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读 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

2023-11-05 19:00:07 字數 1550 閱讀 4040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冲撞领导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冲撞领导却喜欢犯上作乱的人还没出现过。君子专心于事情的根本处,基础的事情做好了,人生正途自然显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这节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句子,文中所提到的“孝”简单来说是晚辈对长辈的爱,“悌”是弟弟对哥哥的爱。踏踏实实做好这两件“家里事”才是做人的根本。我们且不谈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家庭观念等,就常理而言没有人是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也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走会跑,每个人皆是因为受到家的庇佑才可能长大**,所以说我们在家中要做到“孝”和“悌”。

为什么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呢? 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得到的第一份关爱来自于父母,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这就容易让人产生“理所当然”的错觉。所以我们提出子女要孝顺父母,就是要打破孩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唤起孩子从“唯我独尊”到“尊敬他人”的真挚情感。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慢慢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这种对他人尊敬的唤起,不是因为你生养了我,所以我要孝顺你的债权债务关系,也超出了血缘关系的范畴(养子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个时候父母对你而言同样是“其他人”,学会爱“其他人”就是打破自我为中心,成就完美人格的第一步。

悌”是“孝”的附属也是孝的放大与延伸。“孝”的含义更偏向的是人因打破了自我的中心后,对父母生出的由衷爱戴,同时主动承担孝顺父母的责任。“悌”是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也要爱父母所爱之人。从常理上来说父母最爱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子女,所以我们也要爱自己和爱兄弟,《孝经》中“身体发肌,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爱护好自己与兄弟,避免父母担忧,这就是“悌”的内涵。同时也是”孝“延伸出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的放大。

这节强调了情感的重要作用,一个人若能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父母,就不会不敬兄长,若能发自内心尊敬兄长就不会顶撞领导,更不会犯上作乱置家人安危于不顾。 “孝、悌”做好了,这个人就能将眼界从“我”的身上移开,进一步将我对父母和兄弟的真挚情感推广到“其他人”身上 ,人能打破自我,开始对其他事物有真挚情感,这就是行“仁”的根本,同时也是做人的根本。

读完这节我们要知道,孔门所说的”忠、孝、节、义“等并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人性中本来就具备的东西,学习就要撕开的”伪“的一面从而发现人性的光辉,达到明心见性的状态。孔子小传中所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孔子这时已经撕破了一切伪的存在,思想和行为皆归回本来面目,所作的事都符合最真实的人性,所以不会逾矩。今天我们先到这里,明天我们再一起看不符合“仁”的行为。

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经典名句30句

论语 是一部富含人生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涵盖了哲学 道德 政治 教育等多个领域。一 为什么要读论语呢?以下是读 论语 的一些原因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精神传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论语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通过阅读 论语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思辨读《论语》 君子不器的四种解读

读文言文有个特点,就是对古人说的话越是言简意赅,今人翻译起来往往越是困难。一是因为解释的空间太大了,比如 易经 的各条爻词,好像怎么解释都是对的,几乎每个人的解释都不尽相同 二是不知道古人说这话时的语境,导致后人的解释往往只能瞎猜。君子不器 就是典型例子。这句话出自 论语。为政篇 第章,子曰 君子不...

俗语解读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下半句更加现实

中国的文化传承已有几千年,不仅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古籍和诗歌供我们品味,而且在民间传承了许多俚语 俗话和古话,这些俗语源自劳动人民的智慧,将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凝练成言简意赅的句子,方便人们传颂和记忆。这些俗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读懂它们可以引人深思。一个家喻户晓的俗语是 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鲜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