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为什么划给哈萨克斯坦那么大片的领土

2023-11-28 22:55:06 字數 7540 閱讀 6450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全球最大的内陆国家,领土面积达到2724900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九。

这个位于亚洲中部的国家,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则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相邻,西部与里海相望,与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国隔海相望,东部则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边境线。

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地缘势力竞逐的舞台,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这里是波斯帝国和马萨格泰人争夺的焦点;随后,亚历山大大帝也在此留下了足迹。

公元前后,汉朝和匈奴在此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八世纪,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此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十二世纪,西辽和塞尔柱帝国在此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十三世纪,蒙古和花剌子模再次在此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公元2023年,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后,将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长子术赤被分配到了花剌子模海和宽田吉思海以北的钦察故地。

而到了公元2023年,术赤的儿子拔都在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汗国,其疆域东至额尔齐斯河流域,南至里海,西到斡罗思,北至伏尔加河上游,这就是著名的金帐汗国。

而拔都的兄弟斡耳答则创建了附属于金帐汗国的白帐汗国。此外,拔都的另一个兄弟昔班的后裔阿布海尔在白帐汗国东部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

在白帐汗国的八刺汗去世后,阿布海尔成功地夺取了汗位。然而,八剌汗的两个儿子贾尼别克汗和克烈汗对此感到不满,他们决定带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乌兹别克汗国,前往今天的哈萨克,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虽然哈萨克汗国的统治者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但是所统治的人口却有着复杂的族源。在公元前,哈萨克草原上就活跃着塞种人民族、大月氏民族、乌孙民族和康居民族。

在长期的交流融合后,不同的民族形成了相似的民族心理、文化和生活方式。哈萨克民族的最终形成过程中,蒙古人的到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哈萨克诸部在政治上独立,并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汗国的领土也在不断扩大,到15世纪50-70年代初,哈萨克汗国已经拥有了钦察草原和中亚的论答剌、突厥斯坦、乌尔根奇等地。

2023年,哈萨克汗国再次攻占河中地区。到了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已经相当广阔,南面覆盖了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则包括了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则囊括了玉邪克河流域等地。

2023年至2023年,哈萨克族的众多部落被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也称为大帐、中帐和小帐):中帐位于哈萨克中部高地,小帐位于乌拉尔河至里海地区,大帐则位于巴尔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

2023年,受东蒙古鞑靼部压迫的瓦剌部在西迁过程中与哈萨克汗国发生了摩擦。这次冲突标志着双方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的开始。

因为明代的瓦剌部在清代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卫拉特-哈萨克"两百年战争"。卫拉特蒙古并非单一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体系。

在这一时期,哈萨克汗国的领土范围东起额尔齐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图尔盖州和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至锡尔河。

卫拉特部落联盟由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和一些小部落组成。在17世纪中期,准噶尔人占领了哈萨克汗国东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领土。

在2023年,大玉兹和中玉兹向准噶尔汗国投降,而小玉兹则因为准噶尔汗国的战略压力,请求并入**并获得了批准。

2023年,当准噶尔汗国被清王朝征服后,大玉兹和中玉兹成为了清帝国的藩属。沙俄自从占领了小玉兹后,就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向大玉兹和中玉兹渗透。

自古以来,哈萨克斯坦就处于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如今,这个国家再次陷入了清帝国和沙皇**的权力斗争。2023年,沙俄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强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从而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并入了自己的版图。

占领哈萨克斯坦后,沙俄将中玉兹领地划分为8个区,归西西伯利亚所属的鄂木斯克州管辖;小玉兹则被分成西、中、东3个区。

2023年,**发生了十月革命,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

在与反动派和外来势力的斗争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团结一致。

经过内战的洗礼,苏俄政权需要处理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关系。2023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联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从2023年起,苏联在中亚地区重新划分了国家边界,以适应民族分布的实际情况。

在划分边界的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应运而生。

2023年12月13日,哈萨克人在**革命期间建立了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然而,2023年,苏俄红军在追击白军的过程中进入了哈萨克地区,并在同年8月26日,阿拉什自治共和国被解散后并入了俄罗斯联邦。

最终,2023年4月19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正式成立。

在苏联的行政区划制度中,有一项在全球范围内极为独特:就是在加盟共和国之下,有自治共和国,而在边疆区或州之下,有民族自治区。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于2023年,它并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所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当时的哈萨克,其政治地位与现在的俄罗斯车臣、鞑靼斯坦、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卡累利阿等自治共和国相似。

