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命悲苦的根源

2023-11-17 11:00:25 字數 798 閱讀 7076

我自己经历过很多世事后,回思所遭遇到的人生坎坷,多与自己的个性相关。

我现在深切地意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体制、什么具体的小环境里,个体生命的悲苦都在于:他(或她)一方面必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人格尊严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其独特的性格;另一方面又有必要与他人、与群体、去协调,去磨合,这协调与磨合,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就是抑制,甚至是打磨掉自己个性棱角的痛苦历程。

人应该就是自己,人却又不能不因将就他人和社会而丧失掉一部分自我。这里面有超政治的、哲学性的思考。

曹雪芹,他以《红楼梦》,引领我们进入了这个哲思的层面。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就应该更加理解,曹雪芹为什么通过贾宝玉宣布女儿是水作的骨肉,为什么又说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他这是从社会群体中先把受污染最轻,较易保持本真性格的闺中一族,择出来加以评价。

我们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为什么脂砚斋不止一次说黛、钗其实是一个人,最后合二为一了。曹雪芹确实有那样的用意,就是通过这两个角色,去反映人生的两面——黛玉体现着凸显个性维护个体生命尊严的一面,宝钗体现着以吞吃“冷香丸”压抑浪漫天性以求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贞静”规范的一面,但她们同属“红颜薄命”,因为无论是率性还是归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种主流意识形态,都不会给予她们一个能够幸福的生活空间。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

苦命的“香妃”刘丹,悲惨的人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的人生就像一部残酷的悲剧,不断地上演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刘丹就是这样一位苦命的人。她的人生短暂而悲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刘丹,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才刚刚开始她的生命旅程。然而,就在她岁那一年,她却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世,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而她的父亲,因为公务殉职...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过分解读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说 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基本的才能。深以为然。生活本就纷繁复杂,每天都有各种事情接踵而来,从未停止。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在一些琐事上过度敏感,过分在意,只会让我们疲于奔命,很难再有精力去感受那些美好的事物。事情本就不复杂,可我们脑补了众多细节,加入很多猜测...

欲望,很多痛苦的根源?

朋友来岁,旁人看来早已是成功人士,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但是这段时间,因为有一单生意,是他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的生意,竟然没有交给他来做。为此他觉得特别苦恼,来找我分享他的不甘心和不愉快!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对别人已经很好,和某人已经很熟。殊不知,每个人内心对你的界定并不是明牌。你并不清楚你在别人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