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道德经》玄妙之门第三十三章不忘初心

2023-11-27 23:55:12 字數 1623 閱讀 2472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圣老子命名不忘初心。

世间文化走到顶峰就是心学。

佛家以修心为上,达到明心见性,以《心经》为代表。

儒家学问最终也走向理学和心学,以王阳明和张载横梁四句为代表。

道家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更是提出"不失其所者长久",这就是能够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不忘初心,为民服务!

一个人的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一个社会的善恶则在执政者的道德理念!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倒退则是整个人类集体意志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决定着文明的发展进程,严酷的战争实现,让人对前途命运担忧!

红星出东方,九紫天道离火大运,让我们东方民族担起挽救人类文明的重任,我们当志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圣人老子在本章讲了修心内求心法:自知,自强,自足。

知人者智。知人是外求法,是后天知识技能的**,这决定其文明文化层次只是初级的智能阶段!

自知者明。这是先天的内求内观的探索真理真知之源的慧性文明层次。

元神经过神修之后,能够进入宇宙真如之海,不仅能找到自己先天元神之源,更为最要的是,能够窥视宇宙万物大道真理真实的演变生化过程,使自已明心见性。

强人者有力,自强者胜。

强人,是后天外求法,钱权名利酒色财气,是凡人之追求的强人境界。

自强,是神修元神的内求法,使元神的道心,元神凝练如钢,法力如海,明净如金刚琉璃法身,百魔不生,一尘不染。

自足者富。这是元神神修的最高境界,大自在大欢喜果位。

神修达到大自在大欢喜境界,本性自足,法性圆满通透,法力与道合真,空无生万有,富有天下。

强行者有志。

强行,逆天而行。

强行,改变旧朝代,建立新朝代。

强行,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谁能实现达到天下大同,世界和平,民众幸福安康的社会?

只有发下天地三重大愿,发下造福万民,普渡三界众生宏图大愿,才能得到周天神佛菩萨的护佑,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最终成就天下大业。

不失其所者久。

所,**之处,我是谁,我从**来,我到**去。

不失其所,找到了灵魂的**,灵魂本源是来自大道。就是与大道合一了,合道。那么自然与天地同寿。

死而不亡者寿。

肉体失去生命是死。元神离体但是永恒存在,是亡。

这说明人的精神是永存的,元神是永恒的。

轻扣《道德经》玄妙之门第二十三章同频共振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圣人老子命名同频共振。要想与大道同频共振,老子说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孔子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就是说,顺应天道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人的行事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人生于六合之内,便在...

轻扣《道德经》玄妙之门第二十一章仙佛之容

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圣人老子命名仙佛之容。仙佛菩萨天尊,在人们心目中虚无飘眇,似真似假。由于没有人能够见到,所以其具体形象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圣人老子,他是得道的真人,他给我们描纷出仙佛道真的形象。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孔德,是对德行圆满,于大道合一,存于高维时空的仙佛天真的尊称。仙佛天真修行境界达到圆融...

禅说《道德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原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很多书的第一章都是整本书的总纲要,道德经 的第一章也是整本书的总纲要,在整本书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最不好解读的一章,因为道本身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