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中年人,把KTV当钟点房?

2023-11-18 06:15:32 字數 4234 閱讀 8694

在一部分年轻人眼中,狭义上的都市生活,早已变成了一种《**般的生活方式试练场:年轻人爱玩什么,生活方式就是什么。但对于中年人来说,去潮人云集的时髦街区只会彰显自己的落寞。年轻人人手一个的b&c绿袋子,激起的只有自己对“三高”的焦虑。他们的花钱场所早已浓缩成了奥莱和优衣库,在挤满小年轻的消费场合里,中年人能透露出的仅剩看透消费主义后的吝啬。当中年生活逐渐塌缩成以家庭为圆心、附近三公里为半径的小型围城,一群最懂松弛的中年人找到了他们短暂的栖身之所——ktv小包厢。

图源:小红书@念念。

中年人能主导生活方式的场合不多,ktv就算一个。这个既不时髦、也没格调的霓虹小包厢,年轻人不爱去,中年人抢着来。如今,ktv正在成为一群中年人度过独处时刻的“夜生活平替”。花上几十块钱包下六小时的低配版“金色维也纳大厅”,点个小烧烤,喝个小饮料,就能获得一次六根清净的中年**之旅。

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包厢,就像脱离宇宙的真空空间。

只有在包厢里只剩一个人的时刻,才能大大方方地点上一首凤凰传奇的歌,不必担心老土了落伍了,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有人说,ktv是中年人的“精神钟点房”,消化了那些独属中年的烦心时刻。“到了中年,烦恼也是按小时算的。不需要买买买,也不必非得找谁聊聊,只要自己待会儿,就能把事儿想通个差不多。在这个想出门散心又不想约人的时候,ktv是你最体面的选择。”

气温一下降,户外的一切生活方式展演就都按了暂停键。当年轻人还在愁周末去哪拍照打卡才不虚度,中年人把在ktv度过暖和又无功无过的六小时,当成了他们的小确幸。果盘一摆,**一放,整个人靠在包厢的真皮沙发上,就完成了ktv独处的启动设施。有人自带茶叶和公道杯,管服务员要一壶热水,就能把ktv彻底回归为一个中年人的自娱自乐。

人到了中年,想独处就成了比婚姻危机更严重的事儿。晚上出门的次数一多,就会被人质疑是不是家里出了问题。但如果天天闷在家里,一本书看一周都不带翻页的。”家住北京朝阳的80后马哥,下班后就开着车当起了环京“夜游神”。为了找到一个能舒服待会儿的地方,他曾远赴国家图书馆进行精神朝圣,但想睡觉就免不了接受同桌们打量的眼色;一整晚不着家的酒店度假也曾是他的选择,最终又免不了对家属付出高昂的解释成本。生活费不多的马哥,总会在周末攒下几盒烟钱,换一段在ktv的独处时光。在包厢里点个外卖唱上几小时,就是马哥的经济版自愈方式。“没人跟你聊天,也不会指点你的唱功。既不用担忧别人跟你争话筒,也不必承受自己点歌时,别人脸上那种事不关己所带来的情绪压力。就连服务员在门口想给你送果盘,也会等你这一曲结束才敲门进来。”

也可能是因为马哥在ktv里开茶水局,透露着一种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遇上工作不忙的时候,马哥还会去下午场的ktv自己待会儿。“下午场的包厢就像包场,因为顾客不多,几十块钱**的小包厢,运气好时就会被升房。”“你在里面唱得昏天黑地,结束后出来才刚刚到吃晚饭的点。在交错的时空里,在ktv独处就算是我的模拟夜生活。”同住朝阳区的土著miya,每月至少要去ktv唱上四次。miya本身在上学阶段就是文艺骨干,人到中年没什么娱乐,唱歌的爱好却没落下。儿子在学校上晚自习的周二周四,就成了miya的固定解压时间。“中年生活有一张严格复杂的时间表,制定者是家庭和工作。每天按点上班下班,接孩子送孩子,一整天的生活没有任何旋律可言。年轻时随便玩的娱乐,现在成了一种奢侈。只有在ktv里唱唱歌,才能感受到一种脱离生活的失真感。”

因为有健身的习惯,在晚上参加饭局就成了一种负担。“在家附近的纯k开个包厢,和姐妹们唱唱歌,就是我轻量化的夜生活。”对miya来说,在ktv唱歌算是“电子撸铁”,“来的人不是为了社交,而是纯练唱功。唱歌就和撸铁一样,上次没唱上去的高音,这次我唱上去了,比聊什么天都管用。”

在ktv局里,想吃东西自己点,不必顾及别人吃不吃。

组局没有目的,也不限人数。“包厢从晚上六点开到凌晨一两点,在群里招呼一声。想来的人随时来,唱一会儿就走也不用有负担,回家该干嘛就干嘛。说是组局,其实更像是独处。”在miya的歌局上,人人都有一种沉淀后的洒脱。“人到四十了,在局上就不用没话找话来燃烧自己。大家不用耗费情绪,唱歌就是为了找个地儿放松下而已。”“虽然聊天没几句,但人人都保持着相互关照的默契。有话就说,没话也不硬聊,但什么歌该轮到你唱了,就总有话筒悄悄递到你手上。”

