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中有境界,诗中有人生,读懂人生的诗意与禅趣

2023-11-19 20:13:27 字數 3835 閱讀 5965

儒释道三家的思维,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源。有人就说,中国人是“头戴儒家冠,身穿道家袍,脚踏佛家鞋”,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逍遥出世、佛家的看破人世,都在不同阶段、不同际遇下影响着我们的精神。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一句话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将诗与禅的相互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与禅,如同山水相依,相互辉映,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绚烂的图景。

从拈花微笑禅宗的诞生到一花五叶的薪火相传,禅的境遇里始终弥漫着浓浓的诗意。这就像一幅画中,禅是那淡雅的墨色,而诗则是那斑斓的色彩。禅给诗以深度,诗给禅以韵味,两者相互融合,构成了无法割舍的纽带。

在禅的境地里,诗如清风过竹,轻轻吹过,留下一片清凉的痕迹。而在诗的世界里,禅则如秋水长天,宁静而深远。这种交融与共生,使得禅与诗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诗与禅,犹如一明一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这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和暗淡的星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夜空画卷。

诗与禅的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绚烂图景。

禅,既是哲学,又是宗教,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生命形态。看似遥不可及、难以捉摸,但只要踏入其中,便能感受到它的实在与真切。

它的最高境界并非外在目标的达成,而是自我内在的完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与艰辛,这其中的辛酸苦辣,除了自己,无人可以倾诉。世俗的认知和欲望就像一件湿漉漉的衣物,紧紧地黏在我们身上,难以脱下。

世事无常,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总会走。若失去了童心,便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便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就像王维的《鹿砦》,其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深山空谷的幽静景象,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王维的诗风清新自然,表现出一种静谧、淡泊的境界,与禅宗的“清净无为”思想相得益彰。

而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是一种禅的境界。

就像水流潺潺,从容自在,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任何焦虑和迷茫。他沿着水流走到了尽头,却并没有感到任何的绝路或无功而返的沮丧,反而悠闲自得地坐下来休息。

此时,他抬头看到天边山峦的轮廓,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云彩在天空中悠悠升起,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无尽的韵律和宇宙无尽的奥秘。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也是禅宗所追求的内心平静、无欲无求的境界。

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的《诗里特别有禅》一书,仿佛一艘穿越时空的船,带领我们领略诗歌的魅力与禅意的深远。

这本书共十八个章节,每章节以一首诗为主线,挖掘其中的“禅道”。读完本书,我对禅宗的历史、重要的禅宗人物以及禅宗典籍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对许多历史了解得太少,许多诗也不熟悉,读这本书也较为吃力。

有时读着读着就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但书中的文字宁静而安闲,如同微风拂面,让人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书中那一幅幅空灵悠远的与诗文相应的名家禅意画作,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

这本书的核心是“以诗话禅”,它通过赏析诗歌中的禅意,解读了那些“不可说”的禅。骆玉明教授以细腻的笔触,如同一只在森林中寻找路径的狐狸,穿过诗歌的丛林,带领我们领略其中的禅意之美。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禅的深远影响,还让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到了禅的宁静与深邃。

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从诗的海洋走进了禅的世界,沿途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诗歌与禅意的相互交融,体验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安逸。书中的文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展现出骆教授对诗歌与禅意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悟。

人生是一场修行,万物皆可拿来修身,就用一颗禅定的心,在“到处何相似”的生死场里,似飞鸿踏雪般,留下偶然的指爪吧。

骆教授的文字让我领悟到了藏于文图深处的禅理,让我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让我对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诗歌和禅意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艺术的宝贵读物。

世界禅者铃木大拙曾精辟地指出:“禅,就本质而言,是洞察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引我们从束缚走向自由的道路。”

我们可以借助日常的吃饭喝茶来感悟禅的内涵,通过欣赏春花秋月的韵味来体验禅的意境,还可以从唐诗宋词中品味禅的意蕴。例如王维的诗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及慧开禅师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些如云如水的禅语,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很多人觉得禅深奥玄虚,难以理解,但其实它就在诗词中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就像在东篱下采菊时,我们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南山的美景,心中悠然自得,这便是禅的体现。

佛曰: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在这滚滚红尘中,一个人若能像诗人一样,时刻保持内心丰盈坚定,安静澄澈,定能处处看见菩提花开。每个人活着都是修行,愚者为功名利禄所累,智者却选择诗意地栖居。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追逐着名利和物质。但是,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才是我们真正的需求。就像诗人一样,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丰盈坚定,不被外界所干扰,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智慧。

在教育学生这一问题上,我们常常是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却往往收效甚微,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在徒劳无功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心急如焚,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极度沮丧。

然而,如今想来,我们或许失却了一颗平常心,正如古诗中所言:“千尺纶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尽管看似一无所获,但我们仍应心怀感激,因为得失皆有定数,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只要时机一到,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应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因得失而过分欣喜或沮丧。

身为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教导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而要战胜挫折,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平常心。如果只是空洞地讲解道理,学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

每个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就像有些人喜欢阅读,有些人热衷于画画,还有些人痴迷于足球等等,他们的成长道路各不相同。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唤醒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由地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需要我们永葆童心,与孩子们处在同一个频率,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与诗都是一种智慧的写照,如若这种深沉却脱俗的智慧能真正的被我们参悟,哪怕只有几分,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后,这种“平和”而“本真”的人生也定会令人艳羡,于我无悔。

愿我们都试着享受星空下的诗意人生,明月清风,短松斜阳,抬眼望去,愿我们都会遇到。

#优质作者榜#

禅悟人生,心中有禅,人生有味

罗素曾感叹 不幸的人们总是叹息着自己的不幸,然而却忽视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深度。有一位心理学家则恰如其分地指出 当我们感受到内心的痛苦与破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深刻的痛苦,相反,它可能预示着我们正在经历一次伟大的转变。然而,我们是选择在痛苦中崩溃,还是选择穿越它,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去正视这...

赏读 禅诗《人生》

人生 人生如画又如棋,生死无须定归期,风云际会多难测,君子问凶不问吉。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如一幅画卷一般,无论是否美丽,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展开。同时,人的一生也像是一局棋,棋局的变化不仅仅和我们所走出的每一步有关,而且也和我们的对手有关。那么,我们的对手是谁呢?我想说的,这对手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时...

漫生活 一种诗意栖息的人生境界

大家好,我是bj月圆花好。喜欢我及这篇文章就关注点赞收藏或者 吧,以备用于不时之需呦。漫生活 一种诗意栖息的人生境界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一种轻松 自由 充实的生活方式 漫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自然与环境 艺术与文化 健康与养生 社会与人际以及心灵与成长。下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