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 一眼看清本质就是通透,可惜很多同志都读不进去

2023-11-15 19:20:44 字數 4889 閱讀 2016

这篇文章会有一点深度,因为开始涉及毛选和辩证法的核心,但我会尽我所学帮你理解,建议慢慢看,很希望你能有收获~

你好,我是陪伴你前行的杨阿文。

一起慢慢成长、慢慢变富。

教父》三部曲是我很喜欢的电影,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解决了力量**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农民参与斗争的形式问题。一年多过去,2023年3月,教员写下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仔细思考下面这个场景:农**动中,一群人在乡村里为所欲为:一些比较有钱的人被罚款或逼着捐款;一群人冲进别人家里把他的猪杀了,把他的粮食抢了;“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动不动就把人抓来,用绳子捆着,戴上高帽子,牵着游乡示众。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全都在说上面这个事情“糟得很”,即使是很革命、很进步的人士也觉得这事有点糟糕。同一件事情,当所有人都在说它不好,这时你会怎么做?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怎么站队?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其背后的本质,然后再站队,这是教员的做法。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员给了我们回答。

他是这篇里是这么说的:

你若是一个确定了革命观点的人,而且是跑到乡村里去看过一遍的,你必定觉到一种从来未有的痛快。..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
为什么要提到革命观点?为什么说去乡村里看?为什么要提立场问题?这和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教员其它的文章了解,这篇文章,只是教员独特思考方式的一种结果呈现。他的独特思考方式是什么?还要继续追溯。追溯到教员的两篇哲学名篇《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选的核心。后面的所有文章,都在反复体现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段话是《毛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强力**。它是教员不断求索的思想结晶,包含认识论、定量定性、量变质变、矛盾对抗、联系和发展等等,信息密度非常大。所以,下面的内容,由浅入深,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强力**。

第一层次:感性、浅层的理解。照相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我拿相机做个类比。要照相,得有一个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或相机。机身、镜头、感光元器件等东西,按一定的方式组装起来,就成了一个有照相功能的东西。没有合适的组装方式,那么,镜头永远只是镜头,机身永远只是机身,感光元器件也只是感光元器件,绝对拍不出**来。照相机拍到的,是真实存在的外界事物。不存在的东西,也不会在**里出现。另外,还得使用正确的方法按下快门,才能捕捉光影,拍出**。

有用的相机、被摄物体、正确使用的人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跟照相机的作用原理有点相似。首先,我们得有健全的五官和头脑,这相当于组装好的照相机。然后,我们得去接触事物,不是空想,没有做这些工作,我们就得不出本质的看法,这相当于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最后,我们得出一个本质看法,这相当于用没坏的相机、正确的方法拍出的**。好,看到这里,你已经对教员的思考方式有了第一层次的理解。

第二层次:感性理解的初级升华。1、立场问题。为什么“土豪劣绅、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会认为农**动很糟糕?能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讲立场的。立场,是指站在什么人的利益出发去看待事情。同一件事情,你站在不同的立场,得出的看法完全不同。站在地主的立场,会得出结论:糟得很,站在其对立面,则会得出结论:好得很。立场不同,那是鸡同鸭讲,争个面红耳赤,都是得不到共识的。

回到上面照相机的比喻,立场的问题,就好比相机本身是坏的,怎么可能拍得出好**?站在进步的、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站在逆时代潮流、反动阶级、大资本阶级的立场,怎么可能得出现实、本质的看法?

