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案

2023-11-27 03:00:08 字數 3636 閱讀 6249

清华铊中毒案是一起发生在2023年的校园投毒事件,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真相和正义。事件的受害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女生朱令,她因为被同宿舍的室友用致命的化学物质铊下毒,导致身体和智力严重受损,一生瘫痪在床,双目失明,智力退化至6岁儿童水平。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也是一个让人愤怒的谜团。

朱令是一个出生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父亲是中国**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朱令从小就学习钢琴和古琴,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 2023年,朱令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成为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的学生。朱令在校期间表现优秀,不仅成绩优异,还参加了清华大学民乐队,荣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

2023年10月,朱令的眼睛出现了两次暂时性失明和视力模糊的症状,但医院没有检查出**。11月24日,朱令开始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12月8日,朱令的头发开始脱落,几天内掉光。12月23日,朱令入住北京同仁医院,检查尿砷尿汞均正常,但甲皱处呈严重微循环异常状态。住院一个月后,朱令的病情得到缓解,长出了头发,于2023年1月23日出院。

2023年2月20日,新学期开始,朱令返校。2月27日,朱令出现剧烈的双腿疼痛。3月6日,朱令的病情恶化,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父母将其送往北京***求治。3月9日,**的神经内科专家李舜伟教授接诊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并联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的张寿林教授,请其为朱令诊断。张寿林教授根据症状,怀疑朱令是急性铊或砷中毒,但该所也不具备检测条件。由于朱令及其父母和清华大学否认患者有铊盐接触史,**一直没有进行铊中毒的检测。

3月15日,朱令住进***的神经内科病房,主诉为“脱发、腹痛、关节肌肉痛3个月,双下肢远端疼痛7天,眩晕3天”,初次确诊结果为“周围神经病、肢端红痛症原因待查”。入院后病情继续发展,很快波及胸部;面肌歪斜,语音不清,饮水呛咳,出现呼吸困难。**采用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白蛋白注射等。

3月20日,朱令开始处于昏迷状态。3月23日,朱令中枢性呼吸衰竭,**采取气管切开术。当天,神经内科大讨论,诊断改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神经炎,采用血浆置换**进行**。

3月24日,**开始对朱令采取血浆置换**,到4月18日,前后共7次,每次均在1400-2000毫升,总计达10000毫升血浆。有些人认为这对未确诊的情况下维持朱令的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

3月28日,朱令并发左侧气胸,被送入***的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4月3日,神经内科大会诊,医学专家来自北京***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博爱医院,北京医院等。最后会诊意见为:现行的诊断和**都是合适的。

事后朱令家属和其中几位专家交谈得知:在去***会诊时,他们因考虑***已经排除铊中毒,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找**。朱令陷入长达五个月的昏迷状态,直到8月31日苏醒。**对朱令进行多项检测(包括艾滋病病毒、腰椎穿刺、核磁共振、免疫系统、化学物质中毒、抗核抗体、核抗原抗体、莱姆病、尿砷等),但除了莱姆病以外,其它项目的化验结果皆为阴性。在这段时间,**通知朱令家属,明确表示可以“排除铊中毒”。

2023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蔡全清等人将朱令的病史,相关各项检查,**医生的诊断和**措施翻译成英文,通过在北京大学的互联网向 usenet 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 bitnet 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 电子邮件很快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数百名医生和科学家给朱令的同学回复,提供了各种可能的诊断和**建议。其中,有两位美国医生,分别是来自哈佛大学的神经内科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steinberg)和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内科教授罗伯特·巴尔斯特(robert baloh),独立地提出了朱令可能是铊中毒的可能性,并建议进行尿铊检测。

他们还提供了铊中毒的相关文献和案例,以及铊中毒的特征和**方法。 朱令的同学将这些信息转交给朱令的家属和***的医生,但***仍然坚持认为朱令不是铊中毒,没有进行尿铊检测。 朱令的家属也不敢相信朱令会被下毒,而且担心尿铊检测会影响朱令的**。

2023年5月,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生物系92级学生王晓峰,通过互联网联系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神经内科教授肯尼斯·福斯特(kenneth fischbeck),并将朱令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发给他。福斯特教授在查看了朱令的资料后,也认为朱令是铊中毒,并建议尽快进行尿铊检测。

