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 后唐由郓攻梁 残唐五代失败学

2023-11-08 18:16:09 字數 7700 閱讀 3256

同光 元年(癸未,公元 923年)九月。

王彦章率军渡过汶水,开赴郓州。李嗣源决定御敌于境外——派李从珂率领骑兵迎头而上。

王彦章能打是不假,但那也要看跟谁去比。

彼时,后唐骑兵之精良,已经远超契丹之外同时代所有的对手——说存在代差倒还不至于,但差距之大也不是依靠一两个名将所能够弥补的。

一仗下来,唐军在递坊镇毙敌二百,生擒三百,逼得王彦章只好退守中都——大约是今天的汶上县。

戊辰(二十七日),捷报送至朝城,李存勖大喜,激动地跟郭崇韬说:郓州告捷,我军必将士气大振!

既然取得了开门红,那就没必要再犹犹豫豫的。己巳(二十八日),李存勖让将士把家属都送回兴唐府——唐军准备玩一票大的了

冬,十月,辛未朔(初一),出现日食。单看这一点,后唐的司天倒是足够专业。

显然,他们犯的错误,并非是技术上的,而仅仅是没搞清楚天文跟人文之间的关系而已。

这也容易理解。

毕竟,从尚书提出【天人感应】到此时,已过去约2023年;甚至,自董仲舒发扬光大这个概念算起,也超过2023年了!

这么久了,环境都更新好几代了,可司天手里的版本却几乎没有迭代过,指导不了实践也就不难理解了!

决战在即,已经为将士们解决好后顾之忧的李存勖也开始安排自己的后院——将魏国夫人刘氏以及皇子李继岌送回兴唐。离别之时,他向老婆孩子表露心声:辛苦十余年,最终的结果全看此战。万一……决战失败,我就只剩回家自 焚这一条路了!

又安排豆卢革、李绍宏、张宪、王正言驻守东京兴唐府。

壬申(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从杨刘渡河南下。癸酉(初三),唐军抵达郓州。大军并不停留,稍事休整后,便于当夜渡过汶水。

甲戌(初四)早晨,李嗣源所部前锋军遭遇梁军。唐军上下用命,击溃梁军,一直追至中都。

唐军趁势围攻中都。

退守中都不过是王彦章的临时起意,这里的防御工事自然不够充沛。

败军、无备的梁军对上已经押上一切的唐军,结果不言而喻——没多久,支持不住的梁军就无奈弃城,冲破包围后逃走。

此次败逃得极为狼狈,就连作为主将的王彦章也只来得及收拢了数十骑,就开始了亡命天涯。

上一篇文章已经说过,王彦章此次所部约为一万。就算之前被李嗣源部击败过,但总人数也还有不少。这么多人的大溃退,唐军也很难从中找到王彦章这样的大鱼!

但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能塞牙!

唐军的龙武大将军李绍奇(原名夏鲁奇)此前在后梁打过工,跟王彦章相熟。

本来梁军四散溃逃,他也只能按照就近原则随机地予以追击。但得益于命运的垂青,途中偶然听到一把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就听出了自己追踪的正是敌军主帅,当即兴奋大叫:王铁枪!前面的就是王铁枪!——人头熟就是核心竞争力啊!

当即拔槊猛刺,乱战中,王彦章本人中槊、坐骑跌倒,随后被李绍奇生擒。

战后一清点,唐军才发现落网的大鱼着实不少:都监张汉杰、曹州刺史李知节、裨将开封人赵廷隐、刘知俊同族的后人刘嗣彬等人都成了唐军的俘虏;击毙梁军更是高达数千之巨。

抓到后梁最后一员名将,李存勖自然是高兴的。以至于虽然他十分想收服王彦章,可还是忍不住先出言嘲讽一番:你早先不是说我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不足为惧嘛!怎么今天倒成了我的俘虏?

