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人数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去体制内过冬,还是好主意吗?

2023-11-07 17:30:31 字數 4243 閱讀 6805

大家好,我是铁锤。近期发生的几件事,值得拿出来好好说一说。因为这些事非常深刻地讽刺和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状。

一是云南某高校的几个大学生为了参与***过了20岁就不要穿得像个孩子”话题,从网上低价购买了行政夹克,扮演成领导的模样,有人陪同,有人拎包,有人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到处视察,整个场面庄严又正式。

这不仅吓坏了路边的学生,很多人自觉的毕恭毕敬回答问题,而且到学校食堂时,打饭的阿姨吓得也放下手机立即站起来。在食堂用餐大厅,还背着手问学生饭菜是否可口,没想到吸引大批学生争相汇报。

有人调侃,这波突如其来的“四不两直”,估计校领导**都打爆了,也没搞明白到底是哪位领导下来微服私访。

有人夸赞,学生扮演的领导视察惟妙惟肖,堪比现场直播,讽刺效果直接拉满了。也有人担心,从这天起,全国各地的学校会不会多出来一条新校规:学生不准在学校穿行政夹克一类的衣服。还有人提醒,这可是我们独有的卡脖子技术,千万不能让外国人学去。

这波“行为艺术”,或者说“讽刺艺术”,最终是如何收场的呢?校方的回应“非常包容”: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我想说的是,如果领导真是这样,模仿榜样应该鼓励,如果领导不是这样,学生自创的穿衣走路行为也没有什么不妥。

事实真相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恶搞艺术源于生活。说穿了这帮学生只不过是把每天都会真实上演的剧情重演了一遍。可是,他们能接受类似的剧情日复一日上演,却无法接受模仿这种针砭时弊的走红。

倒是我们自己,很多地方确实应该反省,本该代表沉甸甸责任的低调却不便宜的行政夹克,怎么就轻飘飘代表了身份和地位,大学生扮演领导视察爆红网络,到底打了谁的脸?

事实上,从过去这些年的网络舆情来看,人民群众其实对类似领导摆谱、官威大等现象意见很大,但是反观现实,很多地方不仅不思整改,反而这种风气愈演愈烈。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发生的真实案例,网友上传了一段**,中一群人前呼后拥十几人,清一色白衬衫配西装裤、黑皮鞋,出行乘坐考斯特,领导讲话时,随行人员均毕恭毕敬听讲,并时不时拿起手中的纸笔认真记录,场面堪比沙瑞金下基层。真实情况是,这是某村村书记亲自带队考察镇上的几个企业项目。

另外,3周前**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云南玉溪某村支书带村“两委”成员等到4个县学习考察,仅到了2个县,就擅自改变行程**旅游。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真实发生的事情,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一边对其口诛笔伐,一边默默苦读背题,考公考编准备上岸。

背后的逻辑再明确不过,打不过就加入。更何况,就目前的处境,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恐怕很难找到比体制内更有保障的归宿了。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今天是2023年国家公***报名的收尾期,根据中公教育的统计,截至上午10点,报名系统中有2656772人提交报名申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40万,其中通过资格审核的有214676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25万人。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数据只截止到今天上午10点,报名系统正式关闭的时间是18点,根据往年情况来看,在截止日当天会有更多考生争分夺秒搭乘报名的“末班车”。

从目前国考报名的情况,可以看出几个残酷的数据:

1、不仅报考人数大增,且平均竞争比也显著提高,今年为54:1,上年为51:1。目前突破千人过审的职位已经达到141个,这意味着2024国考的厮杀难度进一步增加了。

2、最热岗位是“宁夏统计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目前已经有2943人通过审核,竞争比高达2943:1,近3000人争夺一个岗位,竞争太激烈了。

3、人气最高的十个部门始终被税务系统“独霸”,位列前三的依旧是广东省税务局、四川省税务局和陕西省税务局,其中广东省税务局,是唯一一个报名人数超十万的部门。

4、目前还有152个职位无人报考,集中在铁路公安、海事局、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一线执法岗位,山东省“挂零”职位最多。无人报考岗位并非不愿意去,而是报考门槛高,且需要长期出差。用过来人的话说,你以为是捡漏,其实可能是巨坑。

5、今年的国考报名,大专学历为起点的岗位逐年减少,要求硕博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数量和计划人数大幅度增加。

这一个个真实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2024国考热爆表的事实。

有人不禁要问,国考为什么会这么热?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要一门心思进入体制内?正如张雪峰所言,绝大多数人,大概率是考不上的,这个结果他们也知道,但为何每年还是有一两百万高学历人才要挤破头拼一拼、试一试?

