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潜规则” 老师倾向特定孩子 避忌某类家长

2023-11-19 09:00:14 字數 1919 閱讀 9991

幼儿园“潜规则”:老师倾向特定孩子、避忌某类家长。

邻居的孩子阳阳已经在幼儿园适应了两个月,但阳阳的妈妈似乎仍然在担心孩子分离的焦虑。她感觉到老师似乎对她的询问和要求反应冷淡,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物,导致孩子受到忽视。

作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我能够理解阳阳妈妈的焦虑。孩子还很小,在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我们总是担心他们的饮食、喝水、是否被欺负或委屈等等。

许多家长希望和孩子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毕竟孩子每天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在家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然而,即使有这样的愿望,送礼并不总是明智的做法。老师有他们严格的职业道德,对于大多数城市的老师来说,送礼反而可能会被视为不恰当。送礼常常会带有某种目的性,这可能会违背道德和教育素养。

我的家族里有几位是老师,其中我最小的堂妹是一位幼儿教师。尽管她是位95后,性格开朗,但在工作中,她展现了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幼儿园有其潜规则,老师会更青睐某些类型的孩子。堂妹坦言,她对班上的几个孩子特别青睐,通常这些孩子具备以下特点之一: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这类孩子是老师们眼中的宝贝!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不擅长自己吃饭、上厕所等,老师虽然会帮忙,但毕竟照顾多个孩子很不容易。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就显露出他们的优势!他们不仅能独立完成这些任务,还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些孩子通常被委以重任,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同时也帮助自理能力较差的其他小朋友。

表达能力强的孩子。

与那些只会哭泣的孩子相比,老师更青睐能言善道、能准确表达需求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如果孩子不擅长表达,老师很难了解他们的需求。

因此,善于表达、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孩子通常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一些公开的表演和表现机会上,老师也会优先考虑这类孩子。

热心肠的孩子。

有些孩子天生热心肠,善于观察和帮助他人。例如,游戏结束后,他们会自觉地帮助老师整理玩具;看完绘本,他们会自己整理书本和桌椅……

这些孩子会主动去安慰哭泣的同学,乐于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虽然也是孩子,但行为举止却像个小成年人,处处为他人着想,这种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特质自然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老师最喜欢的孩子通常在自理能力、表达能力、性格特质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具备突出的特点,这些特质与家长平时的教导和培养息息相关!

幼儿园教师最害怕的两类家长是:

对一切事情都找老师的家长,包括家庭生活的大小事。

动不动就质疑老师的家长。

我曾经遇到一件小事:有一位家长放学接孩子时,发现孩子手臂上有一块淤青。家长立即质问孩子是不是被人打了,是同学还是老师打的。

孩子在家长的追问下迟疑不决,最终点头表示是老师打的。于是家长冲到老师面前质问,声称要寻求解释。

老师对此感到困惑,完全不知道孩子何时受伤,也无法解释。于是,老师和家长一同查看了监控录像,结果显示孩子在下楼梯时不慎碰到了楼梯的台阶,导致了淤青。

这种情况下,家长态度虽有所缓和,但最终也没有道歉,只留下了让老师感到委屈和困扰。

幼儿园“潜规则” 老师都偏爱3类孩子,对这两种家长避之不及

邻居家孩子阳阳已经入园两个多月了,早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阳阳妈妈似乎依旧停留在 分离焦虑 当中。没错,这位妈妈是格外地焦虑!聊起孩子的情况时,她说 每我次问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或让老师多拍几张 看看,她们都不怎么搭理,半天才回一个信息。这是对我家孩子有意见吗?是不是因为没给老师送礼?可怜天下...

幼儿园“潜规则”,3种宝宝最吃香,老师不会说但家长要知道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注。然而,幼儿园的老师是否会存在偏心呢?在我们的想象中,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公平对待每个孩子的,不会存在明显的偏爱。然而,当我们向园长请教幼儿园入托准备时,他却告诉我们,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孩子特别招人喜欢的情况。...

老师坦言 幼儿园的胆小孩子,“胆小”特征很典型。家长知道吗?

莹莹教育经验 编辑 莹莹教育经验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长约min 孩子在幼儿园里遭受欺负,但却不敢反击,这让家长感到困惑。经过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才发现孩子在家里正是个霸道的小霸王。原来,家庭中存在一些共性,这导致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胆小表现。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普遍,不少幼儿园老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