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出上联 “墙上画马不能骑”,将军对出下联,寡妇又气又羞

2023-11-15 11:39:33 字數 1567 閱讀 1439

文字是个神奇的东西,哪怕是最平凡的一日三餐、四季风雨,经过文字的提炼描绘,总能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

比如《诗经》,它本是一些地方歌谣,是人们最简单朴素的日常生活。可后来,它却成了“五经”之一,成为古代求仕必学必考的科目。

再比如诗词,它也不过是古代文人的兴之所至,情之所动,如今却经久不衰,令人喜爱。

对联也是古典文化的一种,它虽然比不上诗词那般高雅,但影响同样深厚。

今天,对联已作为一种节日习俗,是家家必备的一样东西。它喜庆,寓意深远,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同时,对联也是文人之间用于活跃气氛,彰显自身才学的一种文学形式。上至文人仕子,下至凡夫农妇,均能对上一对。

为此,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对联的故事,其中一些更是妙趣横生,颇有味道。

相传乾隆年间,有一位戍边的将军,不仅长得高大威猛,对敌更是临危不乱、骁勇善战。

边地虽寒,但将军和战士的血却沸腾,经过几番苦战,终于击退强劲的来犯之敌。

一天,将军奉圣旨回京向皇帝复命。他骑着威武的战马行进在前面,身后是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大军。只见路上旌旗蔽空,迎风招展,甚是壮大。

沿途百姓听闻他携大胜之师回朝,纷纷前来围观、夹道相送,感谢他和将士们为边地安宁做出的贡献。

一时间,**攒动,欢声如雷,人们望着眼前浩荡的队伍,严整的军士,纷纷对将军和士兵表示夸赞,给予极高的呼声。

然而,就在大家一片欢声时,夹道的人群中有一位寡妇却不以为屑,还向旁人编对子讥讽行在前列的将军。

只见她一脸不屑地向旁人说道:

墙上画马不能骑。

不巧,这对子刚好被行进的战士听见,传到将军耳朵里。将军听后,脸色立马黑了下来。

原来,这位寡妇把将军比作那挂在墙上的年画,说他徒有其表,中看不中用。

一边的人听到这个对子后,纷纷停住了欢呼声,还有的人对寡妇指指点点,说她的不是,但大家更好奇得知此事的将军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于是,人们再次把目光聚向骑着威武战马的将军。

只见他从道路**缓缓向寡妇而来,到跟前朝底下看了看寡妇,沉思片刻说了一句:

纸上谈兵脱实际。

此联一出,在场之人纷纷大笑,心想寡妇这回算是遇到对手了。寡妇更是瞬间羞红了脸,在众人的嘲笑中遮掩而去。

不得不说,那位将军虽是武夫,亦颇有文采和风度。面对此情此景,不仅没有大发雷霆,还沉着冷静将寡妇的嘲讽有气度的反击了回去。

只一个“脱”字,足以令寡妇甘拜下风,落荒而逃,不可谓不高。

他利用这个“脱”字告诉寡妇,切不可以一己之见妄断事理。

言外之意是说,你一介寡妇,没有打过仗,不通战术谋略,终日以桑蚕为伴,何以见得我就像那墙画上的马,中看不中用呢?

寡妇听了哑口无言,只得又羞又气地离去……

文中**源于网络。

#对联#

才女出上联 墙上画马不能骑,大将军对出下联,她羞红了脸

对联,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学经典的体现。相传对联起源于唐朝,自此开始流传并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对联,一般分为上联和下联,上下联相对呼应,字数相等,平仄相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被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对联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通...

千古绝对,上联 “墙上画马不能骑”,侠客的下联太霸气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其中,对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展现出无限的智慧和艺术美感。无论是古代文人墨客还是皇帝,都对对联情有独钟。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下旨,要求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这使得春联成为了年味的代表。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对联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下面我们来了解...

对联艺术 从“墙上画马不能骑”看智慧的碰撞

对联文化,早已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过年的春联到各类庆典 葬礼上的喜挽联,这项传统的智力活动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亮丽分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 墙上画马不能骑 对联艺术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对联的根源与演化。对联,古称 对对子 是古代聚会的一种智力娱乐,与诗歌有相似之处,但又独树一帜。对对子创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