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寒冬还是暖冬?最强寒潮来袭,全国三分之二区域“速冻”!

2023-11-27 20:20:09 字數 4085 閱讀 1925

这几天出门的时候,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凛冬将至”这句话的含义?风一吹,就感觉像有冷手伸进衣领,好像要和你亲密接触一样。

各地的网友们都在抱怨,不知道怎么转眼间就来到了“寒冬”季节。

前两天白天还能穿单衣,如今却即便裹上大棉袄也挡不住寒风刺骨入胸的感觉,不知道南方的朋友是否有同感,反正在北方,简直要被“冻成冰棍”了。

天气预报的温度就像**一样,一路**,从白天高达20度直接降到了个位数。

22号小雪节气当天,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的气候变化非常显著。人们还在纳闷这个冬天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却一点儿立冬的感觉都没有,仿佛刚刚结束夏天一样。

根据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区都出现了温度下降10°的情况,这意味着现在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应有的冬季温度。

在中原地区被严寒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江南地区却依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甚至还有人穿着骑行服去骑车。

除了云南、东北和海南这些气候较为特殊的地区,其他地方的温度应该差异不大,至少都能感受到冬日的气息。

今年的天气时而突然升温,时而突然降温,这让很多网友感到困惑。所以,他们都在猜测,今年究竟是“暖冬”还是“寒冬”?

造成气温差异巨大的原因。

每年东三省都是最早迎来雪的地方,当其他地区还在享受夏日的“冰淇淋、短袖、空调”时,东三省早早就开始欣赏飘雪,品尝大鹅了。

东北地区已经开始迎来了冰雪的降临,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在感受着炎热的夏日气息。

随着22日的到来,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突然袭击而来,犹如一个兴奋的雪人咧着大嘴朝我国进发。

截止到24日,全国各地已经感受到了寒流带来的温度骤降,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气温下降了10°以上,许多人一夜之间都不得不换上厚被子。

前几天,中原地区还在抱怨“这么热的天开什么地暖”,如今却直接变成了“这地暖怎么不热啊”!

长江流域附近的城市直到气象局宣布“寒流已经结束”时,才开始感受到缓缓吹来的寒风。导致“气温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情景勾起了对电影《后天》的回忆,电影中先是海水倒灌,然后一夜之间全部结冰,整个世界陷入了“冰河时期”。

并非专业人士,只能对**气象员的原话进行复述。

据天气预报员称,这次的寒流非同寻常,它在到来之前造成了一些“误判”,让人们误以为冬天会迟到,然而实际上它正悄悄酝酿着大动作。

这次寒流不仅仅是一个,还有冷空气夹带着,宛如“卧龙凤雏”向我国袭来,可以说是自九月入秋以来最强烈的一次降温了。

雪花和小冰雹飘落在多地,覆盖了全国60%的城市。东北的“冰雪大世界”因此提前开始了采冰工作。

根据过往数据显示,每年11月都会经历一次大幅温差变化,因为在全年中,11月的降雨和降雪都是最少的。

大部分冷空气通常会在10-11月份出现,并且在它们消散后,太阳辐射会导致气温回升。

就在那几天,秋天即将结束时下着雨,我们突然从短袖换成了秋季服装加外套。刚当我们以为天气会持续变冷时,却又突然升温到只需要穿单衣的程度。

这时就有一些网友开始猜测今年是暖冬还是寒冬!

是暖冬还是寒冬?

老人们常说一句俗语:“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而“冬至在月中,天寒地无霜”。

人们过去没有手机,无法及时查看天气预报,因此他们就想出了一些“防范措施”,毕竟那个时候人们几乎都是依靠种粮为生,而天气对粮食产量影响极大。

因此,他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寻找规律以**是“严冬”还是“暖冬”,以便提前采取保护粮食的措施,避免受到冻害。

这些只不过是猜测而已。就像天气预报经常出错一样,你永远也无法完全了解“天气就像女人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那么,如何准确地区分暖冬和寒冬呢?这是基于什么依据呢?

