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不救穷 普通人怎么看增发一万亿的国债

2023-11-01 03:45:18 字數 3980 閱讀 2381

今天上课的时候有学员问我,最近的新闻说国家增加了1万亿的国债是为什么?这么做的结果对当下的经济有什么帮助?我尝试着用「mlf」解读时,底下学员一脸懵逼。简单来说就是经济学家不说人话,老百姓只知道**负债增加了,什么流通性、化债都是完全不理解,只能从主观判断债多了就是不好。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非常正常。谁家的债增加了生活不难受?可是经济的理解不能只从自己的感受来看,要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看。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去掉术语,尽量通俗的讲讲「一万亿国债」的影响。

首先,新闻原文引用一下:

**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下本次的「定向国债」:

这1万亿元国债将作为特别国债管理。特别国债的意思就是给某件事专门借的钱。而本次的钱主要就是给地方去还钱用的,相当于「债务重组」。主要的目的就是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将现在还不起的地方债进行展期,解决了地方债暴雷问题。

本次的国债是「内蒙古一般债券」的续集。内蒙古当时化债的目的就是优先置换高成本隐性债务及企业拖欠债务。内蒙古的试点之后所有地方债务规模较大、非标占比较高的欠发达区域将会跟上

转移支付也是**对地方的爱。首先,所谓转移支付就是,赤字计入**账务上,钱给地方而且不用还。不用还的借款对于地方是什么意思?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一万的增发亿救急不救穷

地方借钱有难度,于是国家出手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问题是这一万亿给谁?如果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问题就转化为之前花得多现在问题大,反而从池子里拿的多,谁之前大包大揽的烂尾多,谁此次拿到的就多。未来地方会不会有样学样?反正爸爸最后会出手

这一万亿的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解决烂尾基建。朱镕基总理的「中国版罗斯福新政」是中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逻辑,所以基础建设不能停。这个才是中国经济这个大动脉上堵塞的「血栓」,但是这个血栓不能一炮打通,那样人就死了。要慢慢来,就要抽丝剥茧,分轻重缓急的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工程企业的主要矛盾是,原来经济很好我给地方垫资不是大问题,大不了「工抵房」之类的用资产抵债。可经济下行之后房价都在唱空,你给我的资产不仅不能增值,甚至不能保值,那我也不要了。于是工程企业的逻辑变成了「别花饼,先结账,给现金,再开工」。

工程企业不是有钱,而是美元有信心垫钱了。商业的关键是现金流而不是利润,如果你的投入100万元资金倒买倒卖年底可以赚10万元,你会去做这个生意吗?我想大多数人不会,因为你的一个亿存个定期,买个刚性债券也和这个收益差不多,还不用你忙碌。如果你给我我年底给你110万,这期间你的资金我甚至可以赚出几个本金来,这就是金融玩法。

工程企业就是这样的逻辑。我几十亿的投入最终还赚不回来,你拖着工程款几年不给我,我宁愿开发别的去也不给你干活。此时,地方**的亲爹大喇叭喊话,欠的钱立刻给,咱不差钱,你们继续给我干活去。地方**的爸爸也是建设企业的亲爹呢,既然爸爸发话了,那咱们就继续干。这就是打通血栓的第一招。

基建动起来,围绕着基建这件事吃饭的人就有钱了。这部分人分为两部分,其一,城投信仰者。城投信仰可以解决一切,会有人推动城投债的继续这是基建的基础;其二,拿钱干活的人,包括城投公司、建设公司、工程企业、销售公司以及房地产企业。这群围绕着基建吃饭的人能量很大,他们能拉动至少4.3%基建投资增速。

当前经济渐趋平稳,为啥还要发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原因在于不是保今年的经济增长,而是着眼于稳定明年经济开局。我猜测明年gdp增速估计还是5%,在今年全力以赴的基础上,明年开局就会有疲软,所以这一招的一半目标就是「明年开局」。就像企业第三季度已经可以看到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下,不要考虑第四季度冲新高,而是布局明年的开局,让明年的目标也能达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逻辑,但大部分企业会选择涸泽而渔。这就是做局「大与小」的不同了。