2023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它是苏联五个中亚加盟共和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这个国家之所以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土,是因为苏联遵循民族自治原则,尽可能将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划归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

因此,历史上属于哈萨克汗国的土地,大部分在民族自治原则下被划归了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

苏联在哈萨克汗国故地划归哈萨克的同时,还特意将原属俄罗斯的几个州划归哈萨克,从而形成了如今哈萨克斯坦辽阔的地域面积。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把原属俄罗斯的几个州划归哈萨克呢?实际上,苏联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哈萨克的人口结构,逐渐增加哈萨克的俄罗斯族人口,从而减少哈萨克的离心倾向。

在沙皇时期,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沙皇**被称为“各民族的监狱”。

尽管苏联曾严厉批评沙皇时期的民族压迫政策,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隔阂并未在短时间内消除。民族问题一直是苏联党和**面临的重大难题。

事实上,苏联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复杂而客观存在的民族问题有关。苏联曾试图通过人口迁移的方式,使各民族混居在一起,以此来削弱地方民族主义的离心倾向。

过去的沙皇**曾经使用移民政策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每当获得新的领土,就会将大量俄罗斯人迁移到那里,以确保该地区的长期稳定。

这种政策在乌克兰、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长期以来,俄罗斯人向哈萨克斯坦移民的效果却一直不尽人意。

这是由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乌克兰、白俄罗斯和西伯利亚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与俄罗斯最初发展的东欧平原非常相似。然而,中亚地区主要由草原和荒漠等干旱或半干旱环境组成,更适合游牧业的发展,与适合农耕的东欧平原大相径庭。

这种环境差异使得沙皇时代的俄罗斯人在向中亚移民的数量上始终有限。即使到了苏联时代,哈萨克族仍然是哈萨克土地上的主体民族。

在过去的移民活动中,苏联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苏联决定采用赠送领土的方式,以减少当地哈萨克族的人口数量。

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族和吉尔吉斯族是最强大的两个民族。因此,苏联有意将这两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划给哈萨克族,并将哈萨克北部与俄罗斯接壤的五个州划入哈萨克。

这些土地在历史上一直是俄罗斯的,因此,居住在这里的主要是俄罗斯人。这样,苏联就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稀释哈萨克地区哈萨克族的人口数量。

2023年苏联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族人口达到362万,占总人口的58.5%,而俄罗斯族人口为127万,只占总人口的20%。

然而,到了2023年,哈萨克族人口减少到200多万,俄罗斯族人口开始反超。到了2023年,俄罗斯族人口增加到了550万,占全国人口的42.8%,而哈萨克族人口虽然也增加到了416万,但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33%。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民族关系处理成为关键问题,不仅哈萨克斯坦面临,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存在类似问题。乌克兰因未能妥善处理与东部地区俄罗斯族居民的关系,导致国家**,哈萨克斯坦需要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冲突。

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宣布将哈萨克语作为官方语言,所有官方文件都将使用哈萨克语。然而,哈萨克语与俄语在日常生活中并用,**纳扎尔巴耶夫每次演讲都会先用哈萨克语,然后用俄语重述一遍。

在哈萨克街头,你可以看到许多双语标识牌和广告,各大电**道也广泛使用双语。通过确立哈萨克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哈萨克语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同时使用俄语和哈萨克语也能安抚国内俄罗斯族的民族情绪。

自哈萨克独立以来,该国一直致力于同时加强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并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在经历了沙俄和苏联长期统治后,哈萨克在独立初期全国超过60%的人口只会说俄语,主要大城市居民中精通哈萨克语者不到1%,仅有30%的哈萨克人通晓母语。

传统的哈萨克语是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苏联时期改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但在2023年,哈萨克斯坦开始将哈萨克语字母拉丁化。

2023年,哈萨克斯坦颁布了《移民法》。哈萨克斯坦借鉴以色列吸引全球犹太人归化的做法,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哈萨克族人的故乡,并呼吁那些曾经流亡海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哈萨克斯在提高哈萨克族在国家中的占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21世纪初,已有20多万哈萨克族人回归哈萨克斯坦。

到了2023年,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4.6%,而俄罗斯族人口则下降到了22.3%。

哈萨克斯坦**在强化哈萨克族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因此,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并没有像乌克兰的俄罗斯族那样与**产生严重的矛盾。

