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解《论语》5 17晏婴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023-11-20 05:43:34 字數 950 閱讀 5577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婴善于和别人打交道,相处越久,别人越敬重他。”

解读】晏平仲——晏氏,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辅政时期,齐国虽还是大国、强国,但早已无法同晋国、楚国相比,最多算个二等强国。通过著名的“晏子使楚”和“南橘北枳”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楚国对齐国的轻视,也可以看到晏婴的才华。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孔子因鲁国内乱,逃亡到齐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并准备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此事被晏婴劝阻,孔子失去了一次可能在齐国为政的重要机会。

据《晏子春秋。外篇》记载,晏婴进谏齐景公,他认为孔子为人倨傲,又不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属下。放纵百姓,不能让他治民。追求服饰仪容这些外在的东西,不能从内心的道义去引导和教诲民众,鼓吹的礼乐让世风奢靡而百姓的行为更轻薄。

晏婴还认为孔子虽然博学却不能为世之表率,自己劳心费神而无益于百姓。人们两辈子都学不尽他的学说,半辈子都搞不清他的所谓“礼”,攒多少钱也供不起他主张的那些礼乐。所以,孔子只是以繁文缛节粉饰邪说迷惑国君,这当然不能安定齐国的百姓,改变齐国的世风。

齐国自姜太公立国,面对的主要都是“东夷”人群,治国思想中,更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周礼的执行与传承都远不如鲁国。晏婴的话可以看作是齐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对儒家的看不上,在当时社会(不单指齐国)是有代表性的,并非晏子和孔子的私人恩怨。至于内容对错,这里不展开讨论。

本章是孔子对晏婴的评价,其中“久而敬之”有两种解法:一指时间长了别人敬重晏子;一指时间久了晏子还敬重别人。二种解法都有道理,都可自圆其说。我取前一种解法。

《论语》 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我不了解别人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朱子在 集注 里引用尹氏的话来解释,尹氏是尹彦明,他是程颐的 尹氏曰 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患 是忧患,君子忧患的不是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尹氏注解说,君子求在我 君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一切都是反省...

我解《论语》4 22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译文 孔子说 古人言语不轻易说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说了却做不到 那是很可耻的事情。论语 . 解读 耻 以 为耻。逮 音代,及,赶上。孔子一直反对乱说话,尤其反对花言巧语,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 . 他强调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要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

我解《论语》4 26对待领导和朋友的方法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译文 子游说 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 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论语 . 解读 子游 言偃,字子游,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南方人,孔子曾称赞他 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人称 南方夫子 数 音朔,屡次,多次,密,这里意译为 烦琐 子贡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