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信仰 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

2023-11-09 03:22:15 字數 5458 閱讀 7097

摘要: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依法治国是一重要人生信仰和政治信念。虽然这一信念与现代的依法治国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法治的功用和工具性上已有深刻的揭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执法必严上,严格执法的关键在于统一标准。标准不一,则权威不立。只有严格执法,方能落实法治公平、正义。执法必严,在公平,一视同仁。执法无私,方能公正。

依法治国或循法政治,虽是中国早期法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但在儒家、道家的政治理念中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涵和政治方略。

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矣”(《申鉴·政体》)。

早期儒家重视礼教对言行的规范和节制作用,而这一礼之功能的发挥乃基于忠信之德的存在。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因忠信之薄失去权威后造成功能受限,则法之作用便应运而生。法治的产生,非是完全替代礼之作用,而在于弥补礼之功能的不足。

“礼以定其意,乐以和其性,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说苑·修文》)。

这里的礼乐,便是德政教化模式的价值内涵,重在改造心性,而“政”和“刑”便是法治的思想范畴,重在合理行为。四者一体之功用,旨在“同民心而立治道”,达致国家一统而平治。

早期诸子思想中的法治价值内涵,虽与现代社会的法治价值意旨具有本质区别,但不可否认在社会治理、维护和谐秩序上仍具有启迪作用。

坚定国家治理上法治的信仰,乃在于重视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藉由法制的国家权威和行为规范,达致治理国家上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坚定社会管理上法治的价值信念,便是要在人生的为人处事上确立法治的思维,坚持有法必依,理性作为,保持敬畏之心,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避免由此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下面,分四个方面阐释这一人生信仰和政治治理信念的价值真谛。

一、有法可依建立法治规范

二、有法必依禁止违法之为

三、执法必严严禁降低标准

四、违法必究发挥惩戒作用

今天,围绕第个方面执法必严严禁降低标准思想加以揭示。

在法制的健全、规范和统一之后,严格执法便是法治施行的又一关键所在。法行必严,确保法治的公正公平和有效落实,方能实现法治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的价值目标。

(一)统一标准确保公平

严格执法的关键,在于统一标准,一视同仁。法治的公平,是令人服从的关键要素。标准不一,则权威不立,而赏罚的公平难以保证,无以为惩恶扬善社会机制的建立。

明智的治国者,之所以坚持“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管子·明法》)而做到“动无非法”,也就是坚持原则标准而不偏私,乃旨在达致“禁过而外私”的要求,实现大治目标。

以法治国,贵在“威不两错,政不二门”,统一权威、标准,而不令出多门,相互干扰。执法者依照法制决疑而明是非,以合法为是,违法为非,自能一清二白;简便易行,自能万举而不失。

在统一标准上,犹如“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一样,是“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标准、制度既在,公平而无所偏,光明正大,则不可敲诈、欺瞒。

在执法上,若是“释法以誉进能”(《管子·明法解》),有所偏倚,则是下离上而比周;释法以党举官,有所偏私,**务佼而不求任用。

“禁不胜于亲贵,罚不行于便辟,法禁不诛于严重,而害于疏远,庆赏不施于卑贱,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管子·重令》)

这里,“禁不胜于亲贵,罚不行于便辟”,是执法不严,而标准不一;“法禁不诛于严重”和“庆赏不施于卑贱”,是制度不一,徇私枉法。民心不服,便将难以实现令之必行。

“能不通于官爵,禄赏不当于功,号令逆于民心,动静诡于时变,有功不必赏,有罪不必诛,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位无以使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管子·重令》)

在依法为治上,若是邪人无功而得赏,则人们不务尽力,而行诈术:忠正无罪而有罚,则贤圣无以竭能,而成隐士;不肖无能而位尊,则百姓皆背公法而趋炎附势。

在法律准一上,“能不通于官爵”,则非是选贤用能的标准统一;“禄赏不当于功”,则非是有功当赏上的标准如一;号令顺民心、动静随时变,是法自众适、法与时易的原则。

在法制实施上,功罪不必赏诛,令不必行、禁不必止,则有法外之地,难以统一标准。不能一于法而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 ,便会造成“在上位无以使下”的困境,难以令民众信服跟随。

在依法治国上,实是要秉持“案其当宜,行其正理” (管子·明法解》)的价值原则,严格落实法制标准、规矩,坚持做到当赏而人不得辞,当罚而人不敢避,真正确立法律的统一标准。

(二)执法必严确保公正

严格执法,是落实法治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环节。执法必严,非是行法严酷,而在于公平、公正。在法律面前,不论什么人,都是一律平等,坚持同一标准,严格执法。

“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管子·正》)

