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眉目舒展,这三件事要注意!

2023-11-08 16:26:04 字數 2079 閱讀 4987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立冬》

立冬了,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

如《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此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

人作为万物中的一员,此时节也应该为身体做足调养,以备安稳过冬,来年春天才能活力满满。

黄帝内经》所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也是强调冬季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立冬

三件事 助你养精蓄锐

黄帝内经》是这样写冬季养生的: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早睡晚起 必待日光

进入立冬后,便是肾藏发挥主导作用的时期,这个时期是阳气虚,阴气盛。

早睡晚起便是养阴气,早睡是顺应阳气的虚弱,晚起是顺应阴气的旺盛。

必待日光,也就是要必须等到太阳出来后才出门,目的是为了借助太阳的温暖,避免冬季的寒邪入侵体内。

当然这是在古人物质条件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不必等到太阳出来后再出门,只要做到每晚早睡晚起,出门的时候穿得保暖一些,就可以了。

天气渐寒 以“缓”为主,避免剧烈活动

这也是遵循冬季天气规律,冬季万物蛰伏。

蛰伏”就是动物冬眠,不食不动,人虽然不用冬眠,但是也要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做过多的剧烈活动,以防阳气外泄,伤了根本。

而且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

由于人体受寒冷刺激,血管会突然收缩,如果本身血管有硬化、弹性较差。

或者血管狭窄及有不稳定斑块破裂,就容易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进入冬季,一切活动都要以“缓”为主。

做好保暖工作 避免阳气外泄

冬季的阳气如果闭藏不密,使整个冬季温暖而没有霜雪。

那么来年的阳气就会无力,出现五谷不登的现象,就是五谷不成熟。

那句谚语“冬天麦盖三重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是这个道理。

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该闭藏安静时,如果被各种杂念纷纷侵扰,没有能体悟养生之道,那么就容易出差错,各种疾病也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进入立冬,除了要早睡晚起,要“缓”,还要注意保暖,避免阳气外泄。

首先就是要做到少出汗,因为出汗是阳气外泄导致的

另外,除了要避免体内的阳气外泄,还要注重借助外部力量给予身体滋补。

今日立冬,立冬吃饺子

今日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意味着寒冷季节的到来。在这个时节,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养生,以适应冬季的气候变化。立冬时节,天气逐渐转寒,温度逐渐下降。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注意增加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脚部和头部的保暖。因为脚部和头部是人体最容易受...

今日立冬!立冬晴,一冬凌!今冬冷不冷?看立冬的表现就知道了

立冬到来,冬天也就正式开始了。虽然今年立冬来得较早,但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立冬比往年高出. 预示着大概率为暖冬。那么,立冬晴天好还是雨天好?今冬冷不冷?本文将会从农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有一句农谚说 立冬晴,一冬凌 立冬阴,一冬温 这意味着,如果立冬这一天是晴天,那么整个冬季都比较寒冷,冷空气...

“冷不冷,立冬早看天”,今日立冬,今年冬天很冷吗?看农谚咋说

时光荏苒,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个节气 立冬。在农历上,立冬标志着戌月的结束和亥月的开始,也是 四立 之一,与立春 立夏 立秋并列。古代,天子会在立冬日举行迎冬之礼,赐冬衣矜恤孤寡。而民间,则会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吃肉补身体。有句俗语叫做 立冬补冬,补嘴空 随着立冬的到来,气温也随之逐渐下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