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 六大保健养生观念

2023-11-29 05:30:10 字數 7251 閱讀 6769

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休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生产、 生活实践和与疾病抗争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养生、保健、治未病等所有理念方法、技术的总和,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全世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的特色在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生长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生命进行科学调养,以达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其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天人合。

一、阴平阳秘、形神一体、重视脾肾、因人而异、治未病,从而达到天人和谐、阴阳和谐、五脏和谐、形神和谐而得享天年。

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道法自然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 人身是个小宇宙,自然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界的变化 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五脏功能盛 衰的生理变化顺应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并形成了与之同步的节 律性变化及自我调适的能力。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人体的各种生 理活动才能稳定而有序地进行,阴阳才能平衡协调,人体的健康 才能维系。若违背自然规律,则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必被打 乱,阴阳失调,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外邪能力减弱,易患各种疾 病。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宜随四时变化,做 适当调整。《周易》云“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 子》云“道法自然”,反映出的正是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于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理论。 顺应自然,强调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体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社会因素可 以通过对人的精神和身体的作用影响人的健康。顺应自然的养生 理念和原则,不仅要求人的各种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还要求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唯有如此,才能养生防病,延年益寿。

二、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致中和

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阴平阳秘致中和。什么是阴阳呢?中医认为人体中存在阴阳两个方面: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活动的、发热的、兴奋的物质和功能都属于阳,相当于人体的火;凡是向下的、向内的、发冷的、抑制的物质和功能都属于阴,相当于人体的水。人体中的水(阴)和火(阳)保持阴气平和、阳气固秘,即阴阳之间相对、动态的平衡,才能健康无病;如果阴阳不调和,失去调和稳定,就会产生疾病。因而,养生的关键是调和阴阳,使其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是所谓“致中和”。《素问·生气通天论》云:“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养生保健又是如何调和阴阳、保持协调稳定的呢?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顺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性变化,养生要顺从这一变化,春、夏、秋、冬依次保养阳气的“生、长、收、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起居、情志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其中,秋冬养阳气的收和藏,即是养阴的生和长。《内经》指出如果不按照四季变化调养阴阳,则“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顺应自然,使人体阴阳顺从自然阴阳的变化,是维持人体阴平阳秘的关键。

中医还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养生原则。春夏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偏盛,为了不使机体阳气过亢化火,尽量不食用羊肉火锅等温热食品(“用热远热”)。这是春夏“养阳”,即保养阳气在正常的“生和长”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而秋冬自然界和人体阴气偏盛(阴气开始生长,阳气开始收藏),为了不使机体阴气过盛化寒,尽量不食用冰镇西瓜等寒凉食品(“用寒远寒”)。这是秋冬“养阴”,即保养阳气在正常的“收和藏”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二)“致中和”

中医认为,人生病是身体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因此,饮食上不能过寒、过热。过寒的饮食伤阳气,过热的饮食伤阴液。但是,如果平素身体怕冷,为阳虚,要适当食用一些温补的食品;如果平素手脚心热,为阴虚,要适当食用一些滋阴增液的食品;如果平素便秘、口臭、喜欢冷饮,为身体阳偏盛,要适当食用苦寒的食品:如果平素关节冷痛、受寒胃痛、受寒身痛,为身体阴偏盛,要适当食用辛热的食品。总之,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 生活起居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要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外,注意不可熬夜 —晚上准超过1点不睡觉,早上不能超过8点不起床,中医认为,晚上不睡觉等于“折杀阳气”,早晨不起床,等于“**阳气”。其机理在于,人体阳气也存在生长收藏变化的昼夜节律,违背此节律也会戗伐生机。

可见,中医养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阴阳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人体自身阴阳之间“致中和”。阴平阳秘,健康一生。

三、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形神兼养

形神合一,也称形神统。

一、形与神俱、形神相因,是中医学的生命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强调身体的锻炼保养,也强调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不可顾此失彼。

养形贵在动。形体的保养最重要的是动而“中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适度运动可以保持气血津液流通,脏腑经络畅通无阻,则健康无病。老年人切忌过度运动,以免造成身体损伤。老年人适合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气功、慢走、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站桩等。

