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从少有问津到一表难求,“广西老表”触动市场哪根弦

2023-11-25 13:30:02 字數 4900 閱讀 2055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张蓉 沈晶晶。

过去几天,南宁市手表厂一脚踏进了“魔幻时刻”:11月21日起,每天有数千人涌到厂门口,购买库存了30多年的机械表,购买队伍排出一公里长,有人通宵达旦,还有人从东北、甚至东南亚国家赶来。

广西老表”,一时成为全国热议话题。从“少有问津”到“一表难求”,有网友打趣,“这是2g老表厂在5g时代的翻红。”

11月23日,这家走过53年风雨的老牌手表厂,门口贴出一纸公告,表示部分表款已经售罄,并请消费者理性消费。

人们购买“桂花牌”手表,究竟买的是什么?一夜翻红后,未来之路如何走?我们走进南宁市手表厂,见证流量中心的热度和思索。

手表厂张贴暂停销售公告。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怀旧热潮

抵达南宁的那一刻,“桂花牌”手表在八桂大地上的热度,就已扑面而来。从机场前往位于青秀区手表厂的路上,37岁的网约车司机黄师傅感叹:“老婆让我去买,排队要大半天,这哪儿吃得消。”

这块表的火爆也已大大超出梁先生想象。11月8日,在南宁工作的他偶然在南宁市手表厂门市部,淘到了售价196元、保修一年的“高性价比机械手表”时,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文。

表链调好,手动上好链,调好时间以后,这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表就复活了。”真诚的文字配上复古的手表**,顺着网线引发了一场怀旧热潮,也无意中带火了老牌手表品牌。

梁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桂花牌手表。(网络截图)

上世纪70年代,一只手表、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一部收音机,并称“三转一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建于2023年的南宁市手表厂,聚集了当地最出色的一批钟表匠,研发制造出来的“桂花牌”手表造型简约、品质极佳。尽管每支售价在60至65元之间,相当于一名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仍让市民趋之若鹜。

取名“桂花”而不是“南宁”,原因一是广西又称八桂大地,二是南宁人对清香不媚俗的桂花情有独钟,三是手表厂里种了许多桂花树。因此,品牌名里有地域特色,也有人情记忆。

11月23日14时30分许,记者来到南宁市手表厂时,当日的2000个限购号已经发完,且首批手表已经凭号购买完毕,一人限购一块,每天仅有一种款式。但工厂职工和派出所民警拉出的“人防线”外,仍聚集着数百人,有的是领完号后回家修整,这会儿来购买的,有的是赶来碰碰运气的,还有要将手表转手出去、赚上一笔的黄牛。

手表厂门口聚集着数百人。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大四学生李晓(化名)和同学正坐在小马扎上,欣赏着各自花费196元买到的手表,圆表盘,白表面,背面打着桂花形状钢印。

她们已连续排了两天队。第一天8点多到,当天放号1500个,她们排到1000多号,差点没买上。第二天凌晨4点来排队,发现竟有人晚上10点多就来等了。

这两块表,一块送给妈妈,一块自己留着。”李晓是广西玉林人,母亲对本土品牌很有情结,买来想收藏,她自己也觉得复古简约的手表款式很时尚,适合穿搭装饰。

听说这表卖一块少一块,库存卖完就绝版了。”40多岁的南宁市民陈晨(化名)手推着婴儿车,正给手表加表带,“以前来来回回很多次也不知道这里有手表厂,是抖音上刷到的。”

手表厂门口,有人在加价转卖手表。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人潮中,不只有买表的人,还有摆摊配表带或提供上链服务的,有四处打听**表的,有现场**兜售的,还有人边直播边把表卖向全国各地。

抖音上最火的款式在这里!”一位中年女士向镜头前观众展示手中的表,在一圈圈“中间商”的包围中进行直播带货。

网线那头,有人为支持国货,有人觉得手表好看,有人跟风来买“绝版”……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门的理由,不断推高手表热度,演绎这“魔幻时刻”。

有人边直播边卖货。网络截图。

下午6时许,暂停销售的公告贴出,人群却并未快速散开。已经打烊的门市部外,“二手市场”依旧生机勃勃:直播、兜售、配表带的人群还在热火朝天交易。

老表遇上新市场

网络上,桂花牌手表的火爆,无意中也带热了“上海牌”“海鸥牌”等国产手表品牌,成为“怀旧消费”的另一选择。

几十年间,全国涌现过数十个手表厂和品牌,如今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坚持做品牌,或探索国潮,或发力电商,而我们厂选择了精密制造这条转型道路。”南宁市手表厂党委书记谭旭东至今记得,他2023年进厂时“桂花牌”手表的辉煌。

那时,一位农民在犁水田时找到了遗失两三年的手表,擦干净、拧上链后发现手表竟还能走。“‘桂花牌’手表***的美名传遍大街小巷,真正深入全广西人的心。”谭旭东回忆。

桂花牌机械表。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如今,记者走进手表厂区,一棵棵桂花树在老旧的厂房间挺立常青,车间内生产制造的产品却已大不相同。

面对上世纪90年代来自日本、瑞士等地石英表、自动机械表大量涌入的冲击,在企业效益一落千丈、5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危机时,南宁市手表厂决定创新转型、调整产品结构。历经10年左右时间摸索,他们自主研发的自动机芯最终拿到国内和东南亚厂商的订单,获得市场认可。