又对他的指挥才能品头论足:早就听说你有大将之才!可你为什么选择退守中都而非更加坚固的兖州?即便退一步,退守中都为什么没有部署好防御工事?

已经心灰意冷的王彦章回答得没精打采:都是命!有啥可说的!随后更是断然拒绝了后唐君臣的热情招揽!

在这个阶段,后梁唯一还能让李存勖有所顾忌的,其实就剩下王彦章这么唯一一个正向资产了!可在其最后一战中,为什么会像个菜鸟一样,犯下了让李存勖都看不懂的错误呢?

王彦章自己都没解释,所以我也只能说一下我自己的一家之言。

正如之前康延孝所言,朱友贞对所有的将领都不信任,每战必派监军督战,这一次更是派出了自己极其信任的赵汉杰做了都监。

我不熟悉后梁的官僚体系,但一般而言,在封建时代的语境中,“都”这个前缀多表示“总”的意思。

别的队伍仅仅配备监军,而给王彦章超规格待遇,要么是表示朱友贞对这支队伍极其重视;要么暗示他对王彦章极不信任!考虑到王彦章这个主将在title上并没有特殊之处,反而是其副手备受宠信,结论不言自明!

说起来,这支队伍人数不算少,足有万余!就算段凝所部主力,其兵力也不过六万上下。

如此一对比,朱友贞也算给予王彦章最大程度的支持了……吗?

当然不对

段凝部是百战老兵;而王彦章手里的不过是保銮骑士与地方临时征调士卒的大杂烩。

论装备,保銮骑士多半比段凝部好不少,但由于没有实战 j经验,且与王彦章全无默契,战斗力反而要差不少!至于地方部队,那连装备上的优势也谈不上啊!

所以,当这么一支临时拼凑出来的队伍遇上唐军,打不赢并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怪事!而一旦战败,原本就对王彦章全不信任的赵汉杰会不会事实上夺去了指挥权?

这么一看,梁军放着防御力更好的兖州不去,反而退守中都,且不加固工事,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没得到王彦章的释疑,依旧不耽误唐军为大胜庆功。

庆功宴上,李存勖向大功臣李嗣源单独敬酒:此战,你和郭崇韬是首功!要是听从李绍宏那帮家伙的意见,这个机会可就把握不到了。

又问诸将:一直以来,后梁唯有王彦章还能让我高看一眼。如今他已就擒,后梁必灭。段凝部还在黄河附近,咱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应该指向**?

诸将都表示:虽然大家都说大梁武备空虚,但消息毕竟未得证实!

既然后梁原本部署在东方各镇的部队眼下都集中在段凝的手中,那就意味着东方各镇不过是一堆空城罢了。陛下挟大胜之威,可一战而下。

咱们先扩大地盘儿,然后再寻找战机,这才是万全的策略。

康延孝极力反对!强烈建议直取大梁。

这也好理解,毕竟人家是刚从后梁跳槽过来的,对于大梁到底有没有兵,他是门儿清的!

李嗣源附议:兵贵神速!咱们生擒王彦章这事,段凝都未必知道;就算是有逃兵能把这消息传达给他,以他犹豫不决的性格,一定需要花上几天去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

就算退一步:段凝知道了我们挥军直取大梁,而且马上发兵回援,那他也得回得来才行啊!

之前,他为了阻止咱们的进攻,可是直接把黄河给决了!现在,梁军想回援大梁,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走白马驿才能渡河南归。

事发仓促,梁军也没多少渡船,想组织六万大军渡河,那可不是动动嘴就能搞掂的小事儿!

咱们现在拿下中都,去大梁反而比段凝部耗时还短!

所经之路全是坦途,只要将大军横向展开,多路并进,昼夜兼程,最快明晚,我们就能饮马于大梁城下了!

拿下大梁、生擒朱友贞,后梁国力再强,也是群龙无首,不足为惧!此乃擒贼擒王是也!

一统天下的契机可就在老板你现在的一念之间了!

