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大名鼎鼎敌我双方的名将,谁更能打?

2023-11-27 00:00:04 字數 3081 閱讀 2555

黄埔军校在近代军史上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作为国内三大“扛把子”军校之一,黄埔军校虽然成立较晚,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将领,逐渐超越了保定军校和云南陆军讲武堂,成为中**事历史的瑰宝。

在世界范围内,虽然黄埔军校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其影响力不可低估。成立过程中,得到了国共苏三方的合作,由中山先生亲自筹办,苏联派来的顾问鲍罗廷也展现了苏军的高度重视。尽管黄埔军校没有像苏联的伏龙芝、美国的西点、英国的桑赫斯特和法国的圣西尔军校那样历史悠久,但其贡献和影响力令人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埔军校的创办过程中,校长一职的选择颇具戏剧性。中山先生首选的是粤军的老将许崇智,然而许崇智因为蒋氏的虎视眈眈而婉拒,最终蒋氏成功获得校长职位。黄埔军校的学员中,不仅有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如周公、**等,还有后来成为名将的一期学员,使得黄埔军校在中**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涵盖了众多名将,其中既有加入敌方阵营的胡宗南、陈明仁、孙元良等,也有投身我方阵营的***陈赓、周士第等。黄埔军校的入学资格极为严格,包括推荐人、年龄限制、学历要求和严格的考试流程。只有少数精英通过了这五关,最终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这其中包括“三杰”蒋先云、贺衷寒、陈赓等,他们在军事生涯中成就斐然。

总的来说,黄埔军校以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培养出众多优秀将领,为中**事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中**事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黄埔一期中,蒋军的出色将领中,浙江籍的胡宗南可谓独具风采。

许多人对胡宗南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一个“酒囊饭袋”的形象上,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在考取黄埔时,面试官还是毛委员,而在广州复试时,胡宗南因身高不足1米6而被拒绝。然而,他幸运地被“董事长”廖仲恺发现,最终被特许入学。

胡宗南来自浙江安吉,和蒋校长是同乡,这一关系对他未来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尽管出身贫寒,胡宗南的文化底蕴深厚,各个学习阶段都表现出色。

中学毕业后,胡宗南曾担任小学教员和报社总编,在社会上也与著名杀手王亚樵有过交往。进入黄埔军校后,他与蒋校长建立联系,得到了青睐,从此步入了军事生涯的快车道。

在北伐时期,胡宗南的一支部队击败了孙传芳的一个师,从而晋升为团长。此后,他的晋升如同芝麻开花,逐步攀升:中原大战中成为师长;2023年晋升为军长;2023年9月升任军团长;2023年8月成为集团军总司令;2023年7月晋升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2023年12月成为第1战区代司令长官,麾下拥有16个军,总人数达到45万。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同时又是浙江系成员,胡宗南被誉为“天子第一门生”。

与胡宗南截然相反,黄埔一期中另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是***

在我军黄埔一期的代表人物中,**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其战略才华却十分惊人。**在黄埔一期默默无闻,除了低调内敛的性格外,他与蒋校长并没有太多交情。

蒋校长选拔人才有三个标准:首先是是否属于浙江系,其次是是否是黄埔系的学员,最后是是否能言善辩。而这三个标准都与年轻时的***无缘:首先,**是罕见的北方山西人;其次,尽管是黄埔一期,但他外表平凡;第三,他并不擅长雄辩。

因此,在与校长的面试中,**和他后来的四期师弟林总一样,并没有给蒋校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倒有些类似于《三国演义》中,孙权和刘备轻视庞统庞士元的情节。

当然,即便蒋校长对他稍有留意,**也会像陈赓一样选择另辟蹊径,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然而,多年后的***却让当初看轻他的蒋校长后悔不已。

不论是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还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华北军区,**都让当年的蒋校长吃尽了苦头:无论是**军、湘军还是晋军,在***的面前都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值得讽刺的是,**在黄埔毕业后实习于岳维峻所部。然而,在鄂豫皖反围剿时,这位当年的实习生指挥红四方面军成功地击溃并俘虏了他的老上级岳维峻,第二年在光山新集镇将其处决。

在黄埔一期的对比中,胡宗南被认为是蒋中正军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军旅生涯和政治道路上都经历了顺遂的时光,特别是在抗战期间的出色表现更是备受瞩目。胡宗南参与了淞沪、南京、兰封、武汉等多次重要战役,后来移阵关中,担任重庆和大西南地区的屏障,为延安对抗日军的进攻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黄埔系列的将领中,胡宗南也是首位晋升为陆军中将和一级上将的人物。然而,尽管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亮点,但在战场上的表现相对一般。不论是与***麾下的陈赓对峙,还是在西北与***贺老总的对抗中,胡宗南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他总是处于兵力优势的位置。

胡宗南在蒋中正退守孤岛后开始受到冷遇,虽然升任二级上将,但未能再有更进一步的晋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埔一期的其他将领如桂永清、王叔铭、黄杰等在军衔上得到晋升。与同期的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罗奇、陈大庆、袁朴等人相比,他们也赶超了胡宗南的军衔。

对比之下,**则展现出更为出色的指挥才能。在红军29岁时,他已经担任红一师师长,并在30岁时晋升为军长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比胡宗南小10岁。他指挥着8万大军,歼敌数十万,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战绩,远远超越了胡宗南。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胡宗南曾在战场上交手,而***笑到了最后。在2023年初,面对蒋中正调动30万重兵围剿他的4.5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的局面,**通过巧妙指挥,在七里坪依河榜山取得了巨大胜利。红军在河口地区再次与敌军激战,尽管损失了一位黄埔一期的同学蔡申熙,但***带领2万余人成功向西突围。

总体来说,**在黄埔一期的对比中表现更为出色,不仅在军事才能上超越胡宗南,而且在关键时刻的指挥决策上也展现出更高的水平。

大名鼎鼎的意思解释

大名鼎鼎 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地位非常显赫,广为人知。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内有着很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人物。大名鼎鼎 这个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大名 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或行业内有着很高的声望和地位的人物,他们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而 鼎鼎 则表示名声或地位的...

大名鼎鼎的意思解释?

大名鼎鼎,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名声或地位非常显赫,引人注目。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公众场合或历史上有着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大名鼎鼎这个成语 于中国古代的鼎器文化。在古代,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人们常常将那些有地位 有声望的人比喻为 大名鼎鼎 在现代汉语中,...

大名鼎鼎的意思解释

在我们的词汇库中,大名鼎鼎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最初用于形容在朝廷中享有盛誉的人。如今,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形容在某一领域或社会群体中具有极高声望或知名度的人。本文将详细解释 大名鼎鼎 的含义,包括它的起源 演变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一 起源与含义 大名鼎鼎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