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名城 上古古都夏之邑 探源失落的华夏祖地

2023-11-04 08:21:20 字數 3898 閱讀 5031

**:厚重河南》

作者:朱金中

大河之旁,巍巍其皇。上古古都,少康其王。有夏之邑,中兴之邦

位于豫东平原的夏邑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5000多年前,东方文明的曙光闪耀在黄河一线,刚刚告别了蛮荒的原始人类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将黄河文化的灿烂推向一个高度。

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到母系社会,东方大地上的氏族联盟在玉器、陶器和骨器的摸索使用中,一步步走向更为文明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劳动和创造中将早期人类国家的模式逐渐打磨在历史的时空坐标之上。

从黑暗走向晨曦的古代文明,就是在古先民的代代相传之中,孕育出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华丽转身,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让后人为之赞叹和肃然的一处处文明遗迹。

孙作军是土生土长的夏邑人,由于工作关系,他和当地文物古迹打交道颇多,也对夏邑的悠久历史颇为自豪:“夏邑是孔子故里,孔子多次回来祭祖和考察殷礼。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小小的夏邑县,历史遗迹非常多,年代非常久远,县城南的清凉山遗址、西南边的马头遗址,都属于龙山文化,出土的三孔石刀、石斧、骨器,都非常精美。

这些古老的历史遗迹,记录了先民们劳动和创造的豪情,也为夏邑这块土地留下了谜团一般的传奇。

夏邑或是下邑,史料记载和民间说法不一。”孙作军说,夏邑在宋金之前叫下邑。据地方志记载,当时女真政权对中原人民进行奴役和残杀,当地有个叫刘华夏的人便聚众数十人揭竿而起,他们攻克下邑县城,以下邑为据点,四处打击女真官兵。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刘华夏等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改“下邑”为“夏邑”。下邑之名的来历似乎没什么典故,之前名曰下邑,传说战国时因地处低洼,取其低下之意。

但孙作军查阅史料后,觉得夏邑之名不在下邑之后:“秦代在这个地方置立栗县,王莽篡汉后改为下治县,东汉改为夏邑县。夏邑,下邑,来回出现,说明夏邑很早就有这个名字了。也有一些史料更倾向于认为,所谓夏邑,指的是夏之邑,是因为这里曾是夏代的都城,也是上古时期栗陆氏的建都之所。

下邑,远古先民选择的水草肥沃的栖息之地;夏邑,远古帝王的政治权力中心。夏邑人或许很久以来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名字的真正由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和祖先一样努力劳作、生活、繁衍,生生不息地创造出这块土地上的繁华和财富。

在辛劳之余,夏邑人也对那发掘出彩陶和石斧的先民遗址津津乐道,因为那是一段辉煌而悠久的历史记忆。“俺们这地方,别看不大,年代久着呢,从夏代就是都城,不然怎么叫夏邑呢?夏邑夏邑,夏代的城邑,那年头只有帝王才在城里住,所以才叫夏邑。”很多夏邑人都这么说,在他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往事中,夏邑是上古时代的都城,也是让他们自豪的“华夏祖地”。

夏邑是孔子故里,孔子多次回来祭祖,孔子还乡祠是当地著名的景点。

夏邑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华夏祖地”是真的吗?这里真的是一处中华文明的源头吗?

要弄清这个谜团,缘于一个契机。

历史最是一部难以定论的“大书”。尤其是上古的历史,今天的定论,更多要依据古文献资料,在古文明的“化石”中寻觅可供放大的“蛛丝马迹”。

孙作军说,2023年***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确立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显然,商丘作为大中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探源“华夏祖地”,其贡献将不止于探明又一处中华文明源头,还将为中原崛起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研究、考证、探源“华夏祖地”,意义重大。

历史研究需要的是非常严谨的调查和科学论证。“县里抽调了我们5位同志,成立一个办公室,开展华夏祖地研究的前期工作。”

这是一项异常繁琐和艰难的工作。

我们查了很多资料,来找夏邑的历史。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女儿见我整天上网找这找那,就问干啥呢。我一说,女儿立刻说:‘我刚看了一书《秦赵源流史》,里面好像就提到了你说的夏代历史,我帮你找找。’”孙作军笑谈,女儿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后来找到这本书,一看2023年出版的,作者是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伏羲文化学会副会长何光岳。何老在书中肯定地认为,夏王少康中兴之都就在夏邑

