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队突破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问题关键技术

2023-11-15 16:55:31 字數 1057 閱讀 393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珂珂 杜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东营位于黄河三角洲,这里有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利用难度最大的滨海重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的民谚,道出了这片盐碱地面临的生态难题和农业发展困境。

为了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徐征和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扎根一线、攻坚克难,研发出黄河三角洲咸水亚淡化灌溉关键技术,建立适宜不同农作物灌溉需求的咸水淡化处理工艺体系。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5450亩,年均增收节支超8000万元。

徐征和教授正在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 济南大学供图。

针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问题,徐征和团队创新提出“时空优化、以咸替淡、咸淡交替、水盐平衡”的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精准生态利用核心机制,在一系列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形成多项成果应用转化。团队提出的“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特征与精准生态利用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期,山东省政协召开了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议,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徐征和教授提交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并被采纳。

黄河三角洲一直存在淡水短缺和土壤盐渍化问题,这里的主要农副产品沾化冬枣增质增收面临‘瓶颈’。我们的研究就是阐明区域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盐化特征,提出适宜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咸水淡化处理工艺体系,建立沾化冬枣微咸水滴灌和微喷灌灌溉制度以及冬小麦微咸水灌溉模式,构建区域咸水资源安全利用效应评价与指标体系,为该区域咸水资源化利用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滨州沾化,徐征和看着眼前硕果累累的冬枣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徐征和教授在实地调研。 济南大学供图。

目前,该研究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将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引入盐碱地灌溉和土质改良,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水土资源开发带来全新思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我国科研团队突破宽带加脊天线关键技术难题

人民网北京月日电 记者赵竹青 记者从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历时五年集体攻关,于近日攻克了宽带加脊天线的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了国际测量标准天线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两款新型宽频带高增益天线。天线,如同人的双耳,感知能力越强就越能在复杂的电磁噪声环境中精准识别有效电磁信息。宽带加脊天线具有测量数...

打破瓶颈 我国团队破解钙钛矿电池寿命难题

快科技月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文称,该院与多方合作,成功在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团队首次发现钙钛矿阳离子面外分布不均匀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并通过设计 苯磺酰基 吡咯 psp 作为添加剂均匀化钙钛矿薄膜相分布,获得了. 的光电转换效率 pce 相关成果于月日加...

打压下的中国芯 清华团队迎突破 新光电架构180nm比7nm还强

这种芯片究竟是什么?今天,小编和你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颠覆性的技术,以及它对半导体产业和全球科技竞争的影响。这种神奇的芯片,就是清华大学研发的光电模拟芯片 它是一种利用光学和电子的结合,实现超高性能和超低能耗的计算架构。它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当前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都知道,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