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意思的经典心理学效应(续1)

2023-11-02 07:53:45 字數 3287 閱讀 9612

让你学会用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11、搭便车效应,亦可称之为坐享其成。

描绘了一个利益群体中的成员,为了整个集团的利益而付出努力,而这份努力的成果却可能让集团内的所有人受益,但代价却由这个成员单独承担。

这就像一个懒人村里,各家各户门口的马路长年失修,泥泞不堪。新搬来的嘟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决定自己出资修建了这条马路。于是,整个村子的居民都可以在这条整洁的路上行走,那些没有为此做出任何贡献的懒人们便顺利地“搭了便车”。

12. 棘轮效应,即由奢入俭难。

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后具有不可逆性,呈现出“向上调整容易,向下调整难”的现象。这种效应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消费习惯上的变化趋势,就像棘轮一样,转向容易,反转困难。

娟娟从小就习惯了穿一线品牌的服装,这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有一天妈妈告诉她,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困难,她们需要改穿快时尚品牌的服装。这个突然的变化让娟娟感到非常痛苦,因为她无法再与同学们攀比,每次出门都像是一场煎熬。她的消费习惯已经深入骨髓,难以改变。

13、墨菲定律,就像一个狡猾的幽灵,时刻在耳边低语,告诉我们那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概率,其实都有可能悄然发生。这就像一个躲藏在阴影中的小丑,总是在最不设防的时候,跳出来给你一个惊喜。

在这个定律的宇宙中,每一个错误都像一颗种子,只要找到一丝阳光和土壤,就会迅速生根发芽。因此,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要有一双警惕的眼睛。

就像嘟嘟那样,他以为从地铁到高铁只有5分钟的路程,却没想到安检的队伍竟然长达20分钟。而原本应该为他节省力气的上行电梯,也在这个关键时刻无情的坏了,仿佛是故意要与他作对。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都是墨菲定律在作祟。

在这个墨菲定律的世界里,错误就像空气中的尘埃,无处不在。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错误。同时,我们也要像防范洪水猛兽一样,尽可能的去避免那些可以预见的问题。

14、野马结局,顾名思义,即因小事而引发情绪的巨大波动,最终导致自己受到伤害的现象。人的情绪是需要成本的,它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为。

案例中,哆哆爸爸忘记洗水杯,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却引发了哆哆妈妈更年期的情绪波动。她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哆哆爸爸身上,指责他不注重家庭秩序,不懂得体谅人。此外,她还把历史上有关家庭卫生的事情拿出来数落哆哆爸爸一番。这种情绪的爆发不仅让哆哆爸爸受到伤害,还让整个家庭的气氛变得紧张和压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野马结局是如何发生的。哆哆妈妈的情绪波动是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的,这种情绪又因为外部的因素而得以放大。当情绪爆发时,她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哆哆爸爸身上,导致他受到伤害。同时,她的情绪也影响了整个家庭的气氛,让大家都感到不安和紧张。

15、巴纳姆效应,也称为福勒效应。

是指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某汽车品牌赞助了某知识类自**节目和科学论坛等,观众容易产生该汽车与知识青年身份、群体的关联,进而产生开该汽车品牌都是知识青年的联想。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任何本质联系。这种联想和推断是基于人们对一般人格描述的误解和过度自我投射所产生的。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一些人可能会相信星座**,认为自己的命运和性格特点与星座描述完全一致。

16、从众效应,又称跟风现象。

就像羊群一样,盲目地跟随大多数羊的行动,而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这种心理倾向在社会群体中非常常见,让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的观点或行为。

比如说,有个名叫妮妮的女孩,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剪了短发,于是她也跟着剪了短发。然而,她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脸型适合长发的事实,结果剪完之后后悔不已。这个案例就是从众效应的一个典型表现,人们往往会盲目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去分析这种行为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17、旁观者效应,亦称责任分散效应。