2、方法问题。很革命、很进步的人士他们立场没问题,为什么不能像教员那样透过现象看到农**动背后的进步本质?方法问题,得跑到乡村里去看一看,调查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用前面照相机的比喻,没有学过摄影,或者学过,但是从来没有实践过,拍照的时候很随便,光圈、快门、感光度随便设,都是拍不出、拍不好**的。这些都是方法上的问题。开头说的那些场景,动不动就把人抓来游乡示众,跑到人家少奶奶床上滚来滚去等等,过份吗?不去调查了解,只是单独看这些情况,哪怕立场是对的,也会觉得过分了。但是一旦像教员那样深入调查了解,知道这些过分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哪些人身上之后,你就会发现,农民做得对!因为他们的行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处罚得最严的都是作恶最多的,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错怪一个好人。不了解实际的情况,做事只凭想当然,不掌握充分的信息,得出的结论可能都是片面的、主观的、唯心的。至于如何调查,具体的方式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教员还专门进行了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去看,后面也会分享到,这里先不展开。

3、观点问题。立场和方法对了,就能够认识本质啦?如果这样,那世界上不就没有错误的认识了吗?也不是,假如相信的是唯心论的观点,或者嘴上说相信唯物论,行动上却不仔细调查研究,而是拍脑袋,行动上唯心。那么,即使是天才哲学家,也是没方法正确认识到事物本质的。为什么太平天国组织农**动失败了?原因之一,是他们搞的还是封建迷信、唯心主义那一套,什么天父下凡、刀枪不入,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在现实斗争中,很快就会死翘翘了。

第三层次:感性认识质变到理性认识。用发展的眼光,深刻理解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矛盾的存在,矛盾的互相斗争,使得事物会不断发展。发展的眼光,是认为客观实际在永恒变化中,所以认识也要不断更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深刻不是简单地定性给个结论,而是准确地定量或估计。举个例子,别人说这东西有毒,这是简单的定性认识。你站出来说,这东西低于10毫克每公斤,都是安全的,超过了,致癌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这是准确的定量或估计。这就是所谓的“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因为不客观,因为这还不是事物的本质。那么,你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就比别人更加本质。农民和土豪劣绅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还是非对抗性矛盾?即使前面的立场、方法和观点都正确,但是对矛盾进行到哪一阶段的估计不对,认为矛盾还没有激化到对抗性矛盾;那么,接下来可能会用温和、改良主义的方法来组织农民,可能就没有后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路线了。但是,如果估计的是对抗性矛盾,那么带领农民武装革命,就是正确的组织方法。教员不是上帝,看透本质做出准确估量,靠的是详实的调查材料、数据和长期观察。面对组织内外都在责难农**动的情况,教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经过分析和思考,准确估计出矛盾已处于激化的状态,认为在这种状态下“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矫枉过正,超过它自动恢复的那个限度,才能质变,事情才有转机。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若不用极大的力量,决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
所以,《湖南农**动考察报告》这一篇在说什么?这是教员在亲自为我们示范: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即:站在正确的立场、用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动态、持续地调查分析,看到农**动背后的本质。认为它具有革命性意义,农**动相关的斗争形式,值得参考和学习,启发教员思索:农民如何参与斗争的形式问题。这篇文章,就先分享这些,下篇,我还要再继续分享《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内容是:农**动到底是怎么组织大家作斗争的?有什么值得我们职场人学习和借鉴的?

人可不可深交,一眼就能识破,看清一个人,看三处细节!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有的让人悄然心动,有的让人不禁感叹智慧与才情。但最能让人信赖和依靠的,莫过于真诚 善良和品正的人。我们都在寻找这样的朋友,如何才能看清一个人是否具备这些呢?只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便可得知一个人是否值得我们交往。一 观察朋友落难...

道德的本质,就是必须作出选择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不问马。这是 论语 乡党 当中的一段描述,说孔子有一天家里马厩烧掉了,孔子退朝下来,赶紧问 伤到人没有?记录者单独加了一句 不问马 言外之意,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总会有问问马怎么样了,毕竟马也是一条生命。但孔子的这个选择,在千年之后却得到了朱熹的肯定,朱熹在给 论语 做注...

看清一个女人是不是真的爱你,就看两个字 断联

这段时间,我发现林姐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联系我了。我每天发信息给她,她要么只是简单地回一两句,要么就是直接不回了,根本不把我的消息放在心上。以前我们会通过文字 语音 各种方式聊天,她也会主动找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现在我主动聊天,她却只是敷衍应付的样子,明显已经对我没了兴趣。我非常苦恼和着急,试图挽回林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