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传统文化研判,巴以冲突中的以色列必然会失败

2023-11-15 18:05:38 字數 1900 閱讀 6010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素书》黄石公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官宣对以色列采取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向以色列境内发**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随即宣布宣战,对哈马斯发起代号“铁剑”的行动。这是自2023年赎罪日战争以后,时隔50年以色列再度向哈马斯宣战。随后,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宣布加入哈马斯的行动。巴以冲突开始扩大,持续至现在已经一个月有余。

——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鸠占鹊巢

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冲突)是中东冲突的热点之一,既不能简单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也不能简单说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双边冲突。

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耶路撒冷圣殿山。据犹太教古经典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黑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历经风雨,千年以来,耶路撒冷不仅仅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也是犹太人认为的犹太族的圣地。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操控下,2023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其背景是美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强行要求联合国大会对巴勒斯坦分割方案进行表决,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11国和希腊、古巴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的结果,获得了联大的通过。2023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巴以双方70余年来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领土的划分,其症结的核心问题是——圣城耶路撒冷圣殿山的归属。几十年来,流血冲突在巴以地区已经成为常态。以色列不断的蚕食巴勒斯坦国的土地,杀害无辜的平民,轰炸民宅,犯下的罪孽是深重的。到如今,巴勒斯坦能用的土地仅剩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块小地方,巴勒斯坦国实质上是名存实亡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加剧了仇恨,**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巴勒斯担人的反抗与斗争是正义的。

——巴以冲突中的以色列必然会失败

汉代黄石公在《素书》中说“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意思是“依靠道德来教化臣民,则臣民必将聚集在他的周围,若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将导致人心离散。”“各人满足于其所拥有的,则社会安定有序,若贪得无厌,总是贪求别人所拥有的,人民会变得残暴,社会就开始动乱。”

巴以冲突的直接原因是两国的领土争端,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但其背后隐藏着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资源的因素,更有大国干预的强大影响。几十年来,以色列总是贪求巴勒斯坦的土地,被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怎会安居?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领土争端,给巴勒斯坦人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动乱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今世界局势恰逢到了又一个“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十字路口。纵观历史,“得民心者,得天下。”依靠暴力统治最终会失去民心。用子弹和围墙不会永远的困住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奉行刑法文化统治的以色列最终会在巴以冲突中失败。

以上是笔者的愚见,各位看官,您怎么看呢?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介绍】静墨居士,易学研习者/70后房地产人/2023年代的师范生,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发愿,期待向更多的朋友学习‖ 关注【静墨居士杨雷】与您共同探寻生活的美好~~~

中华智慧解巴以冲突,促进统一大业

金秋十月,圣经传说中曾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如今成为以扫和雅各后代的血泪之地。智者曾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色列,雅各的后裔,信奉犹太教,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包围。这两个亲兄弟在圣经中是天生的仇敌,尽管千年疏离,近年前以色列回归迦南,阿拉伯成为石油中心,这段世仇再度激化。以色列,犹太教国家,狭小...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确实迫在眉睫。以下是对观点一和观点二的进一步阐述 观点一 不要只活在 自己 的世界中。社会是人组成部分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中。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而忽视周围人的感受和权益。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权利,不做损害别人权益的事,也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是什么?

节气 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传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文忠三式国学就来讲讲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想了解节气的文化传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节气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比如,立春代表着新年的开始和万象更新,人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