在ktv,有人是只为练唱的原教旨主义者,还有人是为了在无人打扰的真空六小时里,体验当猴的快乐。在某国企工作的80后琴子,平时在ktv的团建应酬局不少。但由于担心自己五音不全唱歌跑调,琴子每次都默默坐在角落,只剩帮别人点歌的份。

负责点歌的琴子,还得兼职服务员点菜。

和领导同事一起唱免不了察言观色,压力比上班都大。但自己来就不一样了,没人会切歌,也不怕跑调尴尬。最重要的是,无论手机上有谁在这时候找我,我都能假装自己听不到。”在老公辅导女儿写作业的晚上,稍微洗把脸,穿个厚外套,独自溜达到家附近商场里的ktv,是琴子对中年生活不动声色的离经叛道。琴子在ktv发疯的流程,一般是先拎着手撕鸡外卖去前台把包厢定好,把门关上就脱鞋上沙发,随着**“上蹿下跳当猴子”。“先用孙燕姿的歌开开嗓,喝到位了就唱凤凰传奇。跳累了躺在沙发上小睡一会儿,看檀健次跳舞。但快到退房的时候,一分钟都不能浪费。为了免费续上十五分钟,嗓子唱劈了也得以一首13分钟的《情歌王》收尾。”一个**不贵、无人打扰的隔音包厢,还让ktv成为了不少失眠中年人的午夜心碎基地。在每个睡不着觉的晚上,北京土著nico就会来ktv开个小包厢,不是为了唱歌,而是为了睡觉。

nico自带简陋版睡觉装备。

各种花里胡哨的疗愈催眠方式,最终都是返璞归真。不论是颂钵疗愈还是按摩拉伸,困意都不如你自己在包厢里吼上几嗓子来得快。”“你把自己唱累了,其他包厢的漏音反而成了一种催眠的白噪声,窝在包厢的贵妃椅上,睡得比在家里都香。”有时,nico甚至只是在ktv的沙发上躺着玩手机斗地主。“有暖气的小包厢,是对于夜晚的都市游魂来说最温暖的地方。站在包厢门口的服务员成了一种安全的保证,守卫着我不被打扰的中年叛逆生活。”“很少有人知道,ktv的屏幕是可以投屏的。在不想唱的时候,我就投屏刘耕宏的健身操。平时被健身教练累得气喘吁吁,在我的小包厢里上蹿下跳,就能找到自得其乐的节奏。”

当年轻人把中药房喝成了奶茶店,灌下一杯杯的人参美式进行朋克式养生,中年人已经开始去ktv开个小包厢,这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包治百病”的包,原来是包厢的包。北京土著王姐刚过40岁,失眠成了常态、结节成了谈资。“根本想不到,中医除了给我开了一单中药方子,竟然还建议我多去ktv。”“中年人身上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断,说到底是被生活给压的。中医建议我多去大声唱歌,说是能疏肝理气,把情绪都喊出来了,就不会在身体里憋着。”一开始,王姐根本没当回事。有段时间工作闹心,报的跳舞班也不太积极去了,这才想起去ktv唱唱歌。王姐主打一个劳逸结合,唱上四五首,就跟开演唱会似的整个嘉宾中场休息。累了歇一歇,点个外卖就有人送到房间里。“开头是《永不失联的爱》,结束曲目是《给未来的自己》,主打的就是一个成功自愈。吃喝玩乐一下午总共没花上100块,结束后还胃口大开,这不比喝中药汤子强?”

对王姐来说,在ktv发疯是中年人最好的医美,“换气时胸腔内空气的流动,好像把坏情绪也流动了出去。多唱歌还能锻炼面部肌肉,唱了几次后,感觉自己皮都展开了,神态松弛了不少。”“当你去ktv去的越来越多,就知道去那里是为了唱歌, 也不只是为了唱歌。小包厢是我脱离原本生活的平行小宇宙,我不需要关照除我以外的任何人,只要唱得高兴就好。”ending当ktv成了“中年人的迪士尼”,有人觉得这是独属中年的爽,有人却觉得自己去ktv,是孤独的最高等级。但对于王姐来说,是否孤独已经不是中年里最紧要的问题——“上班时顾及同事领导,回家后顾及家人孩子,只有在ktv的那三个小时里,我才觉得全世界只有我自己。”

把面包当点心的中国人 凭什么在烤面包比赛中打败欧洲人

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青年人在国际烘焙比赛中频频夺冠的情况,并 了中国面包在世界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文章提到,中国青年人之所以能够在国际比赛中获胜,是因为他们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了欧式面包的制作中,并且运用了本土原材料,如青稞面粉等。这不仅展示了中国青年人的创造力和技艺,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同时...

同样把米饭当主食,为什么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易得糖尿病?

中国和日本都将米饭作为主食,但是两国人民的糖尿病发病率却存在差异。这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同样把米饭当做主食的中国人比日本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呢?我们可以从饮食习惯的角度来 首先,饮食的温度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人通常喜欢吃冷米饭,而中国人更偏爱热腾腾的米饭。这种差异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年男人爱什么样的女人

中年男人是社会中坚力量的代表,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交经验,因此,对于女人的要求也更高。那么,什么样的女人能够吸引中年男人呢?一 自信独立的女人。男人喜欢自信独立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会依赖男人,也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原则和想法。这样的女人会给中年男人一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