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修行僧幸得佛祖舍利

2023-11-09 15:45:04 字數 3000 閱讀 7527

佛教故事:修行僧幸得佛祖舍利。

晋朝时期,山西太原府西河离石有位叫刘萨河的人,年轻时最喜欢打猎,在他刚过而立之年时,有一天突然昏死过去。

他的魂魄被阴差抓到地府,亲眼看到了地狱中的种种罪业苦报,他还幸运地见到一位僧人,僧人自称是刘萨河前世的**。

*斥责他犯下杀生重罪,对他讲解佛法,要他出家度众还债。

刘萨河忏悔前业,发誓如果能够还阳,马上出家为僧,一生修持广度众生。

*告诉他应前往丹阳、会稽、吴郡等地寻觅阿育王的塔像,礼拜佛像,并忏悔业障。说完,就让鬼差带他返回阳间。

等刘萨河苏醒后,他遵守誓言马上就出家学佛,改名为慧达。

从此以后,慧达勤苦修行,以造就福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以礼拜佛、法、僧三宝,忏悔自己的罪行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

到了晋宁康(373-375)年中,慧达来到京城建康 ( 今江苏南京 )

在这之前,晋简文帝在长干寺修建了一座三层佛塔,塔建成之后,每晚都放射出光芒。慧达见到这座塔的顶部有异样的色彩,便每天早晚都到塔前礼拜。

后来慧达又在夜里看到塔下不时地放出光来,便和大家一起挖掘。

当挖到一丈多深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三块石碑。

中间那块碑盖着一只铁盒,把盒子打开,发现里面还藏有一只银盒子,而银盒子里又有一只金盒子,打开金盒子,里面存放着三个舍利,还有一段指甲和一根头发。头发放开后,长达数尺,卷起来则成了一个螺的形状,光亮闪耀(这显然就是佛陀的螺发)。

这是周宣王时阿育王所造的八万四千座佛塔中的一个。

僧俗们对此都惊叹不已,于是,在旧塔的西侧,又造了一座佛塔,安放供养舍利。

到了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皇帝又将佛塔加高了三层。

晋咸和(326-334)年中,丹阳尹高悝在张侯桥浦里掘得一金像,光趺与像身分离,已经残缺,然而制作甚为工巧精致,佛像前面有梵文“阿育王第四女所造”的题记,高悝用车拉载金像往回走;走到长干寺所在的巷口时,拉车的牛就是不肯按照原定路线前行,人力无法控制它,于是就任凭牛自行而行了,结果牛径直跑到了长干寺。

此像就被放置在长干寺了。很多年以后,有个渔夫在近海海口发现了一个铜莲花的趺座,浮在水上,就取来送给县令。

县令就命令将这件趺座安在长干寺那一尊阿育王第四女所造金像上,结果完全匹配。

再后来,有五个西域僧人来拜访高悝,对他说:“当年,我们在天竺(古印度)得到阿育王所造佛像,带着它来到中土的邺城,遭遇乱世,就将佛像藏在河边。后来世道平静,王路既通,回到原地却找不到所藏佛像了。

近来我们得到一梦,说:‘佛像已离开江东,被高悝所得。’因此我们跋山涉海,远道而来,就是想要见一见佛像并礼拜而已。”

高悝就将他们带到长干寺。

五人见到佛像后,歔欷涕泣。佛像立即放射光明,照耀堂内。五人说:“佛像原本有圆光,如今在远处,也应该寻找,终会来到这里的。”

晋咸安元年,交州合浦县一名采珠人叫董宗之,在海底获得一件佛像头光。刺史向朝廷上表奏闻此事,晋简文帝下令将佛像头光安在此像上,结果头光与佛像上的孔洞都能完全对应,光色都是一致的。

至此,那些失落的莲花座、佛头圆光,经过前后四十多年,东西祥感,又重新聚合在一起。

慧达因为见到这些寺院、佛像的各种神奇灵异,信奉佛法之心,倍受鼓舞。

后来他东游吴县,礼拜石像。这两尊石像在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漂浮在吴郡吴县的松江口。

一些渔夫远远望见,怀疑是海神,便请巫师来迎接那两人。但风浪越来越大。渔夫们恐惧地回去了。

当时有信奉道家黄老的人,说那两尊像是道教天师神像,又一起去迎接。但云雾昏暗,风浪如初。

后来,吴县一个信奉佛教的居士朱膺(朱应)听闻此事,叹道:“莫不是大智大觉的佛从海上降临吧!”于是他洁净身心、斋戒,同东云寺的帛尼,以及几名佛教信徒来到江口,极为虔诚地叩拜,歌呗佛陀至德,准备迎接佛像。

很快,海上风涛渐静,遥望两个人浮江而来,就是那两尊石像。

石像背后刻有清晰铭文,一尊名叫惟卫佛,一尊名叫迦叶佛。于是大家把石像迎请到通玄寺内。

吴中的士人百姓听说之后,都感叹佛法神圣灵验。由此皈依佛法的人越来越多。

慧达停留在通玄寺,前后三年,昼夜虔诚礼拜,未曾有片刻暂停的。不久后,他来到会稽,礼拜鄮县舍利塔。此塔也是阿育王所造,已经年久荒芜,仅存台基。慧达聚精会神地玄想一会,便看见一道道神光,就像火焰喷发。

于是在此修建了佛龛台砌,而群鸟都不敢在佛龛上栖息聚集。凡是靠近寺侧打猎、捕鱼的人,必然是一无所获。道俗传说这些神迹感应,没有不相信佛法的。

后来郡守孟顗,又对塔寺加以开拓。慧达走遍东西,广泛地觐礼佛迹,屡屡目睹神奇征验。精进勤奋、一心一意地修行佛法,终年无改。

佛教故事 一个洗脚盆

佛陀的唯一的儿子罗睺罗尊者追随佛陀出家修行,是在他年纪尚幼时。未满十岁的他初初修行,仍有着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每当有居士向他询问佛陀在何处,他便故弄玄虚,混淆视听。当罗睺罗见到这些居士像傻瓜一样地东奔西跑时,心中却觉得十分有趣。若佛陀是在竹林精舍,便告诉对方佛陀在鹫峰山 若在毕钵罗...

禅宗僧人,一段佛门内外的悲情故事

在佛门清净之地,一段悲情故事发生了,它让我们深思因果循环和道德修行的重要性。一位名叫王不群的禅宗僧人,原本是一寺主持,但他的一段婚外情最终导致了一名女性的不幸离世,以及自己被判有期徒刑的命运。这个故事发生在宁波某禅寺,一间本应宁静清净的地方。然而,宁波的岁和尚王不群,却卷入了一段不被世俗接受的感情。...

佛教故事 长者子和长者女

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叫作长者的老人和他的妻子长者女。他们已经度过了一生的艰辛,但他们一直以慈悲和善行闻名。有一天,一位穷人来到他们的家门前,请求食物。尽管长者夫妇自己也很贫困,但他们慷慨地将最后一点米饭分给了这位穷人。穷人非常感激,离开后,长者夫妇没有剩下任何食物。当夜幕降临,长者夫妇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