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预测

2023-11-27 17:50:07 字數 9017 閱讀 5989

作者:石颖。

2023年接近尾声,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却是更激烈的竞争和变数。

车型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的新能源新车型约70个左右;2023年1-6月上市的新能源新车型已超百款。

市场方面,2023年q3,新能源渗透率突破35%;2023年10月最后一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2023年q4,预计季度新能源渗透率会在4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早期大众的高速发展阶段,谁能抢占更大的市场,谁就能优先占领用户心智。

此外,由于特斯拉在今年1月拉响了中国汽车市场**大战的警戒声,随之而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大战无比惨烈。

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曲折的变数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链企业对市场趋势、车型销量趋势、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生存的容错率越来越低,特别是腰部以下企业已渐趋于0。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广州站 现场

近日,由“建约ev**”主办的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2023年第三期在广州举办。本次沙龙的主题将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市场研究方**展开,要点包括:

1.2023年市场总结

1.1 2023年市场事件总结。

1.2 2023年宏观销量总结。

1.3 2023年车企销量总结。

2.2023年市场**

2.1 2023年宏观销量**。

2.2 2023年车企销量**。

3.车企和**链企业的挑战和机会

4.新能源细分市场方**(注:将在下一篇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报道文中详细描述)

4.1 细分市场方法。

4.2 典型用户研究。

4.3 应用场景。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是为智能电车产业中高层搭建的产业趋势交流平台,已在过去两年成功举办了七届,主要的参与者均来自产业链头部企业,如:理想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汽车、华为、宁德时代、apollo、毫末智行、地平线、禾赛、中伟新材、容百科技等。

在衡量电动车,亦或是智驾的市场发展阶段,两个维度很重要。

一是市场的渗透率。

二是技术。技术产生的性能带给用户的价值,以及技术是否能把**降下来。**和性能又将影响渗透率,最后都将会体现在产品上。

随着产品属性的变化,汽车会作为出行工具、智能终端、智能空间、机器人等不同产品形态出现在未来发展的不同阶段。

但现阶段,汽车的竞争仍是出行工具阶段,它的变化更多是来自技术层面的变化。

我们观察市场变化,核心的是看到各个细分市场的变化、头部企业的行为,包括头部车企、技术**链头部企业,这些表象的行为和变化将会影响整个市场。

一、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战仍会继续。

头部的新能源企业还会利用规模化优势获得市场份额。而油车已经步入创新扩散曲线的末期,他们以降价的方式守卫市场份额。

今年的**战的主旋律是油电在10万到20万segment的战争。油车的降价攻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今年新能源渗透率的进程。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全系降价10%-20%,拉响了从2023年开始,接下来很多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大战,小鹏、深蓝、智己等车企甚至出现0毛利定价。

2023年2月10日,比亚迪秦发布plus dm-i冠军版,起售价9.98万元,a级新能源车正式进入10万元以下市场。

2023年3月,东风雪铁龙c6降价,官方指导价21.68万元,售价只要12.19万元。

二、接下来的一两年,自主品牌头部企业销量增速加快。

2023年q2,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进入到最重要的segment,即10-20万区间的a级市场,终端销量大概900万-1000万辆。

在2023年q2,长城发布枭龙max,吉利发布银河l7,长安发布深蓝s7,头部自主车企全部杀入15-20万元**段。

从截至目前的销量来看,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的杀入,还未震撼到比亚迪和跨国企业,但合资车企却受到严重影响。我们预计,明年合资车企会被逐步被赶出10-20万区间的a级市场。

三、跨国企业“大象转身”几率在中国市场几乎为0,纷纷选择投资国内新势力。

跨国企业不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象转身”,这是由他们的运营模式强相关的。

跨国企业的开发周期长、全球化开发、人工费用贵,导致他们的平台开发周期很长。中国自主品牌一个平台迭代需要2-3年,而跨国企业平台迭代需4-5年,在中国市场正在进行火热的**战中,跨国企业毫无**竞争优势。

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选择与中国新势力企业合作,也是一种明智的决策之一。

2023年7月26日,大众战略投资小鹏汽车,共用g9平台打造电车;10月26日,stellantis投资零跑,占股21.26%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正在国际市场上崛起。

2023年9月13日,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事实是,中国智能电车企业以及**链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很强,已经影响到国际市场的竞争。

五、头部科技企业会成为明年重要的一极。

2023年8月,理想l7|l8|l9三款车均实现月销过万辆,且均价在30万以上。理想在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自主品牌可以在30万以上的市场立足。

