遍认为二战的胜利主要归功于美国,然而实际上苏联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苏联在二战中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战例,其卫国战争也异常惨烈。相比于苏联陆军在二战中的杰出表现,苏联海军的战绩相对平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苏联海军在二战中没有像陆军那样取得辉煌的战绩呢?苏联海军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苏联一直以来都是以陆地作战为主,因此苏联海军的存在感一直相对较低。并非苏联不重视海军,而是由于其国土几乎没有像样的海洋入口。

在二战期间,苏联只有四个重要的海洋出口,分别是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和日本海。苏联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领海的防御压力巨大。再加上这几个出海口中几乎没有不会被冰封的不冻港,苏联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许多港口都会结冰,有些甚至只有很短的时间能够使用。因此,苏联海军无法实现常年互相支援,战时也不能迅速响应,极易被敌军封锁海岸线,海上力量也容易被孤立。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极度重视海洋力量。在彼得大帝登基之前,波罗的海由瑞典控制,黑海在奥斯曼帝国手中,而穆阿尔河则控制在俄罗斯手中。

彼得一世组建了俄罗斯自己的第一支海军。在陆海军配合的战略下,他们最终夺取了位于亚速的黑海出海口。这场战役让彼得大帝意识到海军的强大战斗力。2023年,俄罗斯对瑞典宣战,开始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最终以俄罗斯控制波罗的海而结束。俄罗斯海军的历史可以说是曲折而壮丽。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然而在叶卡捷琳娜时期以后,俄罗斯君主对海军的重视逐渐减弱,导致在日俄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失去了对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控制权。

2023年苏联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苏联海军转变战略,着重于海岸防御,以防止敌方海上登陆。尽管在和平时期这种战略是有效的,但在战争中显得相当被动。二战期间,苏联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在二战前,苏联通过多次五年计划奠定了海军基础,生产了大量潜艇和舰艇,使舰队排水量增加一倍。2023年成立太平洋舰队,2023年成立北方舰队,重新掌控了波罗的海等海域。然而,德国在巴伦支海部署了强大舰队和空中支援,企图消灭苏联在波罗的海的舰队,切断苏联的海上交通线。

苏联海军在各大战区之间的机动能力不足,冬天严寒使得调动舰队时间有限。然而,苏联强大的潜艇在搜索德国舰队方面表现优异。黑海舰队对德国海军基地进行打击,而波罗的海舰队对轰炸列宁格勒的德国空军进行打击,多瑙河区舰队控制了罗马尼亚沿岸。整个二战期间,苏联海军消灭了德国的运输联队,出色地保障了海上交通线。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运输了超过一亿吨的物资,同时突破水雷障碍,保障了运输舰队的安全。在远东地区,苏联海军也表现出色,2023年,面对日本的威胁,取得了重要的战果。

苏联红海军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超过一百四十万名红海军士兵被派往陆地上,组成了多支海军陆战旅,甚至有部分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崔可夫元帅曾言:“如果没有红海军,我们的26集团军将会全军覆没。”红海军的登陆行动表现出色,甚至有位狙击手在登陆前只是舰队的会计师,但却战功卓著。在卫国战争初期,红海军面临重重困难和危险,但他们仍然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尽管红海军没有像陆军那样辉煌的战绩,但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战斗力,维护了苏联的海上交通线,阻止了德国在海上对苏联的登陆。

大部分官兵被编入陆军,与陆军并肩作战。红海军的整体实力虽不及英法等国,也未有大规模海战,但他们的存在对陆军的战斗起到了积极作用,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灭亡的进程。

揭秘二战 为何苏联轻松打败日本,而美国艰难奋战?

在二战中,对于为何苏联似乎轻松击败日本而美国却陷入困境,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二战期间,日本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几乎遍布亚洲,与多国交战,给各国带来沉重打击。不仅对亚洲国家,甚至连强大的美国都曾束手无策。然而,苏联与美国在对待日本的战争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揭秘朝鲜空战 苏联空军为何冒充志愿军?

在回顾历史时,朝鲜战争无疑是一场令人铭记的事件,充满了复杂性和连贯性。这场战争在年爆发,涉及多个国家和政治势力,其中苏联空军的角色令人瞩目。在当时,朝鲜半岛局势复杂,任何一点异动都可能对整个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苏联和中国都清楚,不能眼睁睁看着北朝鲜覆灭,因为那将为美国在东方立下一枚钉子,限制中苏未来...

苏联崩溃 八一九事件揭秘,为何苏军精锐临阵倒戈?

上世纪年代,苏联的辉煌逐渐褪去,体制僵化 经济停滞 利益集团弊端暴露无遗。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 新思维 改革,但不慎加深了内外矛盾。至年代末年代初,苏联面临严峻问题。年,东欧剧变导致苏联在中东欧的战略势力急剧缩小。国内亦祸不单行,切尔诺贝利事件 亚美尼亚大 等灾难重创西部和外高加索地区。苏联在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