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访美9天,3次遇险,美方难以相信 “你们只带8个警卫?”

2023-11-15 10:29:26 字數 4655 閱讀 9027

***2023年访问美国,短短9天时间里,小平同志居然遭遇了3次险情。

什么人成心要跟小平同志过不去?

小平同志的安保工作是怎么做的?

那3次险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平同志在美国(一)要问***访美刺激了谁?不用多想,台湾的国民党当局肯定是其中之一,其次就是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

不服气,不甘心,又拦不住,他们能做的事情也就不多了,无非就是捣乱、破坏、或者暗杀。

小平同志出访美国之前,我国有关方面从美国获悉到一些重要信息:

有一位台湾**声称,“倘若***敢去美国,我们一定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有情报透露,近一阶段,台湾当局派驻美国的有关人员频频与“美国**党”接触。他们计划收买“意大利枪手”,试图在小平同志访美期间搞一次暗杀行动;

美国一个秘密组织也公开扬言,他们要做一件“让邓永远难忘的事情”;

美国还有一些与台湾当局有勾连的势力,他们准备重金收买流氓打手,挑唆台湾留学生和侨民举行“游行示威”。

总而言之,小平同志访问美国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台湾当局和反华分子,这给小平同志此次出访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法律允许私人拥有枪支,其私人“拥枪率”非常高,在小平同志访美的上一年,美国的“拥枪率”就高达百分之50。

也就是说,美国当时有2亿多人口,其中有1亿多人可以合法持有枪支。

枪支泛滥导致的后果是触目惊心的,且不说发生在民间的枪杀案,光是被枪杀的美国政治人物就有不少个。

比如,先后有4位美国**遭枪杀身亡,他们分别是:

十六任美国**林肯、二十任美国**加菲尔德、二十五任美国**麦金莱、三十五任美国**肯尼迪。

另外还有3位美国**遭到枪杀,侥幸生还,他们分别是:

七任美国**杰克逊、三十三任美国**杜鲁门和三十八任美国**福特。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决定派凌云随小平同志一起出访美国,并在小平同志正式出访前先期赴美打前站。

凌云当时是小平同志的特别助理,主要负责安保工作。

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凌云向美方提出:美方要对我方人员在美访问期间的平安负完全责任。

另外,我方警卫人员负责小平同志的近身安保警卫,要求美方予以必要的配合。

美方负责人向我方承诺,他们将尽全力确保小平同志的平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方负责人还向凌云透露,卡特**已经给联邦国安局(nsa)下达命令,“邓副总理的安保工作将由nsa统一指挥,由警察、情报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完成。

**夫妇 卡特夫妇前期洽谈期间,美方有关人员问凌云:“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将配备多少警卫人员?”

凌云说:“我国代表团的警卫人员一共有8人。”

美方人员惊讶地说:“8个人,我有没有听错?”

凌云点点头,语气肯定地说:“没错,我们只有8个警卫人员,其中还包括我一个”。

美方人员对凌云说:“我执行过许多次**的安保任务,我对你们的安排表示担心。”

随后,美方人员给凌云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天,卡特**一家到“金尼与加比餐厅”吃意大利式午餐,为了确保卡特**的平安,nsa对餐厅及其周边区域采取了严密的警戒措施。

这位美方人员说,“据我所知,我们进入餐厅的警卫人员就有30多个,他们将出现在餐厅的各个部位,甚至蹲守在洗手间。”

负责餐厅外警戒的安保人员人数更多,他们通常会被安排在餐厅楼顶上、餐厅门前的街道上,或者被安排到对面的房屋里、房顶上”。

这位美方人员说:“你们的警卫人员这么少,这样的安排在美国是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

2023年1月28日,小平同志乘坐中国民航专机离开北京赴美,开始了为期9天的访美之旅。

当地时间1月29日上午,美国**卡特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贵宾。

当卡特**和***副总理共同出现在现场时,伴随着19响礼炮的轰鸣声,军乐队开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和《星光灿烂的旗帜》。

在卡特**的陪同下,邓副总理走上红地毯,与卡特**一起检阅了三军仪仗队。

接下来,卡特**开始致“欢迎词”。

突然,离卡特**不远处的记者群里发生了骚动,一个头戴红色贝雷帽的女郎挥舞着双手,嘴里还在高声叫嚷着什么。

所有人的眼光马上就被那个女郎吸引住了,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紧张。

这个时候,两个早就夹杂在记者群里的nsa**猛扑过去,其中一个**一手抱住那个女郎,另外一只手则紧紧地唔住了女郎的嘴巴。

在另外一个nsa**的配合下,那个“贝雷帽女郎”被连拖带拉地“请”出了仪式现场。

当两个nsa**忙着把“贝雷帽女郎”扭送离场的时候,混杂在人群里的其他nsa**也绷紧了神经。

这时,又有一个身穿黑大衣的男子有了异常的举动。

只见这个黑衣男子猛然蹿出记者群,不管不顾地冲向演讲台,他一边冲,一边从衣袖中抽出一把短刀。

说时迟,那时快,nsa**泰伯森从记者群中一跃而出,一下就把那个黑衣男子撞倒在地。

黑衣男子正要爬起来,他的脖颈却已经被泰伯森死死勒住,动弹不得。

随后,又有3个nsa**从记者群里冲了出来,4个人联手,七手八脚把黑衣男子架出了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接连发生骚动,卡特**不得不暂停演讲。

稍作停顿之后,卡特**继续演讲,站在一旁的小平同志则一脸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那样。

小平同志在美国(二)一天之后,美方向我国代表团通报了有关情况。

据美方调查,那个黑衣男子是美国种族主义组织“3k党”的成员,那个“贝雷帽女郎”则自称“革命党”。

他们为什么要在欢迎仪式上**?

