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驱型成长,做个懒妈,培养优秀的娃

2023-11-17 13:05:04 字數 3772 閱讀 8120

怎样把孩子教育好,对于父母而言,永远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事。于是,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总是毫不吝啬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效果可能却并不如意。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你会发现,你管得太松了不行,管得太严了也不行。之所以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关键就在于孩子没有自驱力。

有自驱力的孩子,会自己制定目标,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会退缩放弃。自驱力,就像是一个发动机,能让孩子源源不断

那到底该如何培养自驱力呢?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启发式教育的专家,其提出的建议和方法有扎实的科学依据,不仅仅能够帮助你将娃培养成有自驱力的人,也能激动你自身成为自驱动的人。

一、切换教育模型

通常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如果孩子本身很努力,成绩也很稳定,或者在逐步进步,那我们就会轻松一点。

反之,如果孩子学习退步了,我们就比较焦虑。上培训班,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其学习,直到其将课业补上为之。

这个陪伴学习的过程,可谓相当不轻松。作者将这种培养模式称为“挑战——努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下,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到底有没有在努力,将目标定为有没有完成阶段性目标,比如是否考了个好成绩,是否能考个好大学。但是目标该怎么做,没有涉及。

你会发现有的人在上大学之前刻苦努力,结果考上大学后,开始逃课打游戏、挂科,甚至连正常的毕业都做不到。这就是“挑战-努力模型”的弊端。

所以,作者指出,要想让孩子养成自驱力,要换成“压力-控制感模型”。

何为“压力-控制感模型”?就是你的关注重点不再是孩子能不能完成一个目标,而是关注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因为,竞争与目标根本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压力才是。

比如孩子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刚开始肯定各种不适应与笨拙,这让他有压力。但是如果他能够承受住这种压力,继续去尝试,不断挑战新的事物,那他的成长也就产生了。相反,如果一有压力就退缩,他也就不会有成长了。所以说,压力才是自驱型成长的动力**。

所以说,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压力,是非常有用的,也是你作为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

挑战-努力模型”主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在努力;而“压力-控制感模型”主要在关注孩子是否能够很好的应对压力。前者的目标是孩子有没有实现阶段性的目标;而后者的目标是孩子有没有在压力下成长。两者的关注点不同,所以造成的结果也就不同。

二、让孩子成长依赖家长给的控制感

那应该怎样保护孩子在压力下成长呢?

、压力并非越多越好

压力分为3类: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

正向压力就是指能够给你产生积极作用的压力,比如要上台演讲时必然的紧张感,你的心砰砰跳,虽然有点难受,但却能让你调用能量,做好准备,等到真正演出完成,反而是一种享受。

可承受压力,是指虽然遭受到了某些伤害,但却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比如他人的嘲讽,如果自己能够克服,或者得到他人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压力反而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

毒性压力,是指过分严重的压力,比如校园霸凌,长期暴露于此,造成孩子敏感脆弱。

作为家长,你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正向压力,在孩子承担可承受压力时,多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并坚决避免孩子遭受到毒性压力。

、控制感是压力的解药。

之所以会产生压力,就是因为遇到的问题在自己可解决范围之外,失去了控制感。

如果直接让孩子自己去暴露在各种压力下,他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办法做出恰当的判断,承担响应的后果而打击到自身,所以,陪伴孩子一步步提升控制感,就是父母要努力的方向。

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学习哪个课外班,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赛,让孩子自己决定;学哪个科目,文还是理,让孩子自己决定。

当然这不是说,就要完全放手。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比如高中选哪个学校,大学选哪个专业,如果全权让孩子决定,你也会不放心。

在“压力-控制感模型”下,家长至少要做到3件事:

(1)帮助——帮孩子排除没准备好或是后果无法承担的事情。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逐步提升的,在他目前还无力判断的事情上,家长不用强求。

(2)放手——在孩子有能力做出决定的事情上别指手画脚。只有不断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做出判断,才能够不断训练出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闭环——让孩子承担选择后果,形成选择和结果的闭环。当孩子的某些决定不那么好的时候,如果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就默默地支持他,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当然这个时候,家长要完成信息收集的功课,将各种选择的利弊向孩子说清楚,最后再尊重他的决定。

三、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内在动机

要想培养有自驱力的孩子,除了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外,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可以激发孩子自己主动去做某件事,主动去做计划,不断迭代,并乐在其中。

建立内在动机需要满足3个重要的内在需求。

(1)自主需求——让孩子自己作主,拥有掌控感。让他体会到,你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你想做,而不是别人逼迫的。

(2)胜任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挑战的信心。或许孩子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但只要孩子认为自己胜任,他的自信心就产生了,即使最后失败了,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

(3)归属需求——感受到被关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是自己本身,而不是因为自己取得了某项成绩。这样在面对逆境的各种阻碍时,就敢放手一搏,当他经历失败时,也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失败的结果而自暴自弃。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用物质去鼓励他,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进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奖励。你要做的就是告诉他“我相信你”,如果可能给出他提高的方法,以及充分的选择空间。

永远要记住:你是孩子的顾问,不是老板。他终将要自己去面对人生,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人生。从“挑战-努力模型”中转化出来,改为“压力-控制感模型”,关注他应对压力的能力,你必将看到他成为一个越来越能解决问题的人。

只有当培养出孩子自己的自驱力,你才不会天天盯着他的各种功课,做个懒妈,一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娃!

成为超级妈妈的秘诀 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简介 成为母亲是一个有回报但要求很高的角色,需要巨大的奉献和努力。然而,成为一名超级妈妈则将其提升到另一个层次。超级妈妈不仅会抚养和照顾孩子,还会帮助他们成为自信 独立的人。实现这一目标的秘诀之一是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由于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她们有独特的机会来塑造孩子...

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亲子教育是一个深受家庭关系 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的复杂课题。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 竞争激烈的时代,父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引导孩子在自信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将带您踏上一段关于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 培养他们的自信与独立的旅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父母的期望也逐渐升高。我们希望培养出自信满满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家长需要做什么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智力教育更重要!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 能力和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畏缩不前,不敢尝试新事物,容易放弃。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首...