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水官解厄”,明日十月十五下元节,迎“水官”保平安

2023-11-27 02:35:08 字數 2363 閱讀 6277

古人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五的月圆之夜,都会举行一次较为重大的祭祖活动,这一天也是中国历法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它就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一一一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解厄保平安"。

这一节日的传统习俗是在农历十月半,也就是道教水官的诞辰,家家户户都会用新糯米磨成的粉做成米团子,蒸熟后放在门外以祭天。然而,自明清以来,这一节日的习俗逐渐消亡。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曾指出,在中国传统的民俗节庆文化中,下元节是“时令八节”之一,与元宵(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春节齐名。这些节日的来历与道教有关,其中下元节的来历也不例外。

古代下元节这一天,除了宫观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外,民间的活动也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在部分地区,民众会挂起水官神像画,以表敬意。同时,手工业工匠们会祭拜炉神,即太上老君,以祈求手艺更加精进。这一习俗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的传说。除此之外,朝廷还会在这一天禁止屠宰并延缓执行死刑,以响应传统习俗。

在民间,下元节被视为一个祭祀和祈祷的重要时刻。农历十月十五这天,道观会举行道场,而民众则祭祀亡灵,并向下元水官祈求排忧解难。这些习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关于下元节的具体习俗,《县新志》记载道:“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而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这些记载形象地体现了古人在下元节时浓重的庆祝方式。

在当代,下元节似有复兴之声,若能就此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解厄日”、“祈福日”或“感恩节”,倒不失为逐渐西化的良药。这个节日的重点在于除困解厄,希望通过庆祝活动得到生活中困厄的舒解和内心的安详。它传达了一种慎怀追远和感恩先祖的主题,这一主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下元节不变的精神。

自古以来,下元节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人在这一天进香礼拜,感谢大禹治水和教民稼禾的巨大贡献。除了祭拜祖先和亡灵,包括焚烧“金银包”等活动,人们也会在家中制作糍粑,蒸麻腐包子等食物,并赠送给亲友。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先祖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下元水官常被看作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元节的相关民间风俗逐渐被人们遗忘,不像其它两个节日那样流行或被重视。这三个节日,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分别对应农历的正月。

十。五、七月。

十。五、和十月十五。其中,上元节就是我们熟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则是七月十五,民间所称的“鬼节”。

根据道教《太上三官经》的记载,三官大帝分别对应于中国古代的尧、舜、禹三位帝王。这三位帝王的诞辰,分别被定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太上三官经》中提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指的是天、地、水三官大帝统摄着一切众生的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在道教的语境中,提到的“官”并不是指人间的**,而是指宇宙构成元素的哲学概念。这里的“官”在概念上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弈中的“官子”。

根据道教的观点,一年的时间被分为两部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对应天官和地官、水官。这种划分反映了道教特有的时空观。道教将上半年看作是天官的时间,而下半年则被视为地官和水官的时期。

这种时空的划分基于道教的世界观,即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因此,道教的宇宙观将一年的时间安排与这三个元素相对应,形成了独特的时间观念。

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对自身崇拜的一种体现,这种信仰在下元节的庆祝方式中得到了反映。在下元节,道教徒遵循斋法进行修斋。修斋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包括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道教认为,所有仰赖神力的活动,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等,都需要通过修斋来完成。

由于下元节在道教文化中与水的意义密切相关,所以节日的祈愿活动通常包括放河灯这样的仪式。这不仅是因为下元节本身是一个祭祀类的节日,也是因为水在道教文化中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下元节作为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人们祈求丰收、风调雨顺的时刻。

农历十月十五“水官解厄”!牢记祖宗“3做3不做”,为家人祈福

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也称为 水官解厄 或 三元节 这个节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三元 观念,即天官 地官和水官。水官是掌管水中事务的神灵,因此下元节也被认为是一个与水有关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水官大帝,祈求消灾解厄,平安顺利。同时也会通过祭祀祖先 烧香 摆放供品等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感激...

“最怕八月十五雨”,明日八月十五,下雨有啥说法?了解下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 端午节并列。中秋节以月圆之夜为节点,人们通过团圆 观赏圆月来寄托相思之意。虽然游子们难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但他们通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来传递对家人的思念。中秋节这个节日有很多别称,比如月夕 八月节 追月节 拜月节 团圆节 秋节等等。同时,中秋...

明天是五月十三,五月十三是啥日子?看农谚咋说

五月十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农村民间有着丰富的农谚和传说。据说,关公磨刀日 是五月十三最重要的传统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前往关帝庙进行拜祭和磨刀仪式。据书法家戚学标在 台州外书 中所写,老人结长生会 孩子们会去庙中结义,工人们停止劳作,拿刀进行比力。这个活动源自神话传说中关公斩杀蔡阳的故事,关公磨刀的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