采访中,谭旭东告诉记者,目前成品手表仅占该厂产能的1%,大多放到工厂传达室旁的门市部销售,旨在保留和宣传品牌形象,并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

然而,就是这1%,引发了热潮。近期被派到门市部帮忙的工作人员小罗感慨,以前只在网上看过排长队买东西的事,没想到这次让他们轮上了,“十几年了,我们的手动上链表的**就200元左右,自动机械表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偶尔有用惯了的老年人、图省事的附近居民、怀旧的本地市民来买。现在一天来上千人,真是开了眼了。”

在门市部内买表的消费者。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上周,每天有两三百位本地市民前来购买,小小的门市部稍显拥挤,但尚能应付。一问,得知是年轻人从网络平台看到帖子,或为支持国货、或喜欢复古款手表而来,谭旭东有些犹疑,但更多的是开心。

这周二开始,人数破千,窄窄的厂门外道路上挤满了人,有深夜带着毯子来排队的,还有直播的、**的、炒作的,秩序逐渐失控。从厂方到**相关,都开始担心发***等事件。

这批老款手表均为30年前的库存,谭旭东说,他们必须一支支拿出来擦拭检测,每天清理一批卖一批,完全跟不上消费速度。其中,有的手表机油干涸,还有的部件损耗,走时精度有所下降。

这会不会影响品牌形象?流量是不是把双刃剑?走过53年风风雨雨的“桂花牌”,遇到了新的问题。

老品牌的生命力

傍晚,暂停销售公告贴出后,南宁市手表厂内,工人们却仍在忙碌着。老式车间内,列队排开的数百架陈旧车床轰隆作响,吸油木屑铺满水泥地面,填满手写粉笔字的“黑板报”挂在墙上。

车间要加班运转到晚上9点了。”谭旭东说。连日来,当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手表厂不得不派出二三十位员工维持购买秩序,影响到部分机芯产线正常生产。

生产车间。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这些天,手表厂还要和“黄牛党”斗智斗勇。“限购后,有人花钱买号码牌,有人伪造号码牌。”谭旭东无奈地说,几天内,号码牌已经被迫迭代三版,“从手写到印制,再到盖章,可还是防不住。”

排队买表的人群。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商机紧随火热的流量而来。有手表品牌主动来厂谈合作,期望推出“桂花牌”联名款,但目前,谭旭东仍抱着谨慎心态,“一块成品表除了机芯,还要表针、表壳、表盘、表带等配件,这些我们早都不生产了。如果现在布局扩大生产线,是个大工程,风险不小。”

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从未涉足线上营销的南宁手表厂显得惶恐。谭旭东也担心,“这股浪潮恐怕只是一阵风。”

买表的人群。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近几年,类似的国货热潮确实层出不穷。更早之前的9月,蜂花、精心、活力28等一批国货品牌,以极高的性价比、被重新挖掘的品牌故事、充满话题性的直播带货方式等,让消费者一边直呼着“良心价”,一边激发着同情心,掀起了一轮轮消费和讨论热潮。

国潮消费趋势一直在,但大家追逐的单品转向很快,单品热潮最多持续几个月到一两年。”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教授肖亮分析称,“桂花牌”手表的爆火正是国潮热下,追求复古情怀的体现,是社交网络带动下的主动和被动消费的叠加效应。

人们的消费心态已从看重功能价值、实用价值转向情绪价值。“大家希望通过消费,成为追逐潮流的体验者,彰显自己走在时尚前沿。这块表寄托了大众怀旧情怀的表达,而且满足这种情绪价值的费用不高,经济实惠。”肖亮说,情绪消费之外,这也是一种社交消费,“这代年轻人大多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切换很快。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而追逐网红单品,从而充分融入社交圈。”

南宁市手表厂。记者 张蓉 沈晶晶 摄。

大家的喜爱除了对绝版的追逐和怀旧,也说明国货老品牌仍然有生命力,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我们很惊喜、很感谢,但还是希望大家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谭旭东说,“未来,我们的方向还是持续提升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不断创新,生产更多适应市场的高端机芯产品。”

*请注明出处”

潮声丨11月的“烤”验,气候到底有多反常?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何冬健 张源。月日,杭州主城区最高气温达到. 在阳光刺眼的同时,街头行道树叶飘落满地。潮新闻记者 徐彦 摄。月日,杭州打破了年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月的最高气温。此外,除了沿海地区,今天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突破 大关。大街小巷满眼是短袖短裤的夏装,让我们恍若回到夏天。不得不说,这些天...

从“无人问津”到“抢购一空”,用这一招就够了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多年前,他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家的经理找他说 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变质了。你是学经济学的,能帮忙想个办法吗?当年虽然物资紧缺,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当地人吃糖又不多,所以糖并不紧缺。他想了想,告诉经理 你在商店门口贴...

从“红极一时”到“无人问津”,43岁的姚芊羽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近自 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一段姚芊羽快乐舞蹈的 这段 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姚芊羽在评论中很少回应有关整容的问题,语气听起来愤怒又无奈。姚芊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段 并配文 气质比年龄更重要,微笑比外表更重要。我们都希望出现在别人的生活中是一份礼物,而不是一种负担 中,她穿着一件宽松的透视毛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