**都3000点了,这次的1万亿国债多少也会有点利好金融市场。在当前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需要加大马力稳定经济,这就是逆周期调节。应对**收入下降支出上升的财政缺口,发行低成本、长周期的特别国债是一项较好的策略。这种「利空出尽」的小利好对**和债券市场绝对是个好消息。我**:为保明年的增长,在支持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方面,还会继续推出较多措施。所以明年的经济仍是房地产、优质制造业的重点扶持,基本抓手则是大基建。

别看这次的投资主要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各种事项。如果你懂地方,你就会相信地方的「灵活」,只要有债就有现金。国债是「金边债券」,抢着要的,这一万亿出来就都看都看不到就被机构和银行买完了。

美国的印钞机和国债是对应的。最早的钱是一般等价物与**挂钩,也就是你有多少**你就可以发多少货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的**都不够用了,那就脱钩和资产挂钩,我有10万亿资产我就发10万亿的货币,到了金融时代这个也不够用了。货币超发已经是全球模式了,那就只能和国家信用挂钩,怎么保障信用?美国用航母,我们用综合国力和美债对应,间接挂钩人民币。也算是有了国际信用的货币。

这1万亿的国债对于3.8%的赤子增加来说简直和没有一样。所谓的3%赤字红线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2023年的经济逻辑,时间过去了30年早就「时移势易」了。参照美国**债务杠杆率125%,日本则早已超过了200%,并没有引发系统性的风险事件。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死守这个数字。毕竟解决问题和守规矩之间,我更倾向于前者。

商业银行买走了国债就会释放流通性。加上央行大概率会推出降准等措施,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这就是悬在空中的利剑终于落地了,利空出尽后面将会是**会回暖,这就是「否极泰来」。

我这一通瞎分析之后可以看到:这一万亿不会刺激物价**,也不会带动房价**,这一万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化解地方债务,增加流通性,为未来打基础。

这几年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我国楼市又在风雨飘摇中下行。城市建设花钱,烂尾楼托底花钱,这些钱都需要地方来承担。土地又卖不起价,导致地方**收支萎缩,一边是不断花钱,一边是收入减少,地方的债务压力很大,老百姓日子也不好过。

如果说,此时还要老板姓用花钱释放储蓄兜底流通性,那就有点王八蛋了。此次的1万亿国债更多可以解读为国家有决心在此时此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国家让地方**能够轻装上阵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这对老百姓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利好。

互联网自学,一位普通人的高端急救壮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时刻都可能出现,而那一刻,急救知识可能会成为拯救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位普通人,张涛,不仅因为互联网自学而救了孩子的生命,还为我们呈现了高端急救法的壮举。这个故事真实而感人,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位普通人的非凡之举。互联网自学 平凡人的非凡能力。月日,一天普通的工作日,张涛正...

高等教育救不了穷人,因为穷人和愚昧,其实是划等号的

穷人变富的故事相信我们都经常听说,相信很多人也亲眼见过。不过,从比例角度来看,穷人变富的比例并不大。因为从主流来说,多数穷人其实和愚昧是挂钩的。其实穷人如何变富,财富密码如何掌握?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法用语言说清楚的。因为真正高明的学问,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是很多穷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就开始开展...

狗狗低血糖奄奄一息怎么急救

狗狗低血糖急救方法 狗狗低血糖是指狗狗的血糖水平过低,导致狗狗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虚弱 无力 抽搐 昏迷等。如果狗狗出现低血糖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帮助狗狗恢复健康。一 给狗狗喂食糖水。如果狗狗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以给狗狗喂食适量的糖水,以快速补充血糖。可以在温开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粉,搅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