国际咨询机构分析师曾一针见血给出答案:在大批人员失业之际,提供铁饭碗的**机构是最佳工作单位。

无独有偶,类似的话张雪峰也说过:经济形势趋于下滑,很多人工作朝不保夕。这个时候,公务员、事业编制等岗位凸显了优越性,不仅旱涝保收,而且相对社会地位也比较高。

其实,chatgpt刚出来那会儿,我也问过初代版本“经济下行周期,哪些职业更具前景和稳定性”问题,得到的答案其中就包括公共服务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和公共服务机构通常在经济困难时期仍然存在需求。这包括警察、消防员、社会工作者、市政员等职位。

诚然,不少人是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我妈想让我当公务员”才去考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考公其实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使官方机构能够提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还有优厚的福利,比如住房津贴,以及给予补贴的养老金计划等,所以不管横向还是竖向对比,体制内都比正在艰难应对日益激烈的本土和国际竞争的民营企业,要吃香得多。

只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体制内能容纳的就业十分有限。

事实上,从近期陆续发生的事件来看,体制内现在也嫌人多。

一是10月14日,“山东超半数乡镇公务员想离职”的话题突然火了,并冲上热搜榜第4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山东省1801名在任的乡镇公务员,超过一半都有离职的意愿,影响他们离职意愿的最大因素就是薪酬待遇。

二是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开始出现“体制内也不好过”、“发不出工资”的言论。有人仿佛看穿了一切,认为说这些话的都是体制内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打碎体制内梦境一般的幻想,阻止外面的人进来。

但不管怎么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的事实是的确存在的。受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市场商品房市场不景气影响,很多地区的财政入不敷出,也确实在精简编内,缩减编外,砸铁饭碗。

三是江苏明确在编人员下海留编3年。按照这个政策,在编人员下海三年,单位可以给交社保,编制也留着,甚至也不影响晋升。

有人说,江苏这么做,根本目的是3年不发工资,可见连全国靠前的富裕地区财政也捉襟见肘了。

倘若真如此,我想也没有多少人真的会停薪留职下海创业,一是经济下行期,想通过创业成为时代弄潮儿,基本是天方夜谭;二是经济寒冬,体制内才是过冬的最好去处,不是吗?

至于不少人说的,“怕就怕千方百计挤进体制内,最后还是没能躲过冬天”,以及“公务员未来会推出退出机制”,这纯粹是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更是对我们的***制不了解。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回归10万亿市场常态,未来各地的财政压力仍然不小,这或倒逼机构改革的步伐加快。我的意思是,不能总想着进入体制内就万事大吉,还是要有靠得住的本领。

文章到这里,大概也能回答前文提出的问题了,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热衷考公?生育、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当代每一个待富人群的头上。平凡的生活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奢侈,所以安全感无疑成了我们最匮乏的产品。

说实话,同样作为年轻人,我是无比理解年轻人的。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我还在说,真羡慕那些还有勇气向体制内冲击的年轻人,我现在虽然被生活伤害得遍体鳞伤,但自知不够聪颖,也没有勇气去拼搏了。

正因为此,我从来都不敢苟同专家们说的,“优秀人才在择业中对未来应该有更多想象力,他们应该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为求稳定一门心思去考公考编。”

因为我知道,馒头都吃不饱的人,和他讲要营养均衡,大抵是要挨骂的。

国考上岸意味着什么

国考上岸是指成功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 被录用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是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从事行政 执法和技术管理等职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代表着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威和稳定。以下是国考上岸所意味着的几个方面。首先,国考上岸代表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国家公务员在职业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一旦...

国考上岸意味着什么

国家公 通常被称为 国考 是我国选拔和录用公务员的一项重要渠道。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国考上岸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那么,国考上岸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 .就业稳定和安全感 国考上岸代表着成功进入 机构,成为一名具有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公务员。相比于其他行业,公务员岗位通常拥有较高的就业稳...

2023年国考 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约200万人报名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而公务员这个职业,以其稳定的收入 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直备受瞩目。而今年的国考,更是吸引了约万人的报名,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根据中公教育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年国考报名人数节节攀升。截至月日时,已经有人提交了报名申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万余人,其中人已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