此外,华为的大五座问界m7上市后重新回到市场中心。华为极强的组织力、作风文化、技术储备,都将让华为在明年的市场竞争中成为改变格局的重要变量。

六、2023年q3新能源的渗透率突破35%。

在10月的最后一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我们预计2023年q4的新能源渗透率也会突破40%。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的背后说明两个问题。

1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2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变化。汽车产业技术和产品发生变化已成既定事实。

七、纯电车的普及规律。

1、首先是**的问题。

碳酸锂**降到15万元的时候,意味着a级市场油电大战的开始。当度电成本500元时,a级市场的电车已具备成本能力替代油车。

动力电池的成本还会持续下降,当2023年下降到度电200元时,意味着电动化具备规模化普及的基础。

2、其次是补能的问题。

2023年q4,理想mega推出,随之而来的是大空间纯电车型补能问题的解决方案。

理想将会用极低风阻系数、5c、快充、高速覆盖的解决方案闭环用户超大空间纯电车的使用体验。

如果用于纯电补能的快充能发展起来,那么纯电渗透率会继续提升。

八、2023年智驾会“卷起来”。

1、智驾的技术和**。

今年标志性的事件是配备城市高阶智驾的小鹏g6已经把**降到22.99万元,这可能意味着20万以上的车型都可以标配城市高阶智驾。

智驾在硬件方面的成本下降。在蔚来et7刚上市时,其智驾硬件的bom成本约7万元,而现在整个产业链已下降到2万元,而特斯拉是0.15万美金(约1.06万元人民币),接下来智驾硬件成本会持续走低,可能意味着标配高阶智驾的车型**会下降到15-20万内。

2、用户对智驾的心智。

问界新m7上市后,智驾版大受欢迎占大定6成以上,这个消息的背后释放两个信号:1是用户对智驾的心智越来越重视;2是智驾技术处于临界点。

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总体销量为2150万辆。尽管2023年整体经济不佳,但乘用车总量依然增长,这是由于供给驱动,而非需求。

2023年1-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为491万,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为32%,同比增速为历年较低水平。核心是由于今年的油电大战,这导致a级市场渗透率较低,b级和c级渗透率增长低于预期。

2023年q3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5%,我们预计2023年q4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40%。

2023年q4,众多车企在面临巨大销售压力下,**战仍会继续。比如比亚迪目前的库存压力很高,要实现300万既定保底目标,一定会对市场发起猛烈攻击。

(数据为2023年1-9月终端销量数据)

一、增长最快的车企。

理想是今年增长最猛的车企,同比增长178%;

埃安的增速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17%,主要增长动力**快车网约车市场;

宝马中国同比增长113%,在跨国车企里表现突出,在top10的边缘徘徊。

二、衰退最快的车企。

奇瑞是今年中国市场衰退最快的企业,同比减少44%,尽管其出口业务较为亮眼,但在中国市场还未证明自己;

哪吒同比减少20%,其主力基盘a00-a0级市场受到各大头部企业的**下压影响。

三、比亚迪的增速远超**达到72%,1-9月的市场份额为36%。

四、top10内无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独立核算)

五、日企没有出现在top20内。在这轮智能电动的浪潮中,日企可能最快倒下。

六、top10的格局较为稳定。尽管2023年top10的格局还未到终局,但可能变化不大。若2023年还未杀入top10的车企,前景较困难。

2.2023年市场**

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三个步骤:寻找规律+历史数据+反复训练迭代。

对于中国乘用车宏观销量**,主要参考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

需求因素包含了用户刚性需求和购买力,主要参考宏观经济。在经济不发生大变动情况下,总需求变动不大。

供给因素包含了新旧产品体验差的扩大,当电车的用户价值扩大,会激发用户购买带来总量的增加,即电车的增量会大于油车的减少量。

在当下,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由于智能电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的总规模会重启增长势头。

对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宏观**,我们采用了新旧产品差的替代逻辑,并借鉴创新扩散曲线为核心方**。

替代逻辑是用户在选择时,到底选择油车还是电车,本质上是看新旧产品对特定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同类型性格的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创新扩散曲线本质是不同性格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

那么影响渗透率的因素,包括:

1.新旧产品体验差+新旧产品**差 2.用户教育的速度:取决于竞争激烈程度,会决定更多的资金、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技术、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渠道、更多的**。

