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金融的价值坚守与现实选择

2023-11-01 20:23:38 字數 2744 閱讀 7046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号召,监管有要求,农民有诉求。作为一家“非农字号”的国有银行,如何扬长避短,通过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有效下沉服务重心,服务好县域乡村的“长尾客户”?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

如何看待乡村中的金融服务

乡村金融不同于城市金融。看待乡村中的金融服务,主要是两个方面。通过有效、适配的金融服务,让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享受基本的金融服务,实现基本金融服务的城乡均等化;通过创新信用手段和工具,让农民朋友容易贷到款、便宜贷到款。基于这个出发点,有必要在实践中统一三方面认知:

不能以资本的逻辑来审视乡村中的金融需求。如果从资本逻辑出发,将无法实现乡村金融的人文价值。是否坚持人民至上,是否从满足农民百姓对美好金融服务的向往出发,是检验乡村金融服务质效的价值标尺,也是乡村金融本身的价值坚守。过去的金融,遵循的是“二八定律”,服务的是少数人而不是大多数人。新时代的乡村金融,让长期被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群体、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能够更公平地获取金融服务,从而使金融真正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动能。

不能以个别违约事件来否定根植于乡村的信用基础。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用违约事件,但不能以此来否定根植于广袤乡村的信用基础。我们认为,只要是真农民、真农业、真经营,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可控的。乡村中并不缺少信用,缺少的是发现信用量化、识别和应用的方法。乡村特有的“熟人社会”,再加上金融科技工具的应用,为破解乡村信用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海量乡村客户中,能够低成本地进行信用“画像”,使便捷服务客户、有效进行风控成为现实,使乡村金融得以持续发展。

不能以乡村金融的经济属性来否认其特有的社会功能。通过乡村金融的滋润,使得农民像市民一样能够享受金融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真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乡村金融的发展能够发挥“融”的作用,整合**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乡村资源等各方面资源,重新塑造乡村新生态,带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抓住“三个着力点”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守正创新,以点带面,抓住“三个着力点”。

要始终围绕乡村中的现实需求做文章。只有金融服务建立在有效需求基础上,金融供给才能适配需求,确保服务效率,实现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和可获得性。因此,金融机构应当俯下身去,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熟悉农业。要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城乡融合、一二三产联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存在的金融需求,并基于此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

要摆脱传统对于抵押、担保的路径依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展产品创新,应当始终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而不应过分依赖于传统的抵押文化和担保文化。广大农村、农企、农民具有朴素的契约精神,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诚实守信的理念、行为和习惯,关键在于其潜在信用价值的挖掘与利用,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需要思想的洗礼、思路的变革和理念的提升。

要用好乡村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目前,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数字时代,为乡村金融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能。2023年末,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62%,农村网民达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9%,乡村发展的数字基础不断夯实。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面对全国50万个村、5亿农民、2亿农户,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工具实现有效触达。

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理念与实践

面对长期以来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和农民群体在现代金融服务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建设银行深入开展新金融实践,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工具,构建以科技化、综合化、社会化、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服务模式,为国有大行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科技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为金融服务下沉重心,触达乡村提供了可能。在基础服务方面,建设银行依托村委会、供销社等第三方主体,打造“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和线上手机app,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智慧村务、电子商务和便民事务服务;在农户信贷方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利用农业保险、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等涉农大数据,打造“裕农快贷”线上产品,实现“秒申秒贷”“秒借秒还”,提升信贷资源可得性。

综合化。建设银行着眼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场景与平台建设,不断做大农业产业链条上的金融总量,助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服务模式,打造上海食用菌、山东烟台苹果、新疆棉花、江苏固城湖螃蟹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特色场景,为多元化的涉农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前不久,向社会正式发布“裕农市场”服务品牌,围绕着农批农贸市场中的各类客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让农民更好地卖菜,让消费者买到更好的菜。

社会化。乡村金融,除金融本身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外,更多关注金融的社会功能,旨在实现金融的新价值创造和本源性回归,推动乡村治理与社会发展。如建设银行依托“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联合选聘2000余名返乡大学生或村干部作为“金融副村长”,发挥“三传三者”的作用,通过金融的功能和手段,帮助社会完善发展功能和治理结构。

生态化。金融既是社会的功能,也是社会的工具,目的是助推社会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助推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设银行积极配合地方**,应用数字技术,构建乡村信用评价体系,深挖乡村信用价值,在苏州、湖南、广西等地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实践;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乡村有效治理,利用“裕农通”“集体三资平台”“集体产权平台”等工具,助力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作者:吴敏 中国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

原标题:乡村金融的价值坚守与现实选择。

残疾人就业 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融入

在当今社会,残疾人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将详细介绍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流程,并举例说明如何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一 残疾人就业现状介绍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口已经超过万,其中大部分残疾人面临着就业难题。一...

坚守信仰,实现梦想 伍修权的坚韧与忠诚

伍修权,那个年代的坚定者,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坚韧和决心,始终如一地追随着 的思想,为国家和信仰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篇文章将带您走近伍修权的生平,感受他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坚定者的起步,追随 年,伍修权年仅岁,踏上了苏联的土地,开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

农村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挑战与机遇并存

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金融活动,包括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市场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农村金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农村金融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如供给不足 结构失衡 服务不到位 风险突出等,导致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难 融资贵 融资慢等现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