要是乐观点儿,我们甚至能赶在段凝部渡过黄河之前,生擒朱友贞!

一句话,康延孝的计策才是正道!

我建议:我带一千精骑先行,用最快的时间拿下大梁;老板你率大军在后压住阵脚,就算真有什么意外,也能第一时间将其扑杀在萌芽之中!

现在,最了解梁军虚实的康延孝、本次战役表现最为突出的大将李嗣源都建议直捣大梁,志存高远的李存勖再也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下定决心实施擒贼擒王的策略。

尽管在军事会议上,诸将多倾向于经略东方各镇这种更加稳妥的的策略,但当老大最终拍板后,后唐武风高炽的企业文化还是让这些人迅速转变观念,踊跃地投入新的的战斗之中。

当晚,李嗣源率前锋军急行、直捣大梁

乙亥(初五),李存勖率领大军从中都出发。

随便说一下王彦章的结局。

爱才如命的李存勖其实是花了大力气去劝降的。

先是派李存勖去拉拢,结果王彦章躺在病床上,直接怼回去:呦,这不是邈佶烈吗!邈佶烈是李嗣源的小名,这个场景下用出来,无非是想表达自己的不屑。

后又派中使询问:依你看,此次突袭大梁,能否成功?王彦章回答:段凝部精兵达六万之众!虽说段凝才干有限,但只要他不选择立即投降,唐军想要取胜,难于登天啊!——段凝什么成色?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事到如今,李存勖算是死心了。那,就成全其忠诚吧——忍痛斩杀王彦章。

对一个文明最大的尊重就是毁灭它。

刘慈欣。

丁丑(初七),唐军抵达曹州,梁军守将投降。

此时的朱友贞在干嘛?

当王彦章部被击溃后,一部分逃得快的士卒跑回大梁,将“王彦章被擒,唐军兵锋直指大梁,旦夕可至”汇报上去。

因此,在情报获取这件事儿上,梁、唐之间并不存在时间差。

得知噩耗,朱友贞只想起来把家人找来,感叹:朱家运气到头了!

哭够了,才想起向群臣问策,只是到了这个地步,谁也提不出什么好方法了。

那……就只能厚着脸皮去找老爹留给自己的智囊敬翔了,希望他能变出什么魔法来:国事衰落至此,都是我没能采纳你老人家建议所造成的!现在咱们后梁都拉胯到这个程度了,你也别再怨恨我了,想想办法,帮帮大梁吧!

擒贼擒王

教员在【矛盾论】中告诉我们,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 #主要矛盾 ,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论。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好奇心爆棚的同学们估计会有一个疑问:时易事异!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些干货还有奇效吗?

2023年1月22日,菲律宾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 提请针对中国的所谓仲裁,开始搅动南海风波。

看到小弟如此上道,2023年,美国大手一挥,给了菲律宾79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

2023年10月27日,美军拉森号导弹驱逐舰侵入我国美济礁和渚碧礁12海里挑衅。

2023年12月10日,美军一架b52轰炸机闯入我国南海华阳礁上空12海里范围内。

既然老大都已经赤膊上阵了,那小弟也没有什么好掖着藏着了——2023年 3月,菲律宾给美军开放了5个靠近南海的军事基地。

在所谓的裁决公布之前一个月,美军更是干脆将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开进了南海。而在进入南海之前,舰队指挥官——日裔四星上将哈里斯更是放出豪言:双航母战斗群立即强闯南海,要狠狠威慑中国。

相信小伙伴儿一定想知道这事儿的来龙去脉。那就简单聊一聊事件因何而起以及凭何而终吧。

2023年7月12日,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做出了最终裁决,宣判菲律宾胜诉,并宣称中国对南海海域没有历史性所有权。

尽管这个所谓的法院不过是一家由美国卡内基**会扶持的民间仲裁机构,而且其庭长是个日本人,余下的四名法官则分别来自美国和菲律宾,可裁决一公布,早早就已经部署在南海的美军指挥官公开宣称要随时展开攻击,所部航母战斗群立即从公共视线中消失并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

多少了解些太平洋战争故事的小伙伴儿应该都清楚,这种无线电静默可是大海战最经典起手式 !