通过**方法的不断训练,我们对2023年的**做出以下总结:

一、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量为2200万辆,新能源渗透整体有机会突破50%。

二、2023年新能源销量超过1000万是大概率事件。

三、自细分市场的增量,包括:a级轿车,b级suv,a级suv,约增加180万辆;来自空间性市场,如:c、d级suv和mpv,约增加70万辆;剩下的100万来自家庭增购,如a0级市场。

四、2023年纯电占比会是未来几年最低点。

五、2023年动力电池的度电成本会继续下降。

六、城市高阶智驾规模落地。

我们的销量**偏积极和乐观,但对于企业做战略规划是有效的**。当大众在2023年判断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只有20%的时,跟进的投资无法适应现有的市场需求,在面对2023年惨烈的竞争时显得束手无策。

我们对企业的销量**方**主要看两个逻辑:

1是评估企业的产品组合在各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竞争力的评估主要是看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跟竞品相比能不能满足得更好。我们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车型竞争力研究体系,每个车型在定位评估、场景满足度评估、**竞争评估等方面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呈现在“建约ev**”系统中。

2是评估新品牌、新车型的潜力,同时会结合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能力是否适应细分市场。

一、比亚迪2023年中国销量预计300万辆。

比亚迪在10-15万元**区间,还可吃到市场增长红利;宋plus、海豚、海鸥维持就是胜利,汉、唐、宋l这个市场,非常困难,估计是销量微增长,份额持续下滑;方程豹有增量,腾势会有一些增量,但挑战很大,科技是短板。

二、特斯拉2023年中国销量预计为85万。

特斯拉仍会以继续降价的方式获得销量。2023年在20万到30万的segment竞争会非常惨烈。

三、长安2023年中国销量预计为80万。

启源会在5-15万元价位区间获得比较可观的销量,深蓝会是另外一个增量**,长安和欧尚维持,阿维塔苦战。

长安明年会跟合资车企打得非常激烈,10万以下的a级轿车、10-20万**区市场,会成为明年长安的销量基盘。

四、理想2023年中国销量预计为75万。

理想今年销量38万会是大概率事件。

明年理想l6|l7|l8|l9会成为销量主要**,mega和其他纯电的增量贡献预计在12万辆左右。实事求是地讲,理想在2023年,主力市场会面临更强大的竞争。理想l6可能在2023年直面问界m7,但在。

一、二线市场会比友商具有更强竞争力。

五、吉利(不含极氪)2023年销量预计为70万。

银河、领克会是主要增量**,几何会有不少的量。

吉利的优势是传统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长城汽车2023年销量预计为70万。

长城明年会全线电动化。坦克系列会贡献可观销量,哈弗龙系列在2023年会翻身,魏牌在2023年也会有不错的增量,欧拉维持。

七、埃安2023年销量预计为50万。

埃安网约车是核心基盘,2023年的竞争变激烈,预计难有增长;私人市场目前看,需要提升竞争力。

八、五菱2023年销量预计为50万。

五菱缤果和五菱宏光mini依然是销量基盘,但面临激烈竞争。明年五菱至少还需要推出1-2个爆款,才能启动新一轮增长。

九、华为2023年销量预计为45万。

华为除了问界m7之外,问界m9、智界s7,都会带来不错的销量,问界m7会遭遇理想l6的竞争。

十、奇瑞2023年销量预计为38万。

奇瑞新能源的市场地位与总销量很不相称。在2023年,除了冰淇淋之外,奇瑞至少需要新增两个爆款,才能达成销量目标,目前看奇瑞风云、捷途山海会更有潜力;icar和星途挑战很大。

3.1.1 车企业的挑战

一、2023年油车市场规模快速萎缩,将带来无比激烈的竞争和格局重构。腰部企业会出局。当格局大规模变动时,大量人才的下岗再就业是大概率事件。

二、激烈的**战仍会持续。当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头部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将持续发动**战维持市场份额。低毛利、零毛利、负毛利的定价都会继续发生,车企应合理组合利润车型和走量车型。

三、车型的相对竞争力快速下滑。

一个极具性价比的车型,在一个季度时间失去竞争力。后发的新车型越来越多,且成本控制上具有后发优势。

四、激烈的技术战是提升汽车商品价值最重要的方式。

智驾技术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用户购车的必要条件。城市高阶智驾会成为核心战场。

ai能力越来越重要,目前阶段ai的价值80%在智驾,但未来在智舱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将越来越重要。这对传统车企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五、对企业组织力和体力的要求很高。

