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消失的课间10分钟,到底谁的错?

2023-11-02 18:59:24 字數 3500 閱讀 8386

金秋10月,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上了热搜,不是因为它火了,而是因为它要消失了。

大家吐槽:

10分钟里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甚至不能出教室;

课间有老师巡查,被发现在走廊上奔跑,要扣班级分···

这些有意无意的做法,让难得的放松只能“见缝插针”,把紧张的学习节奏直接“拉满”。

首先人民**很犀利地指出:不该消失。

那么,它到底去哪儿了呢?

先看一些网友的评论: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基本就两个原因:

一是拖堂,二是怕安全事故。

拖堂这个事,咱们都经历过,从过去到现在,这种现象在所难免,虽然有爱拖堂的老师,但大部分都是偶尔发生。

记得我们那时实在拖得久了,老师还会让上课时间去厕所。

如果不是每次都这样,我想咱们作为学生和家长都能理解和接受。

除了初高中学业真的很繁重,压力大,孩子们自己利用下课时间应付,那么至少小学不至于这个10分钟都不放过。

我看这个消失的10分钟,关键点还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宁可让孩子们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也比撒野出去好,万一出问题,学校,老师如临大敌。

所以消失的10分钟,实际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袒护,学校对孩子安全的过度保护。

看到网上这个现象后,孩子回来我问了他的课间10分钟。

他现在是小学三年级,以下是我们的对话(省略前面主语,大家都能看懂):

你们下课的10分钟是怎么过的?

上上厕所,要不就在教室门口那一片站一下。

上厕所的时间够吗?

够了。那你之前说没时间喝水,也没时间上厕所?

有时候下课了要完成上一课的课堂作业,还要预备下一课的,就没时间了。

你课堂作业上课做不完吗?

有时候做不完。

如果连你都做不完,那你们班不是大部分孩子都完不成?(孩子在班里成绩,理解能力,做作业速度还是排在前面)

有些给两节课都做不完,老是做小动作。

你们能不能下楼玩?(孩子在四楼)

不能。为什么?

因为老师给每个班都划定了区域,谁超出了就要扣班级分。

那大家就那样站一会儿吗?

嗯,还不能大声说话,不能乱跑,要不也扣分。

你们是孩子,这样要求会不会感觉有点憋着?

那也没办法,如果大家都下楼,楼梯那里也会很挤,出了事咋办?再说,刚跑下楼又上课了,慌慌张张再跑上来,人家都坐在教室了,老师都在那儿了。

什么时候可以下楼?

上午和下午的课间操。(每天各30分钟)

学校统一做操吗?

对。哎,感觉你们跟我们当年比,少了许多上学的乐趣。我们上学那会儿,一下课就撒欢了,什么翻单杠,踢键子,跳绳,有些孩子还摔跤打着玩。

你们那种情况,我们现在想都不想要。

你羡慕吗?羡慕有个屁用!

哈哈哈……聊完之后,脑海里立马冒出一个感受,这么苦逼压抑的学习,还上个鬼学啊!

要我,我也不想上学。

家长们上班中间还想偷个懒,起来喝口茶走动两下,孩子们一天到晚在学校,一周5天,一直这样,正是释放天性的年龄,却活得小心翼翼。

怎么想都有点本末倒置。

当然,评论里各个角色都在抱怨,跟这个10分钟有关的教育,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好像都是受害者。

孩子们玩起来没轻没重,注意不到安全细节,磕碰矛盾时有发生;

家长在出事后第一时间是找学校和老师算账;

老师上被传达任务,下被家长找怕了,当起了护学岗;

学校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来个一刀切;

教育是说还孩子们自由,不得干涉和约束。

然而,课间10分钟,如今正在越来越多的消失。

每一种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一方面造成。

个人觉得,要想还孩子们一个欢乐的课间10分钟,还需要全面配合。

比如,当上级传达了这种精神,是不是也相应地给学校一些方法?

学校在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实际环境的特点,更人性化地管理?

日常教学能不能就安全,同学们相处,交往礼仪,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进行一些班会讨论?

让这种担心的事成为孩子们最积极参与配合和改善的点,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愿意。

然后家长,记得我们在开学参加家长会时,老师特意交待了一句:

如果有哪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者学校有意见,请私信聊,不要在大群里随便说,更不要做杠精家长。
其实我觉得这点挺好,并不是不给家长自由,而是本着解决问题之道来做事。

没有谁不希望孩子好,但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在预料之中。

家长的自我修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没义务教,但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么也要让自己努力变好。

咱不说变好了什么事都不可能发生,起码在许多事的处理上,能理智而恰当,而不是每每遇到大小事,不分青红皂白,一溜烟找学校算账去了。

这样的行为,谁不怕?谁还敢有所作为?

如今的孩子学习不单单是学知识,而是全方位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所以需要社会,教育,学校,家长的共同参与,离了谁都不可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因此,孩子们消失的课间10分钟,正是所有人该警醒的10分钟。

如何让学习不变味?如何把天性还给孩子?如何让安全这个词不再成为大家的桎梏?

我想,这才是热搜之下每个人该努力的方向。

#人民**评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

人民日报评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

据人民 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 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则 里,课间分钟期间,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即便是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调整呼吸的中场休息,何以如此紧凑?可怜的孩子,可怜的教育,当今脆皮学生随处可见,不觉得悲哀么?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老师愿意如此的么...

人民日报评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

我印象里的中小学课间十分钟真的很久,可以去卫生间再去小卖部,也可以玩沙包跳皮筋,来来回回都够好几拨人玩。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 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然而,在一个近期备受关注的 中,令人惊讶的是,课间分钟约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即便是...

人民日报评不该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人民 评论指出,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重要的一段时光,它不应该消失。这段时间为孩子们提供了放松身心 缓解疲劳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校园生活质量。评论中提到,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在操场上奔跑 玩耍,结交朋友,释放活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