作为应对手段,解放军早在之前就广而告之:

7月5日至11日,解放军将在海南岛以南西沙群岛水域进行军事演练。

于是,当时中国海军三大舰队100百多艘各类精锐战舰齐聚南海。

刚刚形成战斗力不久的中国唯一一艘航母——以辽宁舰为核心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也随军南下,就摆在南海水域,与美军展开对峙。

而可以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核潜艇也一并部署到位。

两个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国剑拔弩张的对峙是不是十分眼熟?对,不少海外的军事评论家是这样称呼本次对峙的——21世纪初的远东版古巴导弹危机。

至于结局?在7月26日,收到中方严重警告信号的美军航母舰队开始撤离,一路跑回了自己的位于夏威夷的母港。

显然,仲裁案的主要矛盾不在于菲律宾而在于美国。

以及,海战的主要矛盾不在于火力对比而在于电子侦察。

从太平洋战争开始,海战就遵循一条基本原则:侦察结果决定战斗结果。

而如今火力的先进性更是将这条原则极化为:发现即摧毁 。

这就是美军航母突然进入无线电静默的根本原因。

既然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那解放军接下来就要擒贼擒王了。

公开先进的侦察技术:7月19日,中国**对外公布了一张轰6k巡航黄岩岛的**,这张**也意味着美军航母被发现了,因为轰六k的不远位置就是美军航母。

展示毁灭性的攻击火力:先后发射先后df-21d和d8f-26反舰弹道导弹。

发现、摧毁,两个关键词都摆上桌面。

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历史的多数时间,美军的战略判断力都是**的!所以,他们毫不犹豫践行了南希仁师傅的四字箴言打不过,逃!

对峙事件结束后,菲律宾也换**了。

务实的杜特尔特上台后,对南海仲裁案的态度是:

我们追求了,(但)什么也没发生。那只是一张纸,我会把它扔进废纸篓里。

更是要求美国报销自己的仲裁费用,甚至威胁废除菲美的军事协定,关闭美军基地!

这也不能怪菲律宾势利眼,实在是大哥太拉跨了!

敲黑板,干货需要多重复!

擒贼擒王

难道真是 #知道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 ……吗?

别把精力浪费在次要矛盾上!批亢捣虚,直捣黄龙才是正道!

朱棣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靠的不就是擒贼擒王策略嘛

绕开重镇济南、直扑南京。建文帝一扑街,大明 朝野再也发不出反对的声音了。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地缘政治的深度博弈:为什么说「2016南海危机」是中美最危险时刻? -知乎 (zhihu.com)(

2023年中美南海对峙,美军双航母坐标被锁定,菲律宾态度立刻转弯 (baidu.com)(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擒贼先擒王上一句

擒贼先擒王 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甫的 前出塞九首 其六 上一句是 射人先射马 这两句诗表达了在战争中应优先攻击敌人的首领,以瓦解敌方的整体力量。前出塞九首 其六 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在战争中的策略思考,强调了战争中的智慧和战略性。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深...

“擒贼先擒王”的上一句

擒贼先擒王 是一个中国谚语,全句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个观点其实源自于战争策略。它的含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它的意思是说在打仗或者打击犯罪团伙时,应该首先抓住首领或者核心人物,这样就能够迅速解决战斗或者使整个团伙陷入瘫痪他们统领全局,决定着战斗的走向和结果。因此,如果能...

解析“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的意义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出自中国古代的典故 战国策 齐策四 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孙膑的故事。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强调了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应该抓住最重要的关键点先行解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战斗中,齐国遭到敌军的偷袭,孙膑提出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的战略原则。并立即实施,成功擒获了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