当华为入局时,所有车企的组织力和体力都会向华为看齐。

3.1.2 车企业的机会

一、新能源市场仍在快速增长。中国自主品牌头部车企会通过新能源市场获得增量,而跨国车企将会在中国市场停滞增长。

二、海外市场快速增长。中国的出口今年已达到第一,未来中国本土市场会达到3000万辆,海外市场达到1000万辆,这对中国传统车企是巨大的机会。

三、新的细分市场的机会。当技术变革,会出现大量新的市场空间,如:空间型车型、增购型机会等。

四、传统跨国车企无法跟进先进的技术。中国新势力有机会用技术重新定义品牌,全球汽车品牌格局将被重构。

五、重新定义汽车产品的机会。汽车产品正在从移动空间变为智能空间、智能终端、机器人等更多新的属性定义。

3.1.3 我们对车企的建议

一、深度研究用户需求,提升对需求、市场理解的深度。

在过去20年传统汽车市场,大多车企市场研究人员以产品供给角度分割市场,即**和车级。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市场,如何定义和做产品,必须要从原先的对标转向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无论是车企还是**链企业不去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很难做好产品,那么上市后的营销都会异常艰难。

汽车需求研究的核心是用户需求研究,包括为谁买?买过来怎么用?我们建立一套以用户价值和用户购买力为切割维度的新能源市场研究体系。(下一篇报道文中将详细论述)

二、提升单品效率,全面提升运营效率。

首先是从战略上发力,战略的核心是确保以什么样的节奏投入资源,确保关键战役的胜利。

另外最重要的是单品效率,市场投入效率、坪效、研发效率、制造效率全部来自单品效率。

三、研发资源聚焦在关键技术上,确保核心技术的成功。

一些企业投入技术研发后,但最终需要选装上车;还有一些企业投入巨大的研发后却不能量产。在目前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这样的策略是不可取的。

四、组织和流程的变革,确保体系化的价值输出。

3.2.1 **链企业的挑战

一、在整个大市场环境剧烈动荡时,**链企业对合作伙伴的判断和选择尤为重要。

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可能实现销量上的逆袭,比如,如果一个**链企业能在早期选择跟理想合作,那么就可能在现在跑赢许多友商。

*链企业如果没有对企业和车型产品的判断力,那么选择错合作伙伴而丧失市场份额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在大环境动荡时,需求和市场会突然消失。典型的就是,内燃机事业部被裁撤,接下来会是变速箱、档把、门把手、仪表屏等,都会变成电子形态。而电子的降本会很快,且迭代速度也在加快。

三、技术产品创新的要求会大幅度提升。

当汽车产品在发生变化时,**商会被主机厂要求提升技术和降本。**商必须跟上车企的技术需求,否则会出局。

3.2.2 **链企业的机会

一、**商一定会有跟着中国本土车企壮大的机会,抱紧好的企业的“大腿”能获得大概率的成功,如:理想、华为等。

二、会有更多的细分的新市场出现。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从硬件到软件和ai,现在很多做ai的车企在云计算的花费一年数几十亿元计。

三、存在巨大兼并重组的机会。

四、零部件企业会比整车企业更快速度出海。中国智能电车产业的崛起已势不可挡,大量的**链企业未来也有机会成为全球巨头。

中国的整车企业会将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从终局角度来看,如果全球top10的车企,那么至少中国会占五席,甚至有可能是七席。

3.2.3 我们对**链企业的建议

一、**商要研究用户需求,你才知道定点车型对你本身的需求是什么。

二、提升单品效率,动力电池也要提升单品效率,正极、负极都需要单品效率。

三、投资技术。

四、优化组织。

关于“细分市场方**”我们将在下一篇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广州站的报道中详细解析,敬请关注!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区域占比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含增程式电动汽车 及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销量分析 随着全球各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的持续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中商产业研...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动荡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遭指控出逃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备受瞩目,但最近的一则新闻却让整个行业陷入了动荡。威马汽车,曾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翘楚,其创始人兼董事长沈晖卷入了一场广泛传播的负面新闻中。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威马汽车自成立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吸引了包括和...

看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国际车企携新引擎“驶入”进博会

月日至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 举行。作为本届进博会舞台的活跃角色,大众 通用 丰田 宝马 特斯拉等国际车企带来了各自研发的前沿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最新车型。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年至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