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的“进博故事”,道出了什么?

2023-11-07 20:00:36 字數 1423 閱讀 9382

2023年,一家美国精油企业抱着“试试水”的心态来到进博会,不想一下子收获了3.8亿元的订单。此后,他们没有缺席任何一届进博会,曾经只有9平方米的展台面积,扩大到了如今的200平方米,采购金额也攀升到10亿元。

2023年,一个阿富汗小伙带着纯手工的羊毛地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收获了2000张订单。这意味着2000个阿富汗山区的家庭有了一整年的收入。疫情中没有停下脚步的进博会,改变了小伙子的人生,也改善了成千上万阿富汗家庭的生存状况。

2023年,一家日本制药公司带着**消化系统罕见病的新药来到进博会,并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现场签了约。新药上市常常动辄数年,但在进博会的助力下,这款新药仅用6个月就进入了博鳌的医疗机构。

这是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李强总理同中外嘉宾分享的三个“进博故事”。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要素来说,进博会及其背后,是市场、是平台、是机遇、是成果转化落地的“催化剂”。这一切,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国的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这是***主席一再借进博会向世界强调的中国立场、中国态度。昨天,**主席专门致信第六届进博会,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连年举办至今的进博会,一再用行动诠释这种立场和态度。这些年,全球开放的迷雾之中,中国以进博会带头吹起“开放的春风”——主席此前在进博会上提到的这股“春风”,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宣示,而是实打实的、体现于每一件展品、每一笔交易、每一次握手和拥抱中的具象的暖意。这春风将温暖整个世界,当然也将温暖每一个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一个个进博故事,就演绎着这股“春风”,进而诠释着中国的“开放观”。

第六届进博会举办之际,从全球征集的数十个“进博故事”也结集成册,书中有来自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故事,有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微企业工人的故事,有来自从未缺席进博会的“老朋友”的故事,有来自即将首次参展的“新朋友”的故事,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故事,有来自服务进博的保障人员的故事……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故事,特别是在全球化的“逆风逆流”中依然坚定赴约的故事,在“脱钩断链”的威胁声中依然坚定携手的故事,也有一度犹豫观望甚至暂时撤出之后再度归来的故事。

在这一个个具象的故事中,在来自全球的经营主体经过独立审慎研判、坚定地向中国市场用脚投出“赞成票”的行动中,在进博会持续创造的机遇和舞台之中,我们会读到一个开放大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信念,也会读到一个负责任大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质。

我们也会读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希望,读到中国与世界的双向需要、双向奔赴——进博会上的种种数字已经为此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佐证,一个个具象的故事,会给出更为感性,也更能打动人心、凝聚共识的注脚。

解放**·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皮小姐。

最担心的事出现了!德国副总理 国内的反犹太主义令我恐惧

德国作为二战后对犹太人历史负有特殊责任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弥补历史伤痛。然而,近年来,德国似乎再次面临着反犹太主义的威胁,这令人深感担忧。这种反犹太主义表现为一系列行为和言论,包括针对犹太社区的恶意攻击 仇恨言论 排斥和威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反犹太主义的根源。这一现象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可以追溯到历史...

最担心的事出现了!德国副总理 国内的“反犹太主义”令我恐惧

德国 的巴以冲突立场引发了热议,但德国仍面临着民间示威活动和反犹主义的挑战。尽管 一直坚定地支持以色列并采取禁止反犹主义的政策,但某些城市仍出现了支持加沙和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有传言称,这些示威活动部分是右翼分子利用巴以冲突为借口发泄情绪。这给德国 带来了平衡国内声音和维护国际形象的挑战。在巴以冲...

最担心的事出现了!德国副总理 国内的“反犹太主义”令我恐惧

随着本月中旬巴以冲突的升级,德国 为了防止其与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联系所带来的 历史负担 而走上了高度警戒的道路。德国一直保持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包括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和谴责巴勒斯坦地区的哈马斯组织和伊朗 此外,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还在一次 会议中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