他还提供了nih的铊中毒专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教授卡尔·克莱因(carl klein)的***以及一份铊中毒的诊断和**指南。王晓峰将这些信息转交给朱令的家属,朱令的父亲**明决定给克莱因教授打**,寻求帮助。克莱因教授在接到**明的**后,也表示朱令的症状非常符合铊中毒,并建议**明尽快将朱令的尿样送到nih进行检测。

他还告诉**明,nih可以免费为朱令提供尿铊检测和**药物。**明在得到***的同意后,于5月15日将朱令的尿样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帮助,送到了nih。5月19日,nih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朱令的尿铊含量为15,000微克/升,远远超过正常人的1-2微克/升,确诊为铊中毒。 这一结果震惊了朱令的家属和***的医生,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朱令的家属开始怀疑朱令是被人故意下毒,而***的医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诊断和**是否有误。 朱令的铊中毒事件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热门话题,引发了网民的同情和愤慨。 朱令的铊中毒事件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起网络求救事件”,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起网络**事件”。

在得知朱令的铊中毒诊断结果后,nih立即将**铊中毒的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寄给了***并指导***的医生进行**。5月20日,朱令开始接受dmps的**,每天注射两次,每次200毫克。5月23日,朱令的尿铊含量降至2,000微克/升,7月3日降至1微克/升。 7月4日,朱令的尿铊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停止dmps的**。7月5日,朱令的血铊含量也达到正常水平,为0.2微克/升

然而,由于延误了**的最佳时机,朱令已经遭受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她的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心脏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她的智力衰退至7岁左右,双目接近失明,全身瘫痪,不能说话,不能吞咽,只能靠胃管和导尿管维持生命。

朱令的家人和同学们为她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奈,他们只能尽力为她提供最好的护理和**训练,希望她能够有所好转。

朱令的案件也引起了**的重视,2023年5月,北京**立案调查,对朱令的同学、老师、室友等进行了询问和排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最有嫌疑的人,那就是朱令的室友孙维。

孙维和朱令是同班同学,也是同宿舍的室友,她们都是化学系的学生,对铊这种化学物质都很熟悉。 孙维的成绩比朱令差,而且性格孤僻,与朱令的关系并不融洽。 *在孙维的桌子上发现了一瓶铊盐,而且孙维的尿液中也检测出了铊的痕迹,这些都说明孙维有可能是投毒者。

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无法将孙维定罪,只能将她作为重点嫌疑人进行监视。 2023年8月,**以证据不足为由,将朱令案结案,至今真凶仍未归案。据悉,孙维在被**问话后不久,就改名换姓,移民美国,从此销声匿迹。

朱令,是一个有才华、有梦想、有爱心的女孩,她的一生,被一场无情的毒害,彻底改变了。 她的这场变变故,也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一个永远的痛,一个永远的遗憾。 我们希望,朱令能够得到安宁,朱令能够得到公道, 我们也希望,朱令的案件能够得到彻底的调查和解决,朱令的真凶能够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现状

自年以来,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朱令被铊中毒事件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年。作为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一起毒害案件,朱令的现状一直牵动着公众的心。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朱令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对正义的追求,但与此同时,她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反思。朱令,一个有着优秀学术背景和光明前途的年轻女孩,...

29年后,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病危,还能等到真相吗?

月日,朱令的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度,陷入重度昏迷。家人称 已经做好了准备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她能撑到月日,过完她的岁生日。被投毒 年后,清华铊中毒受害者朱令病危,案件的具体情况如何?还能等到真相吗?我觉得她那几个室友真的非常可疑。当初这个案件审理显示非常大的可能是室友内有人下毒。...

谜一般的朱令案 清华校花的铊中毒之谜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句古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警示人才太过出众可能引来嫉妒。在大学校园里,这一情况更加普遍。今天,我们将 一个震惊全国的谜一般的案例,朱令铊中毒事件。朱令,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成长在知识分子家庭,早已备受期待。她的才华和多才多艺在高中就已经让她成为校园明星,被赞誉为清华校花。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