如同一道无形的隔阂,将个体与群体分离开来。当孤零零的个人被要求单独完成某项任务时,他的责任感如同泰山压顶,沉重而坚定,必欲全力以赴,彰显出无比的决心和斗志。然而,当这个单独的个人融入到一个群体之中,责任分散效应便如同隐身的魔鬼,开始施展其魔力。

当旁观者众多,责任感变得轻盈如羽毛,轻易地被风吹走。面对困难或者责任,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产生退缩的念头,甚至会选择逃避,将责任推给他人。

乘客坐过了站,却迁怒于司机,严重干扰了司机的驾驶状态,酿成了无法挽回的交通悲剧。在这场悲剧中,引人深思的是,在这位乘客与司机争吵的几分钟内,车内竟无人上前进行制止。

18、破窗效应,就像是一种恶习的酵母,一旦被放任存在,就会迅速扩散,甚至变本加厉。

就像是一面原本洁净的墙面,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就会很快被涂鸦覆盖,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新涂鸦。这些涂鸦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是受到原有涂鸦的启发,是模仿甚至是对原有涂鸦的翻版或者恶化。就像是一种病毒的传播,一旦控制不住,就会迅速扩散,让整个环境变得恶劣。

破窗效应无处不在,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不良现象的放任和仿效。就像是一个人看到别人乱丢垃圾没有受到惩罚,他也会效仿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一种不良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不良的习惯中来。

19、鸟笼效应,这似乎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有趣现象,我们总是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后,似乎就会不停地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表姐送给妮妮一只小白兔,对于有洁癖的妮妮来说,原本她并不打算养宠物,但她却无法将这个活物送人。

于是,妮妮只好去楼下宠物超市给小兔买吃的,她打算第二天就将小兔送走。然而,第二天并没有送出去,到了第三天,当她放学回家时,看到小兔冷的有点发抖,她的心被触动了。她开始担心小兔的生活,于是她又给小兔买了小窝和一些玩具。慢慢地,妮妮的生活似乎离不开那只兔子了。

这种现象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鸟笼效应”,我们总是被那些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所吸引,然后不断地添加更多的东西,直到最后我们似乎离不开这些东西了。这或许就是人类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奇妙的表现吧。

20、贝勃规律(预先刺激可形成感知迟钝)

贝勃规律”指就是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简单而言,就是一件事物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我们可以看到贝勃规律是如何作用的。当哆哆第一次品尝羊肉饺子时,他被美味的味道所震撼,感到满足感爆棚。然而,随着他继续品尝,他对饺子的味道变得越来越迟钝,直到最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这就是贝勃规律的表现,即预先的刺激能够导致对后续刺激的感知迟钝。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贝勃规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当我们连续接受类似的刺激时,我们的感知会逐渐变得迟钝,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敏感和反应强烈。这也可以被解释为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即随着我们不断地使用或体验某样东西,它的效用会逐渐减少,我们对它的感觉也会变得迟钝。

因此,贝勃规律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度和变化,避免过度刺激和单调乏味。只有保持适当的刺激和变化,才能保持我们的感知敏感和满足感。

超有意思的经典心理效应

让你学会用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习得性无助 屡次碰壁后放弃 是指个人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 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就像一个原本活泼可爱的轩轩,小时候总是充满着各种梦想。然而,每当他将自己的理想告诉父亲时,父亲总是用冷漠的话语打击他,甚至有时还要遭受惩罚。经过多次这样的...

四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学会受益(值得收藏)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许许多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不同的心理学效应,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拓展认知,改变思维,跨越人生每一道栏架。以下这个实用的心理学效应,希望能帮你驱除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迷茫,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距离。飞轮效应 熬过至暗时刻,才会迎来光明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 飞轮效应 为...

大学生应如何有效的克服自卑心理?

在大学生活中,自卑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可能源于自身的不安全感 社交压力 外界期望等多种因素。然而,面对自卑,我们可以寻找方法,勇敢克服,让自信如阳,驱散心灵的阴霾。一 认识自卑,勇于面对 了解自卑感的根源,是战胜它的第一步。自卑感常常来自对自身价值的低估,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