这里的“必严其令”,正是严格执法的重要内涵。国之重器,莫重于令。权尊在乎行令,令行在乎严罚。政令的严格执行,坚守公正、平等的原则,必然令人信服。

“罪人当名曰刑,出令当时曰政”(《管子·正》)。

在严格执法的效用上,罚严令当,既有威慑作用,令人不敢为非;又有敬畏作用,使人诚服信从。

“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五者死而无赦,唯令是视。”(《管子·重令》)

政令或行政命令,是法制的重要价值内涵。亏令、益令者,是守法上的过犹不及;不行令、留令者,是循法上的随意不严;不从令,是行法上的任意不一。“死而无赦”,是严格执法;“唯令是视”,统一遵循。

政治上的“必严其令”,主要体现了令行禁止的价值意旨。执法以“立朝廷”者,要求“爵服不可不贵”(《管子·权修》)。贵爵服,是严以标准而使之配于德,旨在权位尊而令行,令行禁止。

执法以“用民力”者,当要严格其禄赏,而使“禄赏不可不重”。重禄赏,则可以达到劝勉的激励作用。禄赏若是加于无功,不能公平,**轻其禄赏而不为劝,难以信从而尽力。

执法以“用民能”者,当要严格其官授,而使“授官不可不审”。在用人上,严格标准和要求,方能选贤任能,树立权威。授官不审,**间其治而怨其上,必然造成令不行而禁不止的局面。

执法以“用民之死命”者,当要严格其刑罚。在处罚、刑罚上,严格执行法律,当杀则杀,不当刑则不刑。反之,若是刑罚不审,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政令必不能遂行,而权威不得以建树。

在严格、公平执法上,要坚守“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无罪”(《文子·上义》)的原则,用法律的一个尺子量长短,公正而无偏倚。执法必严,则公道行而私欲塞,而天下信服,令行禁止。

(三)公正执法维护权威

执法必严,主要体现为执法的公正。依法而择人、用人,是坚持功德标准,注重公论,量才使用;依法而量功、授奖,是看重绩效,量功奖赏。循法公正而权威生,则令人信服,令行禁止。

执法无私,方能公正,而坚持一个标准。行私惠而赏无功,则使人偷幸而望于上,诈伪阴谋随之而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使人轻法而易为非,胡作非为随之而有。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管子·正》)

至善之刑,是公正行法而有的政治效验。刑罚上的“各当其名”,是法行公平的价值意旨。“罪人不怨,善人不惊”,在于执法公正,令人信服。

在治国上,法不能正者,主要缘于执法不公,出现了“常惠于赏,而不忍于刑”(《管子·君臣上》)的偏私问题。执法不严、不公,必将导致朋党下比、饰巧成私之患。相反,若是执法公正,则人人“竭情以纳其忠”,而百事得以治理。

“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则官之失其治。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管子·明法》)

对于执法者来说,若是舍公法而行私惠,有所偏倚,则利奸邪而长**,无以做到吏治的清正、清明。治官不正,用法不公,则官失其能,无以廉洁奉公。

在执法公正上,贵在坚持“案法式而验得失”(《管子·明法解》)的原则,依法办事,注重实效。对于守法度者来说,公正执法,便要做到虽有所爱而无功不赏,心有所憎而无罪弗罚。

在公正执法上,当要秉持“言者责之以其实,誉人者试之以其官”的原则。依法责言以实,注重实效,则虚言不敢进,进则必不得逞;依法选贤任能,注重实绩,则不肖者不敢受官,受则必不堪任。

执法上,要在赏罚公正。循法而不妄其赏,方能劝贤能则止不肖。反之,则是“赏妄行则善不劝”(《申鉴·政体》);依法而不妄其罚,方能惩恶则禁奸佞。反之,则是“罚妄行则恶不惩”。若是妄予妄诛,则必有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之患。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文中**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又有艺人为猫狗发声,依法养狗依法管理依法处置一切便OK

月日,九派新闻消息。月日晚早,艺人刘雅瑟发文 那些动物到底做错了什么,没有任何一个流浪者不希望有一个家!不是所有流浪狗都是坏狗,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请停止捕杀动物!月日晚,艺人杨迪晒 配文 可以不喜爱,但请别伤害,诚恳的请求大家都善良些,合理处置,不要虐杀!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刘雅瑟 杨迪是谁,不...

有法可依?村里收取“人口费”,官方 为建设公共设施筹措资金

公共建设,自然应该由公共资金完成,公共资金完不成的,或许可以通过筹资募捐的形式来弥补或支持,但绝对应该被涉及到的人同意,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不能将筹资或募捐当作项目来强制收费。有网友爆料称,江苏一农村收取每人元的 人口费 人口费 是什么东东?很多人不解,对此,当地官方回应称 这是农村约定俗成的...

《依法治水 共护黄河》第四集 《和谐生态》

从年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提出,到今天 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年月日,又一部全面推进国家 江河战略 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 正式施行。最高法新闻局 最高法环资庭联合 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 法治深壹度 栏目推出的集系列节目 依法治水 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