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你要说酒 就不能只说酒

2023-11-28 12:40:02 字數 1810 閱讀 8268

酒是伴随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饮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有酿酒的行为,这就不难想象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酒的质量研究及迷恋程度,会呈怎样的发展了。

我国酿酒的历史悠久。有学者以《黄帝内经》为据,认为黄帝时代已有了酒。而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则可推知,大约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以谷物酿酒,至商代已饮酒成风。

闽南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晋人常饮,惟醇酒,即宋之醇酬及今老酝(即宋代的醇酬及清代的老酝)。以家酿为多。酒用酒糟蒸造者,为烧酒;用白曲蒸造者,为甜酒;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者,为蜜林擒。”

因此,至今泉州人还称饮酒为“啉烧酒[lim¹ sio¹ ʦiu³]”,也说“啉酒[lim¹ ʦiu³]”。在闽南大多数地区,“烧酒[sio¹ ʦiu³]”基本上就是酒的泛称。

作为闽南地方物产,番薯酒最早见载于清道光年间编修的《晋江县志》:“今用番薯造酒”,至今约两百年历史。

有人喝醉了,就可以说他“啉烧酒醉[ʦui⁵]”。喝酒喝过头,接近醉酒的状态,如走路颠簸、胡言乱语等叫作“酒颠[tian¹]”。喝酒喝到有一点茫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麻[ᵐba²]”来形容,它通常用在一个人酒醉,有一点昏头转向、神志不清的状态。闽南语里还有个词叫作“醉茫茫”,同样可以用来形容酒醉,《爱拼才会赢》中也有这么一句歌词“不通失去希望 每日醉茫茫”。

醒酒、酒醉状态消除叫作“退酒[tʰə⁵iu³]”。酒品在闽南语里称作“酒癖[ʦiu³ pʰiaʔ⁷]”。酒品好的人喝醉了会安静睡觉,酒品差的人就会搞笑或**。

闽南语中关于酒瘾者的说法,除了比较熟知的“酒鬼[ʦiu³ kui³]”,还有“烧酒仙[sio¹ ʦiu³ sian¹]”,“十个烧酒仙,九个倥倥颠”,这句俗语被用来形容酒后失态,意思是十个嗜酒的人中,多数常醉酒而神志不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若某人酒瘾发作时,我们也可以说:“伊各去酒条了唠”,意思是他的酒瘾又来了,“条[tiau²]”有上瘾的含义。

无酒不成席,无拳不尽兴,闽南人在喝酒的时候还会划拳助兴。划拳古已有之,五代称“手势令”,明代称“拇战”,闽南人则俗称为“猜拳”“五魁七窍”。初次见面,划上几拳,也就熟络了。

值得一提的是,闽南语里有很多关于酒的俗谚,比如“老酒沉瓮底”,指存放多年的好酒,其精华沉在酒瓮底,与“好戏在后头”意思相近。“会食酒,不免多菜”,会喝洒的人,佐酒的菜不必多,比喻会做事的人,不需要很多条件。

除了借酒来隐喻外,俗语里还包含了一些酒桌礼仪及禁忌。比如“啉酒配红柿,食着人现死”,酒和红柿子是相克的,同时进食可能会致命。“面红食酒人”,这是劝酒的褒词,喝酒后会脸红的人,说明他(她)是会喝酒的。

三五好友齐聚,或许难得喝上一杯,但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凡事一定要斟酌,量力而为,“酒杯细细淹死人(小小的酒杯,虽然很不起眼,可是一杯杯地喝,终究会把人灌醉)”。最后再次提醒:“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你要说YCIT变了,就不能只说YCIT变了

时间拨动齿轮。校园变化悄然发生。你发现了吗。那些发生在校园里的变化。从动植物到店铺。从学习到生活。校园的变化发生在。我们的经意或者不经意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间忽晚,盐工已秋 叶落知秋 你要说校园发生变化。就不能只说校园变了。你要说秋天的落叶缓缓飘落。你要说桂花的香味渐渐扑鼻。秋天的色彩悄然涂抹在...

要说重阳,就不能只说重阳

元代张可久在 满庭芳 客中九日 中曾写道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当晚秋的风吹在吉林大地,稻谷飘香 树叶金黄的好时节 一年一度的 九九重阳节 又到了。说到重阳节,让人不禁吟诵起一代伟人 这首广为流传的名作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酒桌上,客人说让你破费了,千万别只会说应该的,客气了

在中国的社交文化中,酒桌上的礼仪和言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一场饭局的成败就取决于你在酒桌上的表现。如果你在酒桌上只会说一些客套的 形式化的语言,比如 破费了 不用客气 等,会让客人觉得你缺乏热情和诚意。因此,学会一些高情商的回应,能够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小刘是我们单位的一员,虽然工作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