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死,只有生 关于《内经》的生死观

2023-11-06 01:40:13 字數 2420 閱讀 5289

一。

内经》是关乎生命的学问,而生命即有生死。我们当如何看待生与死呢?我从《内经》的理念来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只有生,没有死。

内经》有这样的观点:“阴阳者,……生杀之本始。”生一般与死相对,但这里生却与杀相对。我的观点是:所谓生,取类比象,应于木,通于春,意为阳气生发;所谓杀,应于金,通于秋,意为阳气收敛。

显然,生代表着的是阳气向上、升发的状态,而杀代表着的是阳气向下、收敛的状态。生则生机勃勃;杀则生机肃杀。

进一步说,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三家也都有类似的观点,即生命没有死亡,只有“大化流行”,只有生生不息,只有生命的隐与显的交替。所谓生,是心性由潜的状态进入显的状态;而所谓死,是心性由显的状态进入潜的状态。

比如,庄子认为,生与死是相互接续着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是带着形体活着,死是舍弃形体活着。所以,没有死亡。

二。内经》是如何谈生死的呢?《内经》有这样的观点:“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

显然,生命有着“生、化、极、变”的发生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即是生命的全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死亡。

可以这样理解《内经》的观点:物之生从化而来,物之极由变而来。即新事物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化”的过程;而旧事物由小到大发展到盛极的过程,也就是“变”的过程。

关于“变”、“化”二字,在《辞源》“变化”条出现:“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我的理解是,若事物渐渐地发展的过程,即是变;若事物从有到无,突然发生,就是化。由此可见,“变”属量变,而“化”属质变。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许多与“化”相关的词,比如,坐化、融化、化生、转化、气化等等,这些都属于质变的范畴。

但《中医基础理论》课本中给出了相反的解释:“物生谓之化,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物极谓之变,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点,由盛到衰,向它反面转化的阶段”。

阴极可化为阳,阳极可化为阴。但阴转化为阳后,其中有阴的种子;阳转化为阴后,其中也有阳的种子。由此才能继续不断转化下去,从而生生不息。

这里没有死亡,只有变和化。如果把带着形体活着称之为阳的状态,把没有形体的状态称之为阴,那么,我们活到天年,就是阳极。阳极则变,自阳转阴,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没有形体的阴的状态。以后,等机缘成熟,再从阴转化为阳,又活回来。

进一步说,所谓生,即生命进入形而下的状态;所谓死,是生命进入形而上的状态。所谓生死转化,即从形而下进入形而上,而心性是不灭的,是永恒的。

如果把生看作为后天,那么,死就是先天。先天转化为后天,我们就生;后天转化为先天,我们就死。死后再生,生后再死,不过都是阴阳相互转化而已。这个转化是无穷无尽的,生命就处于无穷无尽的转化过程之中。

由此说,不用害怕死亡,因为生命是永恒的。生死相续,并没有所谓的“人死如灯灭”,死亡只是新生的开始而已。

三。内经》告诉我们,天为阳,地为阴,我们是天地阴阳化生出来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其意思是说,生命内涵天地阴阳。

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们的生命即合乎天地之道,否则,我们也不会存在。即使是合道的,那就一定是与天地阴阳同在的。既然天地生生不息,我们也将与天地同寿而一直生生不息,处于不断化与变之中。

所谓变,即渐变、量变,可理解为生命在成长,在变老;所谓化,是渐变已经完成了,即质变,可理解是生命走到了终点,要抛弃形体而存在。这也是物极必反的意思。生已而死,死后而生,死并不是一了百了,而是生的种子,是生的开始。

进一步说,整体生命都是“大而化之”的,都是在不断的变与化之中运动着的。死并没有让个体的存在就此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样态存在于“道”中,生命被赋予另一层新的含义。

易经》讲生生不息,其意思是说:生命是永远不息的,生了死,死了生,心性不灭,生命不止。这个理念也其实符合《内经》的“变化”观。我们的生命时时处在生生不息以及变化无穷之中。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命从道中来,亦归于道中,只要道永存,生命也就永存。

四。我们活着,总希望能活得更好一些。既然无所谓生与死,那么,我们还要养生吗?

内经》告诉我们,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须养生。所谓养生,即是顺应天地之道,与“道”同化,从而得天地之助。

关于这个理念,《内经》提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顺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圣人能顺道行道,所以,圣人可以得道。

天地化生万物,“生”是天地之大德。由此,《内经》提出了养生的理念,即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可以让生命更灿烂,让人活得更健康。

那么,如何让我们在“死”的状态亦活得很好呢?我的思考是,虽然《内经》没有明确地论述这个观点,但在开篇的《上古天真论》中亦提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观点。这个理念即类似于佛家的观心修行法,亦与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坐忘”等有相通相贯之处。

我的思考是,道是生命的本源。趁我们生而为人,当及时修行,即不断调心炼心觉心,从而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让生命能最终达到合道的状态,真正回归心性,让生命彻底觉醒。这个状态,即“天人合一”。

3个月赚71万,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涉黄女子的真实故事 她们的内心疲惫和生存困境最近,江苏地区一起涉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起案件中,三名年轻女子仅用三个月的时间通过非法色情业务赚取了高达万元的巨款,但最终还是被 成功抓获。当被问及原因时,她们无奈地哭诉 我们太累了,甚至连休息日都没有!涉黄女子们的生存困境,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

生树上 死树上,懒到极点的树懒,只有一件事是积极的 交配

树懒 行动缓慢的 佛系 动物在野外生存的动物一般行动都很灵活迅速,但有一种动物却异常缓慢,它就是树懒。树懒是一种外形和猴类相似的动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它们由于身体构造的特殊性,行动缓慢,连基本的行走都困难重重。树懒是一种体温稳定的动物,周边环境温度低于摄氏度就会出现发抖的情况。因此,它们...

《河边的错误》 在这场生死疲劳里,没有答案,不如发疯

最近的新电影 河边的错误 在后国庆档时期票房不俗,成绩耀眼。而这部电影的成功可以说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的幸运儿。河边的错误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选的好。今年的国庆档虽然在总体票房成绩上来说不如往年,但是今年的国庆党的竞争却一点也不比往年轻松。今年的国庆档可以说得上是众星纷纭,张艺谋导演的 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