养神贵在静。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往往有一些不良情绪,这对健康长寿非常不利。要努力平和心境,学习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道德经》云“无为而无不为”,《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精神的调摄贵在精神安宁,避免嗜欲无穷。“乐其食,美其服,高下不相慕”(《素问·上古天真论》),才能返璞归真,而尽其天年。

形动神静,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真正安享天年。

四、重视脾肾的生理观 ——脾肾兼调养五脏

中医认为,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脏腑功能亲乱。因此,在养生保链上要时刻固护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只有先天和后天兼养,才能保证五脏协调、健康无病。

(一)保精护肾

精是构**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生之“三宝”。精化为气,气化生血,血养神,神御形。精足神旺形壮,五脏功能正常,气血流畅,生命活动旺盛。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它主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与人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肾中所藏之精,是一身阴液和阳气的根本。《黄帝内经》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的寿天。肾中精气充足,则精力充沛,身体强健,寿命延长;肾中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质虚弱而多病,寿命缩短。肾气虚衰、肾精亏虚是衰老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保精护肾是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经常做叩齿动作、按摩耳郭、舌抵上颚饮玉浆、轻扣腰部肾俞穴等,都有助于肾精保养。

(二)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功能的强盛是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依赖脾运化所生精微物质的充养。若脾胃健运,则精微物质源源不断地产生,输送到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精微物质不能化生和输布,脏腑失养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活动,疾病随之而来。因此,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脾胃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明代张景岳曾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说明脾胃对生命活动及寿天的重要影响。经常做脘腹部按摩、活动四肢、吃饭定点定量、饮食寒温调和,对于保养脾胃至关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五、因人而异的人本观—— 辨体调养

中医养生学强调,任何养生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进食一顿烤全羊大餐,一些人精神振奋,备感舒爽,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烦躁不安、鼻衄便秘,备感痛苦。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体质不同的原因。老年人的体质常见的有六种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其养生原则和方法不尽相同。

(一) 虚热型体质的调养

常见颧红唇赤,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或消谷善饥,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形体多瘦小,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遵循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平素加强自我涵养,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中医认为瘦人多火,冬寒易过,夏热难耐,故平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来调理。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替:在秋冬季节要注意养阴,以防干燥。饮食宜清谈,可多吃些蜂蜜、芝麻、水果(柿、梨、李荠、枇杷等)、蔬菜(番茄、藕等)、银耳等清淡食物,还可以食用枸杞粥、百合粥、山药粥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燥烈之品,龙眼肉、樱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及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要少吃。这种体质的老年人不宜过度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功能,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合适。

(二) 虚寒型体质的调养

常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脊酸痛,性欲减退甚或阳痿,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舌淡伴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情绪不佳,易于悲哀。要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消除或减少不良刺激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此种人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冷,耐春夏不耐秋冬,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差。因此,在严寒的冬季,要避寒就温,在春暖夏热之季,要注意温补阳气(如夏吃姜等)。平素调补应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平日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鸡肉等,三九天还可吃些羊肉干姜粥。忌食味苦性寒凉的食物,如萝卜、竹笋、冬瓜、绿豆等。要适当加强有氧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春夏秋冬坚持不懈。可做日光浴、空气浴或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来强壮卫阳之气。

(三) 实热型体质的调养

常见形体壮实,面赤心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多饮,小便热赤,大便臭秽,情绪容易激动,脉洪数有力,舌红苔黄 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故此型人常易发怒,平日要加强道 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好的性格,用意志控制自己,遇到可怒 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的冲动。可以服用菊花茶、苦丁茶、绿茶 以泻其阳热,少饮红茶以免助热。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香蕉、 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等:忌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 姜、葱等。要少吃鹿肉、狗肉等温阳食物,少饮或不饮白酒。在 严寒的冬季,外寒束缚,阳气内敛,冬季养生要吃萝卜,以防体 内积热。要积极参加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体育活动。

(四)痰湿型体质的调养

多见形体胖,时有身肿、胸胁满闷,口干而不思饮,身重如 裹,大便溏稀,或尿浊黏滑,或带下绵绵,舌苔白厚腻,脉濡滑。 其主要病机在于体内痰湿过盛。此类人的益寿之道在于驱除多余 之痰湿。重点要调补肺、脾、肾三脏。平日可选服二陈汤、六君 子汤或真武汤等。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长夏阴雨季节里, 要注意防止湿邪的侵袭。要多吃健脾除湿之品,如白萝卜、扁豆、 赤小豆、山药等;少食肥甘厚味及各种含糖量高的食物。要长期 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量可逐步增大。

