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11-15 17:40:35 字數 1930 閱讀 9289

智领创新,通用未来”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昨天举行,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同时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ai)、云计算、大数据、5g等浪潮,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力量。智能机器人集**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围绕智能机器人产业,临港新片区抢抓机遇打造产业生态试验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临港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目前,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新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机器人是重点应用赛道。临港现已集聚ai核心企业150多家,导入研发人员5000人。围绕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ai技术四大领域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家。

临港新片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位于国际创新协同区科技创新城社区,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瞄准通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前沿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搭建科技创新功能平台,招引产业链核心环节链主企业,孵化培育具有技术领先性和产业带动能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当天,15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入驻,覆盖ai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行业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多家细分赛道内的知名企业,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企业智元机器人、水下作业特种机器人企业中车艾森迪、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企业深思考、光伏清洁机器人企业织光智能等。

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由6位院士领衔,作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智库咨询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创新示范、产业**及投融资分析、开放交流合作。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汇集智能机器人企业、平台机构、金融机构、高校以及应用场景等29家成员单位,将积极推动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融合和集聚发展。

吴晓华表示,未来新片区还将围绕机器人整机、ai芯片、ai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算力、应用场景、研发科创平台、产业**、高校院所、园区载体10方面要素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底座,构建智能机器人应用标杆示范区。

未来5至10年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将迎突破。

智能机器人的技能和能力将向更加柔顺、安全、灵巧以及广泛适应、非标动作的趋势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物流、水下、大健康等多种场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中心主任陈小平提出,预计未来5至10年,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将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闫维新表示,人形机器人将对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起到变革性引领和带动作用,智能机器已逐渐发展到通用机器人,将具备更强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运动控制技术实现更精细和灵活的运动控制,自我学习和自我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将在柔性智造、交互服务、特种替身、教学科研等领域得到应用并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智能机器人重要性不言而喻,政策层面也不断迎来加码支持。就在上个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3年)》发布。据悉,当前本市工业机器人产值24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机器人密度260台/万人,为国际平均水平两倍多,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83台/万人。到2023年,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3个公共服务平台,即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策源地,要紧抓机器人本体与核心零部件集成研发,加强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攻关,建设全场景机器人辐射带,打造机器人特色集群。”市经济信息化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说。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

作者:周渊。

文:本报记者 周渊图:视觉中国编辑:施薇。

*此文请注明出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民要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 新质生产力 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

吕少德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贯彻落实 总书记关于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的要求部署,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方位着手,多角度发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全球合作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巢引凤,知人善用,努力建设高质量新型人才队伍 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政策加持人形机器人行业 产业链公司谋篇布局

本报记者 刘 钊。见习记者 寇佳丽。月日,工信部发布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意见 提出,到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 小脑 肢体 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