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身影已现 储能行业发展大考来临

2023-11-28 23:35:07 字數 3533 閱讀 2216

又一起储能火灾!11月20日14时50分许,江苏盐城的sk新能源工厂发生火灾,现场燃起的浓浓黑烟再一次将储能安全问题摆在众人面前。纵观储能行业发展历程,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各类政策、规范标准不断出台,**爆燃等事故却始终不断。

就以的sk新能源为例。今年6月6日,该公司位于盐城的化成栋-2车间(h2)厂房就因为充放电设备故障发生了一**灾。更早的2月,福特汽车因为其母公司韩国sk on的电池存在潜在问题,不得不暂停一款电动皮卡的生产。

可以说,2023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作为全球第五大动力电池**商的sk on及旗下公司,涉及事故/隐患就有三例。其实不仅是sk,近几年来,国内外储能**爆燃事故多次发生,具体情况已有多家**盘点汇总,此处不再冗叙。

难以彻底摆脱的火灾爆燃

为什么储能行业事故不断?最大的因素是储能本身的特点。储能系统复杂度高,并非储能变流器与电池的简单组合,需结合应用场景、系统高电压和大规模集成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这就使得储能安全性需要在电池安全、管理安全等多维度严密控制来实现。

11月1日科华数能《新型储能系统全栈式高安全管控技术***发布会上,该公司高层接受索比储能网等多家行业**联合采访时,曾就储能安全问题做过详细分析。

首先是因为储能设备本身的特性——大规模储能系统电池数量多、排列相对密集,单个储能舱的容量为0.5-2mwh,内部单体电池数量可达数万个。这上万个单体电池的串并联、热管理、pcs及辅助系统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导致整个储能站着火甚至**。

其次是储能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很快,导致国家标准出台进度滞后于行业发展。比如能源局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要求,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但是即使同一批次的电池,使用几年后一致性也会降低,同样可能造成和电池梯次利用类似的后果。

第三是大量业外资本涌入,不仅导致市场良莠不齐,并且过度竞争导致行业**战,降本增效压力过大同样给安全管控带来隐患。而储能行业是一个对安全指标要求非常高的行业,这种相悖现象对整个行业发展都是一个挑战。

第四,储能系统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使用环境中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从技术到经验,考验着系统集成商的方方面面。一个储能电站或者储能柜的安装并投入使用,只是安全问题的开始。如何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降低安全风险并给出合理的预案才是储能行业持续要面对的问题。

第五,就灭火技术来讲,因为电池火灾与建筑火灾形式与方式都完全不一样,而且储能电站是高电压体系,目前的消防灭火药剂并不完全适用于储能电站。这也给储能火灾现场的消防带来挑战。

被低估的中国储能安全问题

从公开信息来看,中国储能市场近两年发展迅猛,储能事故见诸于报端的频率却比西方国家明显偏少,这代表中国储能产品更安全吗?事实并非如此。

国外基本为商业运行项目,几乎每天都在调用充放,产品问题能更快的暴露。”远景能源储能产品总工程师钱振华,对为何西方国家储能安全问题频发给出了自己的观察。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对国内储能的表面“太平”现象一针见血,“虽然目前和国外相比,中国储能电站的事故率要低一些,但这主要是因为和国外相比,我国很多地方是强制配储,但配而不用,或者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安全问题没有充分显现。”

多位储能安全领域资深人士曾公开表示,国内的储能事故实际上并不少,只是对外正式公布的调查报告相对较少。即便如此,我国运行中的储能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并不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今年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500kwh以上的储能电站772座,运行中472座,公开报道火灾3起,储能电站每年发生事故的概率在千分之六。

除了刚刚发生的江苏盐城的储能火灾,10月中旬德国一起户储**事故中的产品,就是由中国深圳basen technology公司生产。8月下旬,珠海市广通物流园内储能柜突发**,并在明火被扑灭后再度爆燃。7月,网传华电山东莱州电厂氢气**,虽然至今并未有官方消息出面证实,但是现场浓烟滚滚为众人所见。

如果说,这些安全问题只是造成了经济损失的话,那么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23年4月16日,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不仅直接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达1660.81万元,还造成1名值班电工和2名消防员死亡、1名消防员受伤。

