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粟裕 一生战功赫赫,去世后为何没有安葬在八宝山?

2023-11-02 15:55:07 字數 1930 閱讀 4771

在新中国诸多开国功勋去世之后,他们大部分都会安葬在八宝山。可有一些人是例外,在去世之后并没有葬入八宝山,比如开国大将粟裕。

粟裕早年参加革命,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他更是一位军事奇才。粟裕从军多年,立下诸多战功,提出了淮海战役和其他著名战役的基本设想,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由于他的军事能力极为出色,在党内他经常被人们称为“军神”。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粟裕依旧是解放军的重要将领,可他的身体在建国之后,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粟裕也错过了抗美援朝等重要的战事,**曾多次想启用他,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只能选择其他人挂帅。

早年从军之后,粟裕时常带着部队冲锋陷阵,他经常处在第一线。这让他多次受伤,有几次差点在战场上送了命。后来,粟裕指挥大部队作战,这是一件非常劳神的事情。在淮海战役期间,粟裕经常整日整夜不睡觉,有些时候更是一连几天都不怎么吃饭。

他的不断努力,换来了革命的胜利,也严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在布置解放台湾的战役时,粟裕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甚至一度连眼前的事物都看不清楚。

因此,粟裕后来多次退出一线到后方疗养。2023年,粟裕调至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领域的研究,自此粟裕退出了部队,专心搞军事方面的研究。

这样的日子对他的身体有好的帮助,他身上的压力小了很多,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粟裕到了上海疗养,此时陈赓也由于身体问题,到上海疗养。

两位名将就这样成了邻居,这段日子里,粟裕过得非常舒适。平日里,他时常与陈赓聊天下棋,回忆往事。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陈赓病情恶化,不幸去世。

此事对粟裕的打击非常大,为了能见到老友的最后一面,他强撑着病体到了医院,送了陈赓最后一程。亲眼见着好友离开,粟裕也意识到,他们都已经不再年轻。

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粟裕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在去世之后都会葬入八宝山,这成为当时一个习惯。

2023年,粟裕的病情严重,被送入医院救治。此时,粟裕意识到自己身体不行了,他对家人们交代,表示在他去世之后,不用葬入八宝山。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没有把他葬入八宝山。

那么粟裕理想的墓地是**呢?粟裕的夫人楚青在他离去后,把粟裕的意思报告给**。粟裕更希望葬在那些曾经战友们离去的地方,他的要求也得到了批准。

就这样,粟裕的家人们将他的骨灰洒在了他曾经奋战过的诸多地方。比如像浙江,江西等省份,这些地方都是粟裕曾经奋战的主要战场。这一路走来,他身边失去了太多的战友,那些烈士都永远安葬在了这些地方。

尽管粟裕在去世后,没有固定的一个墓地,但国人并没有忘记他。时至今日,湖南等诸多省份,都有不少粟裕的纪念馆,纪念园。这些地方都曾是粟裕战斗或工作过的地方。

只是,粟裕从2023年开始,长期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他离开了自己最爱的部队,此后,粟裕始终难以回到一线部队工作。他也因此在对越等战争中,没能有出战的机会。

在解放战争之后,粟裕就难有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这无疑是他的遗憾。这位昔日的军神,若是能有机会参与诸多的战事,或许能改变很多战争的走势。

在粟裕去世之后,经过**的多次研究,国家终于为他平反,恢复了他过往的荣誉。粟裕晚年的诸多遭遇,并不单单是他的身体缘故,他的好友陈赓就曾经指出,粟裕并不善于人际交往。

在战争年代,粟裕的性格能被战事掩盖,可到了和平时期,粟裕的性格就非常容易出事。曾经与他搭档的**等人,都是性格非常好的,他们这才能成为更好的搭档。

可惜像**那样性格的人,实在太少了。后来粟裕的性格,导致自己晚年遭遇了太多的事情。他在去世前,或许也为自己这些年的遭遇而感到遗憾,不过,无论什么样的遭遇,都不能掩盖他曾经为国家所立下的诸多功勋。

为什么说粟裕战功赫赫 指挥才能出众,还达不到元帅之功?

开国十大将里面,单论战功,粟裕大将确实是独一档的,以赫赫战功位列十大将首位,实至名归,不过,坊间传闻,粟裕本是被评为元帅的,只是他宁为将头,不为帅尾,最终把元帅军衔辞掉了,成为第一大将,其实,这个说法并无任何依据。粟裕战功大不大?客观来说,在所有开国将帅中,粟裕的战功 指挥才能是可以排进前五的,只是...

杨成武将军一生战功赫赫,养育了10个子女,后来生活如何?

杨成武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荣耀。他作为一名开国上将,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充满斗志和奋斗精神。年仅岁时,他就参加了农民暴动,迈出了踏上红色革命之路的第一步。岁,他加入工农红军,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岁时,杨成武已当选为团政委,显示出他在军队中的出色领导能力。他的革命生涯承担了从土地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刘伯承一生战功赫赫,建国后为何辞去所有重要职务?

元帅,英勇之名,流芳百世。其战功显赫,为新中国之崛起贡献卓著,而其为我军军事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亦不遗余力。然,在共和国初创之际,刘帅却志愿弃去重职,如日出西山,飘渺而去,而其中因由颇为纷繁。昔者一位由旧军肄业而来之勇士。辛亥之变,国破家亡,而彼之志,惟救国救民,坚贞如铁。遂投笔从戎,踏入革命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