虽然哈萨克北部三州是俄罗斯族的主要聚居地,但这些地方对哈萨克斯坦***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其首都阿拉木图与北部三州之间相隔的距离非常遥远,使得哈萨克斯坦***在管理北部三州的问题上感到力不从心。

2023年,哈萨克斯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首都从南部气候温暖的阿拉木图迁移到了一个当时被称为“白色坟墓”的城市,后来改名为阿斯塔纳。

这一决定使得该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从原来的30万增加到了60万,大大加强了哈萨克斯坦对该北部地区的控制力。

同时,哈萨克斯坦还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9个州增加到了14个州。这一调整使得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的所有行政区都占据了相对多数的人口。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政策有时也会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尽管哈萨克斯坦强化了哈萨克族的主体地位,但它并没有排斥俄罗斯人。

相反,哈萨克斯坦通过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其国内的俄罗斯族资源。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采取灵活的多元外交策略,没有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选边站队,而是采取多元外交手段来抵销俄罗斯的影响。

哈萨克斯坦的外交策略在于与中、俄两大邻国保持友好的关系,同时稳步发展与东亚、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以在国际社会中广交朋友并避免卷入大国的地缘政治争端。

在这一过程中,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视维护其国家主权和独立性。对于欧亚经济联盟问题,哈萨克斯坦坚决反对将其政治化的建议,要求将一体化仅限于经济领域。

此外,除了一些历史遗留的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军,哈萨克斯坦境内没有其他外**事基地。

哈萨克斯坦在内政上,一方面努力提升哈萨克族的地位,同时也很注重民族团结的维护。在外交方面,他们重视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与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西方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

在推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哈萨克加强了与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外交关系,从而使其外交得以构建在多个支点的基础上。

哈萨克斯坦的这些行动,其实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自主。

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一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努力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他们的历史教科书不仅追溯到2023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独立,还会追溯到历史上哈萨克先民的辉煌。

在一次访问中,普京对纳扎尔巴耶夫在一片未曾有过国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国家表示赞赏,而纳扎尔巴耶夫则回答说“哈萨克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应该给您一本历史教科书”。

在过去的沙俄时期和苏联时期,哈萨克民族的历史记忆长期被压制。然而,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唤醒民族历史记忆来塑造民族自信。

如今,哈萨克斯坦的各个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展厅,向新生和外宾介绍哈萨克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要使国民树立民族自信,仅仅宣传祖先的辉煌历史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位列独联体国家中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独立后采取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改革措施。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哈萨克斯坦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本国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没有盲目跟风,实施休克**,因此成功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哈萨克斯坦的耕地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600-1800万公顷,粮食产量约1800万吨,排名世界第12-13位,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6位。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棉花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棉花出口为哈萨克斯坦创造了34%的外汇收入。

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和对外**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内政治稳定、民族和睦以及平衡的外交格局。目前,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的独特地缘和丰富资源,以及与俄罗斯、中国、韩国、欧美的良好外交关系,使其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大外资吸引国。

此外,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的航天技术,使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哈萨克斯坦,这个在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上都不算顶级的大国,却在航天技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实力。它不仅帮助过俄罗斯和美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还在自己的航天计划中预计在2023年之前完成本国完整的航天工业。

如今,哈萨克斯坦已经与俄罗斯、法国、中国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航天合作关系,成为中亚地区的区域大国。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性远超其他中亚国家。这一战略将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国家规模,使其在中亚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带一路铁路的南北两线均经过哈萨克斯坦,其原首都阿拉木图和现首都阿斯塔纳是这两条线路的关键节点。

苏联边界之谜 为何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不接壤?

在世界地图上,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看似接壤,但事实上它们并不相邻。这个地理谜团源自苏联时期的中亚边界划分,一个充满历史和政治复杂性的故事。世纪中期,中亚地区存在三个独立的汗国,但在世纪末,这些汗国相继被沙俄吞并。为了加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沙俄设立了两个重要的总督区,即突厥斯坦总督区和草原总督区。突厥斯...

哈萨克族为什么不吃猪肉

哈萨克族不吃猪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宗教信仰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猪肉是不洁之物,不能食用。.文化传统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其中,不吃猪肉是哈萨克族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饮食习惯 哈萨克族主要以...

哈萨克族为什么不吃猪肉?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 甘肃 青海等地区。哈萨克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不吃猪肉。那么,为什么哈萨克族不吃猪肉呢?本文将从历史 宗教 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哈萨克族不吃猪肉的原因。一 历史原因。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其祖先主要是由乌孙 康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