我们就到长沙去找何老,当面请教。当时何老生病在医院,就到医院去看他。何老听说我们是河南夏邑去的,异常高兴,连声说,‘华夏祖地在夏邑,夏邑的同志来看我了。’”孙作军回忆说,“何老之前并没有到过夏邑,但他对夏邑、对商丘的感情很深,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论及这块土地的历史,‘你们河南很多地方志的材料都是我提供的’,这是何老的原话,何老又给我们详细论述了他通过一系列论证的学术情况,这让我们很激动。”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孙作军和他的同事们北上南下,北京、秦皇岛、长沙,到处拜访专家学者,查阅相关资料,到博物馆查看文物,对夏邑的古老历史脉络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失落一词,原本指的是丢失或者遗失。西方史学家在许多著作中偏爱使用失落一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曾经被遗忘或者湮灭的历史文明。

夏邑的历史,远溯上古,夏邑的辉煌,源于那个时代灿烂的都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祖地的发祥地,可谓夏邑一段失落的历史。而今,夏邑人要找回那段失落的文明,让历史的碎片变得清晰可见。

2023年4月,中国伏羲研究会理事王大有和作家祝玉湖应邀到夏邑县进行调研考察,实地察看了夏邑县栗城遗址、清凉山遗址、马头遗址、商汤祷雨处及县博物馆出土的大量文物。

10月16日,何光岳和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孝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邓继团等也到夏邑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经过这么长时间请进来、走出去的考察、研究,我们很希望给华夏祖地的探源工作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孙作军说。经过论证,2023年11月6日,“中国·夏邑上古古都研讨会”在商丘召开。

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次思想的交流。

除了何光岳、王大有外,还有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马世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黄盛璋、北京大学教授宋豫秦、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华中师范大学楚史研究所所长蔡靖泉、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玉洁等20多位专家学者对夏邑的“上古古都”、“华夏祖地”地位给予了认可。

史载,禹建夏朝,四次迁都。夏传位太康,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后其子相即位,相便是少康的父亲。少康得位,定都夏邑46年,休养生息,中兴夏朝,使夏人繁荣昌盛,繁衍了上千个部落。

何光岳说:“我对夏邑作为华夏祖地重要发祥地深信不疑。”少康后人遍布半个地球,夏人寻根夏邑,是很值得期待的。

马世之从考古学的角度解读了夏邑的上古古都历史:夏邑早在太昊伏羲时代,就是栗陆氏活动的历史舞台,并建都栗城。夏代为古虞地,夏王少康以纶邑为都,开展了中兴伟业。从夏邑的考古发现中,可以找到一些历史踪迹。宋代《对酒》中有“伊人复何幸,遇此栗陆氏”,栗陆氏建都栗城为史学界所公认。

夏邑,上古古都,华夏祖地,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命题。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文献记载的缺失,为今天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却又形成了极大的学术空间,吸引着学人的眼球。

夏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已有2023年左右的文化传承。古都作为文化的记忆,不是孤立存在的,古都的发展往往与历史背景、生态环境等紧密关联。人们今天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眼前所见的现状,而是背后绵长的文化故事,尤其是上古古都夏邑更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火种计划#

洛邑古城 失落的古都,历史的记忆

你是否对古老的历史和城市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你是否想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洛邑古城,这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都,绝对值得你一 竟。一 洛邑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 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夏朝开始,这里就是帝王建都之地,包括夏 商 周三代...

中国的古都之美 六大历史名城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自然也孕育了众多历史名城。你可能曾听说过 四大古都 五大古都 六大古都 甚至 七大古都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还有许多地方自称为中国的 第八大古都 这一众多称号究竟是真是假,究竟哪些城市跻身其中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之谜。早在上世纪初的年,中国学术界就提...

夏朝之谜 考古发现与朝代名的探讨

夏朝,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朝代,其存在一度让历史学家们感到困惑。在长期的考古发掘中,夏朝的直接文字资料一直未被找到,即便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也未见 夏朝 这个称呼。然而,一些发现和研究正在帮助我们解开这个古代谜团。最初,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的地名 西邑 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据解读,商王之所以不断举行燎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