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新房里,屋暖心更暖”

2023-11-15 09:59:23 字數 847 閱讀 8254

李桂荣家新修的火炕。 *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 张雪地 刘晓云。

11月10日,踏着刚刚下过的积雪,记者走进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西村村,远远就看见张文瑞大爷家的新房飘出的袅袅炊烟。推开房门,张大娘正在炕头上看手机,看到记者,张大娘激动地说:“快来看,总书记到北京、河北看望受灾群众了,我们这心里太热乎了。”一旁的张大爷也十分激动,“重建的房子搬进来快一个月了,这新房子、新窗户,看哪都舒服,赏赏雪景,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在西村的石如喜家里,一垛垛新码好的烧柴与棚顶齐高,村民们要赶在降温前把剩下的一些杂物收拾好。“我们准备的过冬物资非常充足,你看这些烧柴足够一冬天用的了。家里冬菜啥的都准备充足了,也不怕下雪天了。”

村民张有升说:“重建后的房子太好了,70多岁了还能住上两个卧室的大房子,烧火之后屋里特别暖和,这下雪天就放心在家猫冬了。”

西村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梅对村里的5户重建的房屋情况特别了解。“真是为村民解决了大事,也为我们的工作帮了大忙。”刘玉梅说,“现在好了,房屋建造得结实,还都加了五个厚的保温板,5户村民都住进去了。冬天下雪一点都不害怕,村民心里都可暖和了,我们心里更高兴。”

据了解,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兴隆镇**在区委区**的部署下,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保障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上了暖屋子。如今,兴隆镇8户受灾百姓都住进了温暖的房屋,改造后的房屋全部满足保温要求。

记者又联系到海林市新安镇李桂荣家,上次去李桂荣家采访时,强降雨将他家的炕淹了,能干、手巧的李桂荣正在家里砌炕。两个多月过去了,李桂荣家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接到记者的**,李桂荣有些意外,难掩欣喜之情,“现在新砌的炕烧起来屋里特别暖和。”李桂荣告诉记者,“我们农村家里取暖还是主要靠灶台和炕,现在新炕很暖和,还更换了拉门。这回家里装修也一步到位了,过冬肯定不愁。”

“放心吧,我们屋里很暖和!”

郭秀芳在修好的房中揉面蒸包子。本报记者 李健摄。周龙军在新居里搭建火炕。王新丹 田兆军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时至深秋,林区受灾群众是否住上了暖屋子?穿上棉衣服了吗?秋菜 烧柴都准备好了吗 初雪第二天,走进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海浪林场受灾户张秀荣家中,记者看到,灶台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张秀荣一边忙活...

清洁取暖 花钱少了屋里反而更暖了

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中心锅炉工马存波正在工作。提起冬季乡村学校 村民家里取暖,你想到的方式有哪些?近日,记者走进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 古城镇等乡镇发现,无论是乡村小学 还是村庄里,印象中靠柴草烧炕 用炭烧炉子的取暖方式已经 翻篇 了,天然气 热风机 空气热能泵等多元化清洁采暖设备纷纷上阵。月日,吴忠市...

农村有住房又在县城里买住房

农村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迁徙到县城或市区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然而,这种迁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住房问题。在农村地区,农民们通常有一定的住房条件,大部分人居住在自己的农舍或简单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