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 梦里的山村 我们插队的小山村 四

2023-11-03 00:29:31 字數 1553 閱讀 9138

作者:张利华。

其余十户人家住在山下,十户中有三户是孤寡老人,一户就是上面提到的老红军,一户是全村最年长者,其实只有69岁。

另一户是一对老夫妇,窑洞周围种了一片小小的果园,除了睡觉,整天守在他们的果园里。果园里有梨树、杏树和桃树等,结出的果子压弯了枝头,充满了**,村里那些淘气、馋嘴的娃娃忍不住去偷摘树上的果子。每到这时,就能听到一个老年男人的怒吼声,吓得娃娃赶紧把手缩回来,撒腿就跑。他家的自留地是全村种得最好的,站在山上,一眼望去,最养眼的就是他家的地。夫妇俩从不参加村里的活动,也从不与外人来往,平日里悄无声息,以至于我从来就没有真正看见过他们。

还有一户姓刘,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从安徽逃荒出来,投奔丈夫到这里落户的。刘家的男人在外读书,毕业之后分配在延安邮局工作,平时难得回家,他的妻子泼辣而能干,比当地妇女的战斗力要强很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地区由于闭塞,没有像内地那样搞“大锅饭”和“大跃进”,再加上那几年的风调雨顺,这里居然没有经历过恐怖的三年自然灾害,反倒容留了不少逃荒来的外乡人。刘家也是村里人丁最为兴旺的,有六个儿子,但在这里,儿子越多,就意味着越贫穷。原因有二:第一,儿子结婚娶媳妇,要出彩礼,这里一般定娃娃亲,定亲之后,男方家每年都要给女方送彩礼-现金或现货,直至媳妇娶进门。第二,如果有女儿,一方面可以女儿收入的礼弥补为儿子送出的礼;另一方面,实在没办法,用女儿给儿子换媳妇的比比皆是。而刘家儿子多,还没有女儿,再加上他家的成分高,说是爷爷曾是地主,更是雪上加霜。刘家的大儿子,人虽长得仪表堂堂,在当地也算是俊后生,庄稼地里的活儿样样精通,却20岁还没有结婚,连准新娘还没有呐,这在当地绝对是晚婚了。一般人的正常结婚年龄是女不超过16虚岁,男不超过20虚岁,因此,刘家一家人常常为此犯愁。刘家隔壁住着谢家,谢家的男人是生产队的羊倌,因附近山上已没有羊群可吃的草,经常要到很远的山里去放羊,路途遥远以致无法一天打一个来回,因此常常住在山里,十天半月不回家,人的形容基本与野人无异。

一天,我和一知青正在河边洗衣服,恰巧碰到谢羊倌赶着羊群回来,看到他,我们不由浑身打了个冷战,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从阴曹地府里来的小鬼,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俩的手还下意识地紧紧握在一起。他的婆姨在我们刚到村里时就被告知是全县著名的“生活作风不好”的女人,因此,我们一直避而远之,连她给我们送来的吃的东西,也不敢接受。其实谢家的婆姨是一个热心肠,心地并不坏,说起来她也是一个可怜人,13岁出嫁,曾生过11个孩子,都夭折了。她的两个女儿都是抱养别人的,大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小女儿还小,还未出嫁。她家面临大路,经常有过往的行人,这些人有走亲戚的,也有做生意的,因这里交通不便,到哪儿去都靠两条腿走,天黑了,就得找个地方歇下第二天再走。可能由于她的热情,或许年轻时有几分姿色,过往的行人都愿意住在她家,日子久了,她家竟成了远近闻名的黑店,当然她家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改善,比一般的村民家好过多了。

水磨砭,这个陕北的小山村,它留下了知青成长的足迹,同时把人生的酸、甜、苦、辣注入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把人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刻在他们的脑海里,融化于血液之中,艰苦生活的历练与一代人独特的经历,坚强了他们的性格,明辨了是是非非。如今,他们蛹化为蝶、修成正果,许多往事或变得模糊,或渐行渐远,而插队的经历和那个边远的小山村却仍清晰可见,成为永恒的记忆。

东莞往事 城中村小巷子里的发廊,里面都是年轻貌美的姑娘

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过着忙碌的生活。为了缓解工作的压力,我常常会去附近的发廊放松一下。这个发廊位于城中村的小巷子里,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里面却有一群年轻貌美的姑娘,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有一天下班后,我决定再次造访这个发廊。我推开门,里面的灯光昏暗,环境舒适宜人。我被一个姑娘迎了上来,她笑容可掬...

知青往事 一张照片的回忆 我的邻居,姓马,暂且叫他小马哥吧!

作者 酆沪侨。一 眼前的这张旧 勾起了我的回忆。中的高个子是我的邻居,姓马,暂且叫他小马哥吧!他在年插队去了云南边陲,而我是年月就离开了上海,来到江西丰城原籍插队。第二年月初,他突然来到丰城找我,原来他是从云南回上海,刚下去才几个月,他什么都没有了,从上海带去的行李 箱子等都不要了,他便当了 逃兵 ...

知青往事 春天里的烦恼(一)各种“蛇虫八脚”也纷纷粉墨登场

作者 施扬。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和煦春风吹绿了落叶杨的枝条,湿润春雨滋润了盐碱地的灰蒙。河塘边的柳树随着风儿荡漾起一条条 花辫子 虽俏不过江南垂柳那般婀娜飘逸,却一样清香袭人。远处麦田的青苗经过严寒的委屈已在蓬勃怒长,就象给大地铺上了油光水滑的绿缎翠绸,格外赏心悦目。更何况冬闲稻田里播种的苜蓿,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