隐约可见的“灰犀牛”

工程学上有一个定律,在一次重大事故发生之前,已经有超过99次的小事故发生过了。但由于人们忽视小事故给出的信号和警示,未积极采取行动阻止危机,等到灾难真正降临时,才惊觉无处可躲、无计可施。这种由人们习以为常、不加防范的小风险引发的大事故就是“灰犀牛”事件。

安全事故频发会否成为我国储能行业发展的“灰犀牛”?并非没有可能。2023年大红门储能火灾**事故发生后,北京市连夜展开全市储能电站安全大排查,在建项目全部被叫停。江苏、上海,浙江等华东地区、珠三角地区甚至西北区域都有一些储能项目出现了暂缓,“影响了行业好几年”,有一位头部储能企业的高管感叹到。

韩国更是一个现成的例子。2023年8月至2023年6月,韩国发生了23起锂电池储能项目火灾。该国**着手调查事故原因,并要求在近5个月的调查期间内储能设备全部停机。受此影响,lg、三星以及sk等储能业务相继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韩国储能市场一蹶不振。或许这也是本文开头sk新能源发生火灾的一个间接原因——其控股股东sk on正在华加速扩大产能、冲刺ipo,激进的步伐或许埋下了管理疏漏的隐患。

从我国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地方规定来看,**层面多为鼓励性政策,规范性的文件相对较少,只有2023年9月出台的《新型储能项目规范》以及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地方层面,除部分省市地区已对新型储能项目的规范管理作出规定外,多数地区的配套制度仍有待出台。就我国新型储能项目的发展速度及规模而言,行业发展已先行于制度。

从**到企业 看得见的努力

随着国内储能项目利用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储能产品问题将会被暴露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于11月20日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储能电站接入系统,推动实现与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探索不同类型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方式,规范储能电站接入和调度运用,促进新型储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储能电站接入电网一直存在各种难题:储能电站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和定位不明确;储能系统与电网并网时的技术标准、接口协议、控制方式不统一;不同类型储能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给接入管理带来困难;新型储能电站接入和调度运用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给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带来风险。显然,**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并即将规范新型储能电站并网接入管理。

行业安全亦成为近期储能企业高管们在各种会议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认为,储能发展还是要回归于本质,安全是底线。11月9日的首届世界储能大会上,吴凯直接出言警告:储能既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试错成本极高。

还有不愿意署名的某储能公司高管表示忧虑,“如果国内储能行业野蛮生长的态势得不到控制的话,国内有可能出现比大红门更严重、影响更深远的事故,将所有企业拖入泥潭。”对此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判断:“未来两到三年之内,(储能行业)各种问题就会爆发。”

为了降低储能安全风险,诸多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大手笔投入资金。比如在电池材料上进行技术探索,为储能系统配备各种安全措施。华科数能更是在11月1日发布了《新型储能系统全栈式高安全管控技术***

安全问题作为储能行业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各级**的政策和标准制定者们,和产业上下游所有企业和机构都给出足够重视。只有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共同努力,才有望迎来储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打开万亿级潜在市场空间。

黑天鹅与灰犀牛

灰犀牛 是与 黑天鹅 相互补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 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黑天鹅事件 则是极其罕见的 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黑天鹅事件是指非常难以 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它具有意外性 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人们事后可能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但它的发生是偶然且难以 ...

灰犀牛来袭!美债恐慌性抛售?挽救美国?美联储或结束加息?

美国国债市场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投资者纷纷放弃购买美债,这也是美联储放弃继续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说美国国债有危险?这是因为目前买美国国债的人越来越少,而美债的发行量却越来越大。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债发行规模已高达.万亿美元,相当于净发行了.万亿美元。这个数据相比去年增加了 使得美债 量大...

灰犀牛来袭!美债恐慌抛售?挽救美国?美联储停止加息?

近期,美国国债市场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持续抛售美债,导致供需失衡。美国国债一直以来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是各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美联储自去年开始实施加息政策,引发了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导致日本和中国等国大量抛售美债。中国几乎每个月都在 美债,今年仅有个月增持了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