我国气象部门实际上会根据全国冬季气候(11月至1月左右)情况进行评估,将全国各个城市划分为三个区域,并记录这些区域在这三个月内的气温变化。

它们各自都有一个标准差。如果超过标准差,就是暖冬;反之则为寒冬。

可以通过统计全国进入冬季的城市(特殊天气城市除外)来得出结论:如果超过半数的城市温度都高于常年值,那就是个暖冬;如果超过半数的城市温度低于常年值,那就是个寒冬。

网友会说:“暖冬和寒冬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就是冷一点和更冷一点罢了”。

冷冬和暖冬的区别可真不容忽视,就因为一个字的差别,对我们人类影响可大着呢。

冬季暖和的利与弊。

首先让我们谈一谈暖冬。如果是一个温暖的冬季,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供电和地暖的输出功率。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国家的供电压力,还有利于环保节能,制定完善的“供暖措施”。

柟些城市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实施“断电节源”措施,这与夏季用电高峰期的情况如出一辙。

老人们也能从暖冬中获益良多。

老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冬季是他们在一年之中最危险的季节,因为一不小心摔倒就可能会骨折。而由于老人的身体**速度远不如年轻人,一次摔倒可能导致长达半年的恢复期。

冬季对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危险,统计数据显示,在冬季,老年人死于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心脏病的情况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

出行不受限制”还有一个好处,暖冬通常在下雪后的第二天就会融化成水而不结冰,这让上班族出行变得方便了许多。

讨论完优点后,让我们再来看看缺点:

温暖的天气可能会减轻一些疾病的症状,但也有可能让部分原本因低温而活跃度下降的病毒重新复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室内享受着“小太阳”、“空调”和暖气的温暖,但这也导致了冬季极端干燥和缺水问题(适用于北方地区)。

长期呼吸道干燥容易导致一些病菌乘虚而入,因此在冬季,我们经常会看到周围的朋友出现“咳嗽发烧”等病症。

高温和干燥气候常常导致“山火”爆发,这并非危言耸听,毕竟谁能质疑大自然的力量呢?

寒冬的利与弊。

寒冬不仅可以产生相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的害虫问题。此外,在冷空气来袭时,我们冬季最常见的“雾霾”也会随之消散。

尽管冷冬的寒流有助于保护粮食免受虫害侵扰,但也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绝产”和“冻死”等灾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路面的大面积结冰时有发生,导致车辆打滑,产生了“连环追尾”事件。更重要的是,这让人们因为天气太冷而放弃了外出“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最后要强调一点。

12月份通常才能确定是暖冬还是冷冬,然而无论是冷冬还是暖冬,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毕竟,人类没有完美,更何况大自然呢?

因此,在冬季,我们必须确保自己保暖,特别是家中有老人或者有病史的人更需要格外小心,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远行。

东北的朋友们,平时喜欢下班后“喝两盅”的,千万别喝得醉醺醺的,其他时间或许只是喝多了就在路边睡一觉,最多也就感冒生病。

在寒冷的冬天,喝得烂醉如泥然后昏睡在路边是相当危险的,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可能只需两个小时就会被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直。俄罗斯有不少类似的案例。

如果一定要喝的话,就努力控制饮量,记得不要孤单喝。

冬季已经全面降临,还有哪些朋友没有开始穿秋裤呢?

解锁秋冬最强寒潮!

导语 民间有句谚语 春节冷不冷,就看九月二十二 这个九月二十二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寒冷的天气。在这个特殊的日期,人们试图 冬季的寒冷程度和降雪情况。本文将通过观察九月二十二这一天的天气状况,九月二十二在民间的重要性,以及古人智慧背后的奥秘。九月...

今年冬天是不是“暖冬”?或迎“最暖”冬天?看气象局怎么说

今年是不是史上最暖的冬天?都到月了,天气还是那么热,感觉今年天气不太正常。往年月份,我们这里都度以下了,今年这时候,白天温度还在度左右,这是咋回事?相信不少地方的朋友都能感受到,今年多地的温度,感觉比往年冷得晚一些。尤其是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月份的温度,是年来第二...

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年前用不用浇越冬水?早看早准备

随着霜降的到来,冬天渐渐逼近,人们对于今年冬季的寒冷程度是非常关注的。根据今年的天气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偏高,这也预示着冷空气来得晚,所以今年的冬季相对来说更加暖和。例如在我们当地,最近几天的最高气温都在 甚至有些地区更高,这显示出今年冬季可能会是暖冬的趋势。此外,预计今年冬季的雨雪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