(五)气血虚型体质的调养

常见精神疲乏,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心悸征仲, 手脚易麻,动辄汗出,舌质淡而脉细弱。其主要病机在于气血两 虚。调养之法当以益气生血为主。此种体质的老年人记忆力减退, 不耐思考,精神不振,失眠。所以,平时要精神愉快,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赏戏曲,使自己精神振奋,以排 解忧愁。春夏应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秋冬应注意收藏阴精。平 时可服些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等以补 养气血。可常食山药、大枣、桂圆等;忌食味苦性寒凉的食物: 如荠菜、山楂、橘子、蚌、槟榔等,以及生冷黏腻及不易消化的 食物。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切忌运动量过大。

(六)气滞血瘀型体质的调养

常见面色晦暗无华,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胸胁 胀痛或刺痛,舌质青紫或紫斑,脉沉涩。其基本病机在于气血瘀 滞。此种体质的人,性格内向,时时忧虑、苦闷,神情常处于抑 郁状态。因此,在精神方面,应培养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性格。 因为只有精神欢愉,才能气血和畅,营卫流通。在药物方面,可 用行气活血药,如疏肝止痛丸、血府逐瘀颗粒。在饮食方面,可 常食油菜、山慈姑、黑豆、红小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 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大蒜、 刀豆等,也可食些山楂粥、花生粥;忌味苦酸性寒的食物,如柿 子、石榴等,以及容易胀气之物,如豆类、干薯、甜食等。平时 可听一些疏肝**,亦应参加体育锻炼,如跳舞、旅游等,以流通气血,调摄精神。

六、治未病的预防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中医养生保健提倡“治未病”,这一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了三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一)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关系密切。正气是人体各项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以及抗病、**的能力。邪气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人体正气充足,则抗病能力强盛,不会受到邪气的侵害,即使受到邪气侵犯,也能抗邪外出,而不至于发病。所以,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想预防疾病就是要一方面提高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避免邪气的侵害。提高正气的方法,包括调养形体、调摄精神、饮食调节、服用药物等。而避免邪气侵害,则要求尽量避免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杀伤、虫兽咬伤等,还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以避免疠气(如新冠肺炎病毒、“非典”病毒等)传染及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侵袭。

(二) 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

防病于未然,当然是理想的,但如果疾病已然发生,则应争取早诊断、早**,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有轻微不适,就要及时就诊,待到病情发展至难以挽回的境地就“为时晚矣”。特别是老年人。例如,血压偏高的要积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不然,极易引发中风、半身不遂等更严重而复杂的问题。

(三)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

当疾病已经发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术后出院,但回家后,不能以为万事大吉,还要严防疾病“卷土重来”。日常小心调摄,对于防止疾病的**十分必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守卫身体健康的“哨兵”呢?要注意防止药复、食复、重感致复等。防止药复,就是要按照医嘱服药,不可吃错药、漏吃药;防止食复,就是要清淡饮食,以防肥甘油腻的食物导致疾病**等;防止重感致复,就是要在感冒后避免风寒、风热、暑热等邪气侵袭,以防重感邪气引发二度感冒等等。

#人类健康行为大赏#

健康养生 中医养生有诀窍,记住六个字

健康理疗师谷文 编辑 健康理疗师谷文 阅读此文约三分钟,祝您阅读愉快。中医养生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现代生活中,中医养生理念对于维护健康 预防疾病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要点,以六个字为核心,帮助人们记住并实践这些宝贵的健康智慧。清热解毒的概念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

中医养生保健又养生,并不是与现代医学相对立的存在?

编辑 乌得养生。乌得养生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本文阅读时间min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一直以来都在中国的医学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除了 疾病,中医还注重养生保健,强调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养生保健不仅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中医强调 治未病 这意味着中医不...

养生保健新观念,让你的身体焕发光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现代人的身体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焕发身体的光彩,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养生保健的新观念,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实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人们应该意识到身体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器官和组织的总和。传统的分割式健康观念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