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模式梳理

2023-11-18 19:50:08 字數 1734 閱讀 4691

近些年,地方**债务融资由于规模大、扩张快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对于经济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依据融资主体的不同,在我国现实情境下,地方**债务融资的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 城投平台发债。

在2023年新《预算法》修订之前,地方**筹资渠道有限,多以搭建城投平台的方式筹资,所筹资金主要用于与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常来讲,公共产品的收益较低或没有收益,因而城投平台以收益来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较低,一般由地方**的财政补贴、土地出让收入等收入作为担保来进行偿还。城投平台发债是长期以来地方**融资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城投平台债务并不直接计入地方**债务,因此具有较高的隐蔽性,难以得到有效监管。

**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于2023年10月发布,鉴于当时各地**通过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筹集的显性或隐性债务资金规模扩张较快,并由此积累了相当高的债务风险。《条例》规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不得再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对此,我国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动隐债化解与城投平台的市场化转型。

二、**转贷。

***转贷主要是指以***作为直接债务人以发行国债、向国内外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等方式,再以债权人的角色将资金转贷给地方**的融资模式。其中,地方**通过***转贷获取的资金,一般需要经过专项用途申请,并要求在严格的使用条件下配置资金。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地方**无限制索取资金,要求地方**根据申请总额提供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剩余比例的资金由***提供。由此,地方**无法偿还的债务最终将由***承担,地方**与***均成为债务人。然而,**转贷周转慢和规模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难以满足地方**的融资需求,在地方**债务融资中的比例呈现缩减趋势。

三、地方**发债。

地方**发债是我国**规范地方**举债融资主要方式之一。新《预算法》于2023年正式颁布和实施后,要求地方**原则上只能以发行**债券的方式举债,其中第35条第3款提出“除前款规定外,地方**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严格限制各级**违规、违规在规定渠道以外举借债务。

地方**债券是指地方**以债务形式向广大投资者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由于其发行是在**背书下进行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也会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2023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拥有自主发债的权利,地方**举债融资在地方**举债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四、社会资本合作。

社会资本合作又称ppp模式,主要是指地方**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委托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的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之下,由社会资本承担经营、建设与偿还义务,地方**负债监督和提供一定的**补贴。通过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地方**融资风险的转移,但也对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ppp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收益和风险在**和社会资本方之间进行合理分担,使得社会资本方有激励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提高效率,并在满足合约规定的公共服务提供的前提下,获取尽量多的利润。经过几年的推广,有相当比例的ppp项目存在地方**对收益率的担保,**支出责任固化,产生“明股实债”问题,从而使得社会资本方缺少项目经营的激励,这与ppp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2023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规范**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严格规范ppp项目准入,同时要求清退不符合条件的ppp项目。此后,多省不同程度地叫停ppp项目,落实清退项目的整改工作。经过五年的规范化治理,ppp模式从野蛮生长趋向规范理性运行。

地方政府债务率接近上限,中央政府拿下了接力棒

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可是狠下心来搞基础设施建设。你看那些公共设施,像道路 图书馆 博物馆,这些东西一分钱也没挣到,花的钱都是 掏的。这些钱大部分都是 卖地和国企融资来的。这么快速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那债务肯定是一路飙升啊。到年底,地方 欠了万亿,国债欠了.万亿,加起来就是年gdp总额的一半。近几年,地...

1 5万亿地方政府再融资,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很残酷

最近,地方 再融资债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很残酷。地方再融资债券是一种特殊债券的金融工具,它是在年疫情期间产生的,主要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券本金,实现地方 债务的 换血 然而,这种债券并不能化解掉地方债,它的最大作用是缓解地方 的到期债务,却不能为地方 提供资金增量。在年疫情爆发以...

王万俊 违规以地融资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

王万俊 违规以地融资与地方 隐性债务问题 在年月发表的 地方 隐性债务的易发性与防范隐性债务的主要切入点 一文中,万俊以为,地方 隐性债务的防范工作,主要有八个切入点,其中第七个切入点就是防范违规以地融资引发隐性债务。本文,将集中阐释违规以地融资与地方隐性债务问题。要防范违规以地融资引发地方 隐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