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阶段 碳酸锂价格或仍有下行空间

2023-11-27 10:10:14 字數 1645 閱讀 1659

碳酸锂**仍在持续**,何时见底成为产业链普遍关注的焦点。截至11月24日**,碳酸锂主力合约报收124050元/吨,周跌幅达到10.11%;现货方面,电池级碳酸锂**为138000元/吨,周跌幅达6.12%。

对于碳酸锂**的后市表现,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预计碳酸锂**仍会有下探的空间,一方面,需求端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端仍在不断释放。预计碳酸锂供需平衡点将出现在明年年底至后年。”

行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据东亚**研报数据,11月份预估碳酸锂总**54970吨,总需求47527吨,供需差扩大到7443吨。东亚**表示,**方面,随着前期停产或减产的锂盐厂逐步复产,锂资源进口维持增长,海外锂矿陆续到港,对国内**有所补充,部分锂盐厂虽减产但幅度不大,**仍呈上升态势;需求方面,正极厂和电池厂11月份排产降低,12月份预期也偏弱,目前基本面呈现“供增需减”的趋势,碳酸锂**预计将**偏弱运行。

瑞达**研究院也表示,此前停产或检修的部分锂盐企业于11月上旬逐渐恢复至正常生产,供给方面相对充足,需求方面,下游材料厂仍以去库存为主,致使下游整体需求表现偏弱。预计后市随着年末终端消费冲量的结束即将迎来行业淡季,需求预期或将进一步减弱。

一位能源金属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碳酸锂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已形成行业共识,整个行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原因是前年、去年行业扩产太快且跨界进入的企业太多,造成碳酸锂供大于求。不过随着碳酸锂**的下行,一些高位入局或跨界的企业正在逐步清退,但目前清退力度还不够,只有当碳酸锂**跌至较低位置,部分企业因成本劣势出现亏损主动退出时,行业才会接近供需平衡的节点。”

那么,碳酸锂**何时见底?该券商分析师认为:“碳酸锂最终**可能会跌至10万元/吨以下。”

产业链整体的风险意识提高。

如何应对碳酸锂**波动,成为产业链上市公司不可回避的话题。

上述券商分析师建议:“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和采销机制,避免存货减值,此外,碳酸锂**自上线以来给产业链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规避风险的工具,从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随着产业链整体风险意识的提高,运用套保工具的企业正逐步增加。”

科力远为储能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秘张飞对《**记者表示:“公司拥有4个高品位的锂矿,同时布局大储能战略,从锂矿到碳酸锂再到储能产品拥有较全的产业链布局,在应对碳酸锂**波动时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公司也运用碳酸锂**套保来进一步平滑**波动风险。”

湖南裕能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商,公司董秘汪咏梅对《**记者表示:“碳酸锂**波动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市场供需及市场情绪的影响,比较复杂。公司后续也将持续密切关注原材料**变化,结合市场情况,研判其变化趋势,采取灵活的采购策略和库存管理策略。”

湖南海利建有年产5000吨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短期碳酸锂**保持弱势运行,公司将根据订单数量,采取少量多次采购方式,确保日常生产经营。”

虽然碳酸锂**仍有下行空间,但近期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让行业看到了曙光。中国***协会数据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2%和33.5%。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新能源车产销数据超预期,对整个产业链有着提振作用,同时随着碳酸锂**的下行,跨界入局者的清退,市场将进一步向行业内已经有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倾斜。”

12 512G起!现阶段大内存机型推荐,闪存涨价成定局,早买买实惠

内存和闪存 回升,提供早买大内存机型的实惠机会。要想在众多机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仅需要了解市场 还要评估各款机型的配置和性能。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性价比较高的手机。第一款是真我gt neose,售价为元。它搭载了骁龙 gen处理器,配备了ufs.闪存和lpddr运存,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k天马屏...

去库存初显成效,零售商库存水平降至疫情前

年月日,美国零售联合会 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首席执行官马修 谢伊 matthew shay 表示 在年底假日购物季到来之前,美国零售商库存已经回落到了疫情前的水平。零售 库存与销售比率。不包括汽车和零部件经销商,未经季节性调整。进入年第三季度,沃尔玛 walmart...

中国汽车进入“零碳竞赛”阶段 应对国际双碳政策挑战

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迁,让汽车行业迫切面临着一个挑战 降低碳排放。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自然成为应对国际双碳政策挑战的重要对象。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款名为 零碳竞赛 的车型如火如荼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款车以其卓越的性能 独特的设计和超低的碳排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