据了解,黑衣男子和“贝雷帽女郎”的动机很可笑,他们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出出风头而已。

2023年2月2日,按照原定计划,小平同志将前往位于休斯敦的“宇航基地”访问。

当天早上,小平同志下榻的酒店混进了一个中年男子,进入酒店大堂之后,这个中年男子坐到了靠近电梯口的沙发上。

当小平同志走出电梯,就要进入酒店大堂的时候,这个中年男子突然站了起来,他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用力扔向小平同志。

凌云和警卫人员来不及多想,他们迅速用身体组**墙,挡住了中年男子扔过来的布包。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警卫人员飞起一脚,把那个布包踢到了十几米开外。

在酒店外执勤的美方安保人员很快也冲进大堂,几个壮汉很快就**了那个中年男子。

因为担心布包里面藏有**物,一个美方安保人员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布包,很快排除了“布包里藏有**物”的嫌疑。

美方安保人员打开布包后发现,包里的东西居然是厚厚的一叠传单。

据美方事后通报,那个中年男子是个失业工人,为了拿到500美元酬劳,这才干出了这桩荒唐可笑的事情。

美方没有披露中年男子背后的“金主”是谁,据一家美国报纸猜测,这个“金主”十有**是台湾驻美机构的人。

这次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中美两国警卫、安保人员的处置也非常果断有效。

小平同志在美国(三)接下来,小平同志镇定自若地走出酒店,乘车前往“宇航基地”。

当天下午6时许,小平同志应邀去西蒙顿市竞技场出席“烤肉晚餐”,并**竞技表演。

就在这个时候,险情又一次突然发生了。

当时,小平同志刚刚走出酒店大门,就在他即将坐上汽车的一瞬间,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人突然从一旁闪出,飞快地向着小平同志冲了过来。

护卫在小平同志身旁的中方警卫人员迅速并拢起来,把小平同志严严实实地挡在了身体后面。

离小平同志只有几步的美方安保人员则疾步上前,其中一个安保人员挥起拳头,一拳打倒了那个牛高马大的美国**。

紧跟上来的几个安保人员一拥而上,把那个**死死摁在了地上。

据美方事后告知,这个**名叫路易斯·比姆,也是“3k党”的党徒。

据美方人员介绍,“3k党”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3k党”奉行“白人至上主义”,所有的有色人种都是他们的排斥对象。

几分钟之后,小平同志在中美安保人员的护卫下离开了酒店,车队直接开往位于休斯敦以西35英里的西蒙顿马术竞技场。

在西蒙顿马术竞技场,小平同志接过美国女孩凯莉赠送给他的一顶白色牛仔帽,并高高兴兴地戴在了头上。

中国领导人平和、真诚的举动当即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小平同志头戴牛仔帽的形象也成为了轰动全美的经典画面。

小平同志头戴牛仔帽小平同志在休斯顿两次遇险之后,美国方面紧急升级了安保部署。

在此后的行程中,美方大大增强了安保力度,小平同志所到之处,美方不但动用骑警封锁路口,对小平同志入塌的酒店的警戒范围也扩大了好几倍。

2023年2月5日,小平同志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乘坐中国民航专机离开了美国。

小平同志在美国(四)短短的9天时间里,小平同志马不停蹄地走访了4个美国城市,参加了80多场活动,出席了20次宴会,发表了20多次讲话,10多次与记者面对面谈话……

75岁的小平同志因此被美国**称为“邓旋风”,他的美国之行不但收获了美国民众的好感和钦佩,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邓小平访美之行 背后的危机与冷静应对

年月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然而,当时的国际背景并不平静,访美之行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外交关系的复杂性。在 前往美国之前,安全成为了焦点。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意味着国家的安全。尤其对台湾反动势力而言,中美建交是一次重大冲击,他们企图搞破坏,令国内安全局势愈发复杂。台湾...

2023年邓小平舅舅离世,邓公3个“了”字,为舅舅确定葬礼规格

年月日,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位名叫淡以兴的老人,在四川省广安县病逝。但关于老人的安葬规格问题,却让广安县县委的同志作了难。老人只是一位老农,名不见经传,也没有显赫的社会影响,但与 的关系却非同一般。县委同志讨论了许久,关于葬礼规格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众人决定向上级请示。不久后,的指示传了下来,只有...

2023年,邓小平准备出国访问,临行前看戏,问 为什么杨淑英没来

年月日,有一份历史专题报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救戏与中国戏剧的第二次解放 这个报道详细地讲述了 在年为了能够观赏传统的川剧而点名了杨淑英等传统戏演员,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传统戏剧的关注和恢复的浪潮。作为一位历史专家,我深感自己对 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得到重视,因此我决定在这篇新的文章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