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顿悟了,“心隐”才是一个人最需要的修行

2023-11-05 17:35:05 字數 1701 閱讀 157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就像个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人,让人沉溺其中,却又不能自拔。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情绪。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才是我们最需要,也是我们所欠缺的。

就像庄子认为的“心隐”那样,一个人在**隐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始终保持心灵和精神的高度自由。

从古人的隐居来看,大多都是寻一处乡野山林之地,与天地花鸟为邻,与清风明月相伴,与琴棋书画为友,留下的诗篇也成了经久不衰的传说。

在世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也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

后来的人便以这种生活方式为模板,找一个乡村小院,或是寻一处深山老林,从“上班族”变成一个“隐居者”。

我自己多少也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认为隐居就是寻一处清净之地,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栖息。

但是,即便是隐居了,自己还是会有起伏不定的情绪。

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对抗焦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是说,今天治好了焦虑,不代表明天或者以后就不再会有焦虑的情绪。

我在隐居的生活中,也一直在反复修炼自己的情绪。

其实,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可能欠缺的更是一种“隐士精神”。

以前,我很佩服那些选择隐居的人。他们能够做出取舍,回归自己的本心,去选择了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

但是,从隐居的动机来看,大多数人的隐居是出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想选择另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多少说明了自己会有一些逃避的思想。

就如同我自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让我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会产生很多的内耗;让我身处喧闹的环境中,我也很难做到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

因此,我更需要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也很适合隐居这样的生活方式。逃避也好,向往也好,我都不会后悔自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然而,或多或少,我都是依赖了隐居这样的生活环境来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

实际上,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心隐”的人。

他们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仍然可以泰然自若;处在喧闹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淡然处之。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让别人看不出任何的情绪。

他们不需要通过隐居这样的方式,也能做到情绪稳定。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正是如此。

小隐,不过是选择了隐居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样的隐是依赖于自己生活的田园山居环境,来求得自己内心的隐。所以,被视为小隐。

而大隐,是即使自己身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也始终能保持内核的稳定,专注于自身的节奏,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身处尘世,心如止水;面对繁杂,波澜不惊。这就是大隐的境界。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已经成了人们最稀缺的宝藏。

但是,无论自己选择了哪种方式的隐居,都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只要坚守自己最初的本心,小隐也好,大隐也罢,都能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这自由,既是情绪的自由,也是精神的自由。

读了三遍《资治通鉴》我顿悟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忍 肯熬

资治通鉴 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人生指南。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展示了政治 军事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和演变,更凸显了忍辱负重 心志坚韧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可以从 资治通鉴 中的故事中得到充分印证。比如,张耳和陈余的故事,表现了忍耐和克制的美德。当他们因为灭...

三次阅读《资治通鉴》我顿悟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忍 肯熬

三次阅读 资治通鉴 我顿悟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能忍 肯熬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以这样的言辞赞誉 资治通鉴 这本书在天地之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者而言,更是必读之作。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编年体通史,该书承载着公元前年至公元年的年历史,记录着朝代的兴衰,王侯将相的曲折人生,留下了无数启示。透过全书,那些缺乏...

我最近悟了,赚钱复制别人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件事

大家好,我是惟乔,坚持日更天,破局从行动开始!今天看到叶叶老师的分享,解决了我写 一个很大的问题。她说,一个人想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反复思考,什么事情是自己耗能最小,但回报最大的事情。每个人的优势点不一样,所以你无法完全复制别人的路。看到这段话时,我悟了。最近我一直在解决写 的问题。从今天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