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历史上的文子

2023-11-19 12:10:34 字數 1697 閱讀 7391

文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文子师从老子,与孔子同时,而范蠡则是他的学生,范蠡用他教授的计谋助勾践灭吴。文子被誉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代表作为《文子》(《通玄真经》),他曾教学各地,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黄老学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

人物生平文子是老子的**,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只注明:“老子**,与孔子同时”范蠡师事于计然,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广为流传的,从秦汉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证明。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相关史料,当属《太平御览》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论》中的一段话:“计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刘宋裴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稴’。”裴禀又引《范子》所载以为佐证:“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宋人南谷子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则据此得出结论:“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钘,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钘(读作jian,平声),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总之,文子是老子的**无疑,与孔子同时年龄小于孔子。他虽学习了各家学说,但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遂别生新义,乃过所承。世称文子勤学■颜,故得道尤高,而卒归本于老子。王充曾称:“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对他极推崇。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把道家兼融仁义礼的思想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为其后学,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后来文子又到南方的吴越游历,隐居在吴兴馀英禺山,不知所终,或云成仙而去。 按李定生的考证,文子是老子**,文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约公元前470一前381),年少于孔子,卜商、子夏(前507一?)同时。游于楚,曾与白公胜(?一前479)对话。后至齐,齐国隐士彭蒙从而师之,后来彭蒙之徒田骈、慎到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而文子可以说是黄老学之祖。

文子的思想文子以为,得道之人是可以达到不为是非左右的境界的,在生活中可以超越一切相对事物,从而得到一种超然的自由。 “道”也是统治者必由之路,“圣人所由曰道”。“夫道,无为无形,内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与天为邻,无为而无不为。” 即得道者其德柔弱,用柔弱容众,可以以柔克刚。他认为:“故云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一乡归之,无此四者,民不归也,不归用兵,即危道也。”他这种对于政治的看法,即加入了仁、义、礼的内容,与老子学说稍有不同。 此外,《文子》指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肯定对立双方可以转化,指出“阳气盛变为阴,阴气盛变为阳。”“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

带你了解历史上的“田婴”

靖郭君田婴又称婴子,生于齐国 今山东境内 是齐威王同父异母的弟弟 孟尝君田文的父亲。田婴出身宗室,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大臣,担任齐国国相,靖郭 是封邑,君 是封号,他发展生产,重视农商,囤积财富,于公元前年。人物生平击败魏国田婴从齐威王时起,便开始掌权任职,曾与成侯邹忌 田忌一道带兵救援韩国而攻打魏国。...

带你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毕公

毕公本名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受封毕地,故又称毕公高。毕公高生卒年不详,是毕国的始君和毕姓的始祖,周初四圣 之一,他辅佐成康二王,让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对 成康之治 的创立做出了贡献。人物生平辅佐武王毕公,姬姓,名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因毕公的长...

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周恒王

周桓王本名姬林,是东周第二位君主,周平王的孙子。公元前年,周平王逝世,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他在期间与郑国交恶,双方展开繻葛之战,周桓王被郑国将领射中肩膀,周天子的威信荡然无存。公元前年,周桓王去世,其子周庄王继位。人物生平继承君位周桓王姬林,姬姓,名林,是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