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被辞退,一夜之间,从300万年薪到1000元低保

2023-11-03 16:41:06 字數 1771 閱讀 8946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一则关于华为辞退员工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据报道,一位40岁的架构师在被华为裁员后,公开了自己的遭遇。从年薪300万到只有1000元的低保金,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在北京贷款购买了1000万的房子,孩子也就读每年费用20万的贵族学校,还让妻子全职照顾家庭。然而,失去了工作收入,他无法偿还贷款,也为孩子的学费感到困扰。

我们不对这个事件中的劳资双方的对错进行评论,因为本质上并没有对错之分。员工有权利在互联网上抱怨自己的遭遇;而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裁员也是相对规范的。

我们想**的是,为什么现在企业频繁进行裁员?除了经济寒冬的压力,真的没有其他原因吗?穆胜咨询的《2023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的一组数据或许揭示了一些真相。

首先,新员工融入期变长。新员工融入期指的是从新员工入职到能够创造合理业绩之前的时间,可以被视为员工的"预热时间"。员工进入公司后需要一定的时间了解公司、理解岗位,并尝试为公司做出贡献。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然而,企业通过各种培训和带教来压缩新员工融入期,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这段时间的浪费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支付员工的工资,但未能获得相应的绩效;另一方面,如果员工在融入期无法有效产出,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离职。数据显示,新员工融入期已经增长至11.4个月,达到了近四年来的最高点。这可能是由于后疫情时代经济进入寒冬,员工的心理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其次,职业倦怠期变短。职业倦怠期指的是员工从入职到进入划水状态的时长,可以被视为员工的"保质期"。员工进入倦怠状态后,可能会立即离职,也可能会拖延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员工的心已经不在岗位或公司里了,自然也无法产生正常的绩效。很多企业裁员也是基于员工是否产生绩效的考量。如果员工没有产出或者绩效低下,裁掉他们是一种干脆利落的做法,对双方都有好处。数据显示,职业倦怠期的平均值在行业中有所缩短,从2023年的2.9年下降到2023年的2.6年。这说明后疫情时代的复工潮让员工更加浮躁。

此外,职业活力指数分布也揭示了一些现象。职业活力指数是指职业倦怠期除以企业的平均司龄得出的倍数,代表了企业整体的职业活力程度。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越充满活力。根据研究报告的数据,除了前沿和新兴行业外,其他行业的平均职业活力指数都小于0.9,低于正常活力水平。总体而言,企业的平均职业活力指数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在非常成熟的企业中,职业活力指数小于等于1的占比最多,达到83.3%;而职业活力指数小于等于0.3的占比为9.5%。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行业未成熟时,企业中的员工都在努力探索和创新,企业的活力较高。然而,在成熟的行业中,大多数工作已经固定,员工按部就班地工作,企业的活力较低。

面对目前的状况,劳资双方应该如何应对呢?员工应该摆正心态,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底气,但努力必须让领导看到,向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只有让领导看到你的努力,他们才会意识到你为获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努力。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认清规律,主动采取行动。企业应该意识到员工的流动是正常的,通过定期的人员汰换来保持人才流动,将职业倦怠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职场的现实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员工和企业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只有在积极应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职场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都**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员工不同意调岗被辞退怎么办?

如果员工不同意调岗被辞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在中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时,应当与员工协商一致。如果未经员工同意强行调整岗位,员工有权拒绝。.与公司沟通 尝试与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调...

旷工为由辞退员工,公司支付赔偿金14万元,为什么?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很多员工因为旷工的原因,被公司以严重违纪为由辞退,但是公司将员工辞退以后,却被法院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支付赔偿金万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案例!案件中的公司信息 个人信息均作隐藏替换处理,非真实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一审法院认为,用人单位...

员工因拒绝下班开包检查被辞退

最近,在广东深圳,一名后女孩小周在一家服装店担任导购员的工作中,遭遇了一起引发法律争议的事件。某天下班时,店长突然要求检查所有员工的个人背包,并规定以后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小周对此表示异议,认为这是 非法行为 而店长李先生则表示,检查包包是公司的制度,